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 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B.此三者,吾遗也恨:遗憾。
C.逸豫可以身亡:毁灭。
D.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D.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官传序》总结了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B.古人常把王朝的盛衰归之于天命,在《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否定了这种传统的说法。
C.晋王死后,庄宗非常谨慎得对待其父所赐之箭,主要原因是不忘其父之志,以此鞭策自己要励精图治。
D.《伶官传序》中,有很多格言警句,既是对庄宗得天下而有失天下的历史总结,也对我们的人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20 05:38: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信陵君者,魏公子无忌也,曾窃符救赵。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 
(节选自《古文观止·信陵君救赵论》,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强秦之暴亟矣   亟:同“极”
B.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诛:责备
C.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 树:建立
D.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 衔:衔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则魏且为之后    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①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 ②皆以美于徐公
C.①有重相而无威君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D.①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 ②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B.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C.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D.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的罪过,不在于盗窃兵符与否,若是为了魏国,为了六国,纵然是盗窃兵符也还是说得过去的。
B.在信陵君窃取兵符这件事情上,魏王也不是没有过错的,否则,兵符好好地藏在卧室之内,信陵君怎么能窃取到呢?
C.信陵君想方设法窃取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也根本不是为了赵国,其实就是为了解救平原君。
D.兵符,用铜、玉或木石制成,分为两半,一半留存国君,一半交给统帅;调发军队时,必须在符验合后,方能生效。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烟霞岭游记

赵坦

烟霞岭,南山三长也。秀气磅礴,苍松蔚然,晨光夕曦,烟浮霞映,彩错斓谝,天成图画。其地多胜迹,而发业难登,游者罕至

岁丙午孟春,友人李青湘及其从子映衡,齐志幽探,招余偕往。遂小憩石屋,指烟霞而进影焉。

其上石磴陡削,苔华润滑,芒屦不留。行达平处,得小寺曰清修,荒寒特甚。独寺后危石一林,秀垒数仞,竹箭摇风,绿逸有致。左则嘉树青藤,深翳萦密,作帷益形。遂乃藉草静对,觉襟怀若涤,神悦心清。起绕寺右,潭得龙泉,峰为象鼻,岩曰佛手,井号上方,莫不沁洁奇幻,克肖其名。而古洞中释像列镌,又各示我胜。

相曲折西上,径忽线黴。仰睇岭脊,境益幽异。因相与鼓勇而上。云松竦峙,疏阴凉覆,俯瞰陵峦,环青拱翠,岭耸“正中,若受展谒然。他若湖光江影,越山烟渚,远近参差,相为映带。始知山深则景奇,心一则境辟,人不精进,安有得耶?俯仰久之,啸歌而下。时则斜晖欲毕,松色苍茫,烟霞在望矣。

【小题1】第二段中“孟春”是指农历__________月。
【小题2】文中第一段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游者罕(________)    (2)遂小石屋(________)
(3)又各示我(________)  (4)因相与鼓勇而上(________)
(5)境幽异(________)    (6)有得耶(________)
【小题4】本文的写作主旨是什么?
【小题5】请鉴赏文章结尾的画线句。

同类题3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小题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菌不知晦朔 (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毛发,文中指草木)
C.此亦飞之至也 (最高限度)
D.而御六气之辩 (通“辨”,区别)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B.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C.夫列子御风而行 旬有五日而后反
D.奚以知其然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上张仆射书
韩愈
九月一日,愈再拜。受牒之明日,在使院中,有小吏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来示愈。其中不可者,有“自九月至明年二月之终,皆晨入夜归,非有疾病事故,辄不许出”。当时以初受命不敢言。古人有言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若此者,非愈之所能也。抑而行之,必发狂疾,上无以承事于公,忘其将所以报德者;下无以自立,丧失其所以为心。夫如是,则安得而不言?
执事之择于愈者,非为其能晨入夜归也,必将有以取之。苟有以取之,虽不晨入而夜归,其所取者犹在也。下之事上,不一其事;上之使下,不一其事。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其所不能,不强使为。是故为下者不获罪于上,为上者不得怨于下矣。孟子有云:令之诸侯无大相过者,以其皆“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今之时,与孟子之时又加远矣,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已而行道者。闻命而奔走者,好利者也;直己而行道者,好义者也。未有好利而爱其君者,未有好义而忘其君者。今之王公大人,惟执事可以闻此言,惟愈于执事也可以此言进。
愈蒙幸于执事,其所从旧矣。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加待之使足以为名,而入,尽辰而退;申而入,终酉而退,率以为常,亦不废事。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是也,必皆曰:执事之好士也如此!执事之待士以礼如此!执事之使人不枉其性而能有容如此!执事之欲成人之名如此!执事之于故旧知此!又将曰:韩愈之识其所依归也如此!韩愈之不谄屈于富贵之人如此!韩愈之贤能使其主待之以礼如此!而死于执事之门无悔也。若使随行而入,逐队而趋,言不敢尽其诚,道有所屈于己;天下之人,闻执事之于愈如此,皆曰:执事之用韩愈,其穷,收之而已耳;韩愈之事执事,不以道,利之而已耳。苟如是,虽日受千金之赐,一岁九迁其官,感恩则有之矣,将以称于天下曰:知己知己!则未也。
伏惟哀其所不足,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愈恐惧再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院中故事节目十余事  节目:条目B.若宽假之使不失其性   宽假:宽容
C.执事之于故旧如此    厚:丰厚D.其穷,收之而已耳   哀:同情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牒:本指古人用以书写的竹片木片等,文中指“文牒”,即官府往来文书的通称。
B.执事:有“主持工作”“执掌事务的人”“供役使者”等多个义项,文中是对张仆射的敬称。
C.寅:地支名,文中用以计时,“寅时”,介于“卯时”与“辰时”之间。
D.伏惟:表示伏身在地上想,是下对上陈述时的敬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好其闻命而奔走者,不好其直己而行道者。
(2)矜其愚,不录其罪;察其辞,而垂仁采纳焉。
【小题4】结合全文,概括韩愈认为作为上级应当如何对待下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市:贸易
B.吾子淹久于敝邑 淹:留
C.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厌:厌烦
D.不以累臣衅鼓  衅:涂抹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同的一项是(    )
A.以乘韦先 以乱易整,不武
B.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图穷而匕首见
C.犹秦之有具囿也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若从君惠而免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小题3】下列对文中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乘韦:四张熟牛皮。“乘”是四张的意思,因为古代的车称为一乘,一般驾车的马有四匹,因此“乘”字也可做“四”字用。
B.衰绖:衰,是一种麻衣;绖,是一种麻的腰带。两者在古代都是办丧事时穿的丧服,在晋国一直是黑色的。
C.左骖:靠左边的马。一般来说,在马车上,位于两边的马被称为骖,后来由此引申有陪乘的意思。
D.孤:自己称呼自己。与“寡人”一样,是古代帝王的一种自我谦称,因为“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所以这样称呼。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2)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