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
义田①记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生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只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赢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②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鸣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已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注)①义田:指官府建立以其收入救济灾民的田产。②齐侯:指齐景公。齐是侯爵,所以称它的国君为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稔:庄稼成熟,丰收 |
B.昔晏平仲敝车赢马 敝:谦辞,用于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
C.廪稍之充 廪:粮仓 |
D.操壶瓢为沟中瘠者 瘠:通“胔”,指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养济群族之人 常以身翼蔽沛公 |
B.而时共出纳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C.而贫终其身 弃甲曳兵而走 |
D.是皆公之罪人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文正公在没有显贵发达的时候就有了施与贫者贤者的愿望,但很多年之后才能付诸实践,他的后世子孙也继承了他的志向,继续经营义田。 |
B.文章先叙后议,层次清晰的叙述写出了范仲淹的仁心与无私,纵横捭阖的议论极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文章在引古叹今的大开合中波澜起伏。 |
C.文章善用反衬来刻画人物,以晏子之行反衬范仲淹,以达官显贵“享万钟禄”与范仲淹“贫终其身”构成对比,以此突出范文正公的贤能和义行。 |
D.作者通过选取范仲淹设置义田悉心尽力一事,以小见大,既彰显了事件的意义,更赞美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族之聚者九十只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2)观文正公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