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通“纳”。接纳)
B.瞋目视项王(睁开眼睛)
C.项王按剑而曰(长跪)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小题2】(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王按剑跽曰 ②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③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④若属皆为所虏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小题3】(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头发B.此秦之续耳C.拔剑撞而D.沛公今事有
【小题4】(小题4)《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___,叙述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作者______________说,全书有__________篇,表十篇,书八篇,__________篇,__________篇,共一百三十篇。《鸿门宴》就是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被鲁迅评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21 05:57: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区区不能废远。B.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C.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D.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小题2】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拜臣郎中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州司临门,急于星火D.明日,子路行,以告
【小题3】作者不应诏所用的理论“武器”是( )
A.圣朝以孝治天下B.亡国贱俘,至微至陋
C.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D.报刘之日短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车,右服失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岐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饮酒者,伤人。吾恐其伤汝等。”遍饮而去之。处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此入多而无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以近远,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

(《淮南子·汜论训》)

(注):①少正卯,春秋鲁人,曾聚徒讲学。孔子为鲁司寇,三月而诛少正卯。②邓析,春秋末郑大夫,曾作《竹刑》,办私学,教人诉讼。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无盐令 数:责备,数落。
B. 秦穆公出游而车 败:损坏。
C. 而不饮酒者     还:通“旋”,随即。
D. 以近远,以小知大也 喻:比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善取者,入多无怨  涂有饿莩不知发
B. 赵襄子围晋阳 则移其民河东
C. 齐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    铸为金人十二
D. 此用约而德者也    然后以六合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B. 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C. 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D. 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征无道/遂霸天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裹子首赏高赫,赏少劝众。赵裹子被围困于晋阳,解围后奖赏五个有功的人,高赫列为首功,身边的人有意见,赵襄子说明了原因,他这样做起到了赏少劝众的作用。
B. 齐威王烹无盐令,刑省奸禁。齐威王常听到人们说无盐县令的好话,但县令并没有把无盐治理好,齐威王认为无盐县令奸诈,便烹了他,齐国因此多年社会风气良好。
C. 秦穆公宽待野人,得到回报。秦穆公出游失马,后发现野人杀吃这匹马,穆公不但不怪罪,反而怕他们吃马肉不喝酒,会伤害身体,便与他们一起喝酒。后秦晋交战,穆公得到野人帮助,战胜了晋国。
D. 本文叙议结合,作者通过几个典型事例,论述了“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就可以“守约而治广”的道理,对后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段(共9分)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   ;夷,戮也,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黝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小题1】请在横线补上空缺的句子。(2分)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悚然而听之乃其一气之余烈
B.此秋声也故其为声也
C.勿夺其时其气栗冽
D.为天下笑夷则为七月之律
【小题3】作者没有直接写秋之声,而是运用了较多的笔墨描写秋之状。请简要分析手法和效果。(4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晋灵公不君 》 
(《左传》)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小题1】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患之,使锄(chú)麑(ní)之   贼:刺杀
B.宣子谏,公患之。  骤:急骤,强烈的意思。
C.谏而不,则莫之继也。  入:纳,指被接纳。
D.秋九月,晋候赵盾酒…… 饮:给……喝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谏而不入,莫之继也。君能有终,社稷之固也
B.明搏杀之。坐假寐。
C.使妇载过朝。遂扶下。
D.右提弥明知之自诒伊戚,我之谓矣。
【小题3】下列内容可以反映赵盾是“古之良大夫”项是(  )
(1)盛服将朝  (2)宣子骤谏 (3)见灵辄饿,问其病 
(4)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A、(1)(2)(3) B(2)(3)(4) C、(1)(2)(3)(4) D(1)(2)(4)
【小题4】翻译下列各句(10分)
(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4分)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3分)
(3)食之,舍其半。(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