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南人祖传,秦汉前有洞主吴氏,土人呼为吴洞,取两妻,一妻卒,有女名叶限,少惠,善淘金、父爱之,末岁父卒,为后母所苦,常令樵险汲深。
时尝得一鳞,二寸余,赪髻金目,遂潜养于盆水,日日长,易数器,大不能受,乃投于后池中,女所得余食,辄沉以食之。女至池,鱼必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其母知之,每伺之,鱼未常见也。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缕。”乃易其弊衣。后令汲于他泉,计其数百也。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鱼即出首,因斫杀之。鱼已长丈余,膳其肉,味倍常鱼,藏其骨于郁栖之下。
逾日,女至向池,不复见鱼矣,乃哭于野,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慰女曰:“尔无哭,尔母杀尔鱼矣!骨在粪下,尔归,可取鱼骨藏于室,所须第祈之,当随尔也。”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
及洞节,母往,令女守庭果,女伺母行远,亦往,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其似姊也。”母亦疑之,女觉遽反,遂遗一只履,为洞人所得。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其洞邻海岛,岛中有国名陀汗,兵强,王数十岛,水界千里。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之,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称者。其轻如毛,履石无声。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乃以是履弃之于道旁,既遍历人家捕之,若有女履者,捕之以告。得叶限,令履之而信。叶限因衣翠纺衣,蹑履而进,色若天人也。始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其母及女即为飞石击死。洞人哀之,埋于石坑,命曰“懊女冢”。
陀汗王至国,以叶限为上妇。一年,王贪求,祈于鱼骨,宝石无限,逾年,不复应。王乃葬鱼骨于海岸。用珠百斛藏之,以金为计。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一夕,为海潮所沦。
——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略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易其敝衣敝:破旧
B.至征卒叛时,将发以赡军发:发放
C.具事于王,载鱼骨与叶限俱还国具事:陈述事实
D.女觉遽反遽:急忙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杳不知其所之也 未可以为信也
A.因诈女曰:“尔无劳乎,吾为尔新其缕。”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B.忽有人被发粗衣,自天而降项王瞋目而叱之C.母所生女认之D.一夕,为海潮所沦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现“叶限所得鱼乃神奇之物”和“虐待叶限”的最恰当的一组是()

后令汲于他泉,计其数百也  及洞节,母往,女守庭果
A.膳其肉,味倍常鱼母所生女认之,谓母曰:“此甚似姊也。”母亦疑之B.女至池,鱼毕露首枕岸,他人至,不复出常令樵险汲深
C.女用其言,金玑衣食随欲而具D.其轻如毛,履石无声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限的好运表面看来是鱼给的,实际上是她的善良带来的
B.叶限暗中去参加洞节,是对后母的无声的反抗,也侧面反映出洞节的吸引力。
C.这个故事借助神力的不可抗拒,警示人们要远离邪恶,不要贪得无厌。
D.叶限的后母、妹妹被飞石击死,洞人为她们建“懊女冢”,以示追悔。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3分)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3分)

(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8-27 02:58: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兰亭集序》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节选《游褒禅山记》
【小题1】下列对句式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是判断句,句中“是”是指示代词,“也”表判断。
B.“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句中“于其址”是介词结构。
C.“而今安在哉”是宾语前置句,正确语序应该是“而今在安哉”。
D.“何为其然也”是状语后置句。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悟言一室之内B.冯虚御风
C.青青子衿D.于嗟鸠兮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望美人兮天一方
C.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D.感慨系之矣
【小题4】下列句子中的“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儿已薄禄相B.会不相从许
C.不得便相许D.还必相迎取
【小题5】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鱼虾而麋鹿”中的“侣”和“友”都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B.“顺流而也”中的“东”与“望武昌”中的“东”活用情况一样。
C.“火尚足以也”中的“明”与“常在于险远”中“险远”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D.“不知东方之既”中的“白”是形容词,解释为“白色”。
【小题6】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只要是我所向往的美德啊,纵然为之死多次我也不后悔。
B.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固然是一世英雄,可是现在在哪里呢?
C.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操被周郎打败的地方吗?
D.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我不能胜任你家的使唤,白白地留住没有什么用处。
【小题7】下列加横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不平常
B.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高高的,长长的
C.距洞百余步,有碑仆规律,方法
D.所以兴怀,其一也思想情趣,情致
【小题8】对下列重叠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飘飘乎如遗世独立飘飘:形容很得意的样子。
B.高余冠之岌岌兮岌岌:高耸的样子。
C.芳菲菲其弥章菲菲:花草茂盛。
D.山川相繆,郁乎苍苍苍苍: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小题9】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B.“忠魂万里龙舟吊,遗迹千秋粽带香”是有关荀子的名联。
C.六合:古时候迷信,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适合,就叫六合。
D.“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小题10】下列加横线词语不属于同一语言现象的一项是(    )
A.便可白公姥B.昼夜勤作息
C.我有亲父母,逼迫有弟兄D.否泰如天地
【小题11】请将第一部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4)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亲戚,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累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节选自司马迁《报任安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念父母,妻子 顾:怀念     B. 亦颇识去就之矣 分:道理
C. 私心有所不尽 恨:遗憾     D. 而文采不于后世也 表:表扬
【小题2】句式与“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是以见放 B. 洎牧以谗诛
C. 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D. 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不辞者    
②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亦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④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见放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 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勉。
B. 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 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 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