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缕。”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其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其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计。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易其敝衣敝:破旧
B.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发:发放
C.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具事:陈述事实
D.女觉遽反遽:急忙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杳不知其所之也 未可以为信也
A.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缕。”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B.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项王瞋目而叱之C.母所生女认之D.一夕,为海潮所沦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后令汲于他泉,计其数百也  及洞节,母往,女守庭果
A.膳其肉,味倍常鱼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B.女至池,鱼毕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常令樵险汲深
C.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D.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的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D.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3分)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3分)

(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8-27 02:58: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殷近夫墓志铭
崔铣
殷氏凤阳大族也,元末有讳仲名者,避乱于东平,因于寿张。仲名生尚文,尚文生胜,胜生铎,铎生玑号刚斋,以贡士为昌黎令,刚严多知,民畏爱之。刚斋内李氏,孕七月生近夫。既长,修眉而碧目,口可容拳,体羸而骨健,读书数行下,既成诵,终身不忘。年二十有六举进士,明年以疾归,卜居石川,作“畜艾堂”,聚书数千卷。病愈,还京师授靖江知县。近夫明察有断,不劳而治。蓟盗过淮渡江,掠常州将靖江,近夫有备,盗谍知之,乃如江阴,近夫发兵追之,江阴得完。常守檄近夫修郡城,又自修学宫,费省而工坚。
民朱铠死于文庙西庑中,莫知杀之者。忽得匿名书曰:杀铠者某也,铠素雠某。众谓不诬,近夫曰此嫁贼以缓治也。密问左右与铠狎者谁,对曰胥姚明。近夫乃集群胥于堂,曰吾欲写书,各呈若字,视明字类书。诘之曰:“尔素狎铠,杀之何?”明大惊,曰铠将贩于苏,独吾饯之,利其赀,故杀之耳。近夫叹曰:“利重忘亲,交非其道者,必凶!嗟乎!嗟乎!”乃杀。
调青田,青田剧邑也,近夫去其害民者六七事,他无所更张。近夫雅好游眺川壑,览物歌咏清江。青田有大江孤山混元峰。每暇辄出,啸咏其间,旷然自得。乙亥考绩如京师,青田民号泣而送之。吏部以最闻,选授南京工科给事中。上疏言事者五:曰清弊苏民,曰安重地,曰防奸微,曰除邪以全治,曰公赏罚。既病,封其疏,题曰:“理真事晓,意忠词驯,正而不迂,婉而不屈。”付其母曰“兹以归云霓弟”,遂卒。丙子七月七日也,享年三十有七。
近夫爱诵程氏、朱氏书,其为文非秦汉人语不习,又以诗者抒情表志人于善,自汉、魏至唐作者皆辩其音节而拟之,作古乐府四百篇,其《彀录》《金仆姑》数十卷,又览庄周书,说其达性善喻最。后自病,太博必六经之旨,然后究心焉!国子司业穆伯潜,笃行苦学无匹也!犹畏近夫。曰近夫之耻不善不啻负秽。近夫居常不谈人过,及论文则指擿疵瑕,不以一言假人。葬于石川之南,会者千人咸哭之失声。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于寿张 家:安家
B.掠常州将靖江 如:到,往
C.又以诗者抒情表志人于善    风:形成……的风气
D.其《彀录》《金仆姑》 志:记,写
【小题2】对全文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近夫的祖籍是凤阳。成年之后,身材魁梧伟岸,记忆力强,家中藏书很多,达几千册。
B.殷近夫曾受命修缮城池,又自行修建了学校,工程花费不多,但都牢固。
C.殷近夫明于断案,体恤百姓,在百姓中口碑极好;能忠于职守,可惜的是他在英年便早逝了。
D.殷近夫是个有才学、有急智、有能力、爱好河山的官员,曾作诗文数十卷,喜欢庄子的文章。
【小题3】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铠将贩于苏,独吾饯之,利其赀,故杀之耳。
(2)近夫居常不谈人过,及论文则指擿疵瑕,不以一言假人。
【小题4】请根据第二段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殷近夫认为是“必凶之人”的三个特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人之无也难矣     惑:疑感
B.吾未见其也 明:明智
C.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
D.余其能行古道 嘉:赞许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吾从而师之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却不如这些人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同类题3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春,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鯈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梟,麦陇朝雊,斯之不远,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不一。山中人主维白。

(选自《王右丞集》)

