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 )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 )尽之际
③思厥( )祖父
( )牧以谗诛
向使( )三国各爱其地
⑥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06 11:00: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金谷诗序
石崇
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 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二)
石崇传(节选)
崇字季伦,少敏惠,勇而有谋。苞(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石崇父) 临终,分财物与诸子,独不及崇。其母为言,苞曰:“此兒虽小,后自能得。”年二十余,为修武令,有能名。
崇颖悟有才气,而任侠无行检。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征为大司农,以征书未至擅去官免。顷之,拜太仆,出为征虏将军,假节、监徐州诸军事,镇下邳。崇有别馆在河阳之金谷,一名梓泽,送者倾都,帐饮于此焉。至镇,与徐州刺史高诞争酒相侮,为军司所奏,免官。复拜卫尉,与潘岳谄事贾谧。谧与之亲善,号曰“二十四友”。广城君(晋贾充妻郭槐,司马衷即位后,封为“广城君”) 每出,崇降车路左,望尘而拜,其卑佞如此。及贾谥诛,崇以党与免官。时赵王伦专权,崇甥欧阳建与伦有隙。崇有妓曰绿珠,美而艳,善吹笛。孙秀使人求之。崇时在金谷别馆,方登凉台,临清流,妇人侍侧。使者以告。崇尽出其婢妾数十人以示之,皆蕴兰麝,被罗觳,曰:“在所择。”使者曰:“君侯服御丽则丽矣,然本受命指索绿珠,不识孰是?”崇勃然曰:“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使者曰: “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崇曰:“不然。”使者出而又反,崇竟不许。秀怒,乃劝伦诛崇、建。崇、建亦潜知其计,乃与黄门郎潘岳阴劝淮南王允、齐王囧以图伦、秀。秀觉之,遂矫诏收崇及潘岳、欧阳建等。崇正宴于楼上,介士到门。崇谓绿
珠曰:“我今为尔得罪。”绿珠泣曰:“当效死于官前。”因自投于楼下而死。崇曰:“吾不过流徙交、广耳。”及车载诣东市,崇乃叹曰:“奴辈利吾家财。”收者答日:“知财致害,何不早散之?" 崇不能答。崇母兄妻子无少长皆被害,死者十五人,崇时年五十二。
(《晋书·石崇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备: 完备
B.与潘岳谄事贾谧   谄事: 逄迎侍奉
C.使者出而又反,崇竟不许   竟: 竟然
D.知财致害,何不早散之 致: 招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余以元康六年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感性命之不永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C.崇、建亦潜知其计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因自投于楼下而死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小题3】下列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太仆: 官名。始于春秋时。秦汉沿置,为九卿之一。掌皇帝的舆马和马政。
B.使持节: 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往往加使持节的称号,给以诛杀中级以下官吏之权。次一等的称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再次称假节,得杀犯军令的人。
C.祭酒: 汉魏以后官名。汉代有博士祭酒,为博士之首。西晋改设国子祭酒,隋唐以后称国子监祭酒,为主管祭祀的官员。清末始废。后亦以泛称武林或商界的首脑人物。
D.帐饮: 在郊野张设帷帐,宴饮送别。唐杨炯《送徐录事》诗序: “临御沟而帐饮,就离亭而出宿。”宋柳永《雨霖铃》词:“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康六年,为了给征西大将军王诩饯行,石崇在金谷园举行盛宴,邀集苏绍、潘岳等30位名士,以为文酒之会。其后,石崇留下轰动一时的《金谷诗序》。
B.石崇的《金谷诗序》与《兰亭集序》,都是诗集的序言,可以看做书序。
C.石崇聪明有才气,但行为不检点。任荆州刺史时竞抢劫远行商客,取得巨额财物,以此致富。后来被征召为大司农,囚征召的诏书未到他就擅离职守而被免职。
D.石崇富可敌国,权倾朝野,却因为宠姬绿珠而招来杀身之祸。虽然他谄事贾谧的行径令人不齿,但是能够为了爱情不惜一死,也还是令人同情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柳子厚墓志铭(节选)
【唐】 韩愈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一岁,免而归者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籍,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死于穷裔,材不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以十五年七月十日,归葬万年先人墓侧。铭曰:“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注】①观察使:官名。②万年:柳宗元的故乡万年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率常其座人屈:使…屈服B.则为奴婢没:没收
C.一岁比:不到D.故死于穷裔卒:最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A.其土俗,为教禁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B.免而归者千人若属皆为所虏
C.材不世用为国者无使积威之所劫哉
D.惟子厚之室当时也,商君佐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柳宗元博学多才,坚毅刻苦。在少年时期柳宗元便崭露头角,受到众人的一致夸赞;在出仕被贬后,他也并未消沉,而是一边纵情于山水,一边更加刻苦为学,写诗作文。
B.柳宗元极具政治才干。柳州当地习惯于用儿女作抵押向人借债,柳宗元在柳州做刺史时想方设法地改变了这一陋俗;而且,他的方法还得到了观察使的推广。
C.柳宗元重情重义。他因为不忍心看到有老母在堂的刘禹锡被派遣到偏僻的播州为官,便打算上疏表示甘愿同他替换,让刘禹锡去柳州,而自己去播州。
D.韩愈对柳宗元一生的遭际有着中肯评价。他认为柳宗元由于自身原因再加上没有人扶持,所以潦倒一生不被重用;但他同时也看到这种遭际对柳宗元在文学创作上的积极意义。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6分)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5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晋函陵(驻军)B.又欲其西封(扩张)
C.夫晋,何之有(满足)D.失其所,不知(同盟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壮也,犹不如人 恐美人迟暮
B.夜,缒出去今之墓葬焉
C.若亡郑而有益君得复见将军
D.乱易整,不武   必竭诚待下
【小题3】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解除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
B.第一段中用“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既点出战事爆发的原因,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C.烛之武见秦伯后,从秦、晋历史关系,说到亡郑于秦无益,再说到晋灭郑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D.本文除描写外交辞令外,还有生动的叙事。无论记事记言,文字各尽其妙,短小精炼,鲜明生动,是一篇值得借鉴的优秀散文作品。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分)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分)
【小题5】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3分)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难者也,处死者难。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
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川泽其骇瞩  纡:纡回曲折 
B.飞阁流丹,下无地     临:靠近
C.骖騑于上路 俨:整齐的样子
D.云销雨 霁:雨过天晴
【小题2】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一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小题3】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