(简注)
①故山:旧日所居之山,指王维“辋川别业”所在地的蓝田山。②玄灞(bà):就是灞水。玄,形容水色深青。③春这里指捣米。④轻鯈(tiáo):轻捷的鯈鱼。⑤朝雊(gòu):清晨野鸡鸣叫。⑥因驮黄檗(bò)人往:借驮黄檗的人前往之便(带这封信)。因,趁。黄檗,也作“黄柏”,一种落叶乔木,可供药用。
(阅读指要)
王维,字摩诘,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山中与装秀才迪书》是王维隐居蓝田山中时写给他好友裴迪的信,也是抒情的名篇。本文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赏鉴之情。文中具体描绘了作者寒冬月夜在山中的见闻,又以欢快轻盈的笔调描绘来年春季山中生机盎然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他对与裴迪一同春游的渴望。作者善于在寻常的景物中发现美,也善于把他当时那种欣喜的心情融入景物描绘之中,这样作品便处处荡漾着诗情画意,时时洋溢着浓郁激情。此文语言清新秀丽,明了畅快读来朗朗上口。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故山殊可(__________) (2)北玄灞,清月映郭(__________)
(3)多思曩昔,携手賦诗(__________) (4)能从我游乎(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步”与“步仄径,临清流也”中“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与樊哙……等四人持剑盾B.骐骥一跃,不能十
C.故不积跬,无以至千里D.诸人徒见操书言水八十万而各恐慑
【小题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①足下方温经,狠不敢烦    ②岂能以此不急之务
B.①当待春中,草木蔓 ②是故草木之如蒸气
C.①步仄径,清流也 ②后生家每事辄曰吾不会做
D.①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    ②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足下方温经,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2)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
【小题5】简述本文第三段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小题6】结合本文,阅读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滠。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闲适心境和与友人的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乏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A.粮而景从 赢:担负
B.锄耰棘矜,非于钩戟长铩也 铦:锋利
C.余威震于俗 殊:非同一般
D.八州而朝同列 序:排列座次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项是(  )
A.锄耰棘矜,非铦钩戟长铩也/是余有叹焉
B.然秦区区之地/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然后以六合家,崤函为宫/吾属皆且所虏
D.非及向时士也 / 仁义不施而攻守势异也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B.本段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论证,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
【小题4】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2)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处士墓志铭
王阳明
处士讳泰,字思易。父刚,祖仲彰,曾祖胜一。世居山阴之钱清。刚戍辽左,娶马氏,生处士。正统甲子,处士生十二年矣,始从其父自辽来归。当是时,陈虽巨族,然已三世外戍,基业凋废殆尽。处士归,与其弟耕于清江之上,数年遂复其故。处士狷介纯笃,处其乡族亲党,无内外少长戚疏,朴直无委曲;又好面折人过,不以毛发假借,不为斩险刻削。故其生也,人争信惮;其死也,莫不哀思之。处士于书史仅涉猎,不专于文;敦典崇礼,务在躬行。郡中名流以百数,皆雕绘藻饰,熻熠以贾声誉;然称隐逸之良,必于处士,皆以为有先太丘之风焉。弘治癸亥正月庚寅以疾卒,年七十二。九月己丑,其子琢卜葬于郡西之回龙山。
初,处士与同郡罗周、管士弘、朱张弟涎友,以善交称。成化间,涎以岁贡至京。某时为童子,闻涎道处士,心窃慕之。至是归,求其庐,则既死矣。涎侄孙节与予游,以世交之谊为处士请铭。且曰:“先生于处士心与之久矣,即为之铭,亦延陵挂剑之意耶。”予曰:“诺。”明日,与琢以状来请。
惟陈氏世有显闻。刚之代父戍辽也,甫年十四。主帅壮其为人,召与语,大说,遂留参幙下。累立战功,出奇计。当封赏,辄为当事者沮抑,竟死牖下。处士亦状貌魁岸,幼习边机,论议根核,的然可施于用。性孝友,属其家多难,收养其弟侄之孤,掇拾扶持,不忍舍去,遂终其身。琢亦能诗有行。次子玠、三孙徕、卫、及皆向于学。夫屡抑其进,其后将必有昌者,铭曰:
嗟惟处士,敦朴厚坚;犹玉在璞,其辉熠然。秉义揭仁,乡之司直。邈矣太丘,其孙孔式。胡溘而逝!其人则亡,德音孔迩。乡人相告,毋或而弛;无宁处士,愧其孙子。回龙之冈,其郁有苍;毋尔刍伐,处士所藏。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业凋废尽 殆:危险
B.年十四    甫:刚刚
C.辄为当事者沮抑 沮:阻遏
D.秉义揭仁    秉:坚持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处士: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后泛指未做过官的人。
B.癸亥: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后文“庚寅”“己丑”与此同。
C.岁贡:明清两代,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读书。
D.童子:明清时期,士子考取秀才前不论年龄大小都被称为童子。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好面折人过,不以毛发假借,不为斩险刻削。
(2)主帅壮其为人,召与语,大说,遂留参幙下。
(3)处士亦状貌魁岸,幼习边机,论议根核,的然可施于用。
【小题4】根据第一段,概括陈处士在治学、守礼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