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晋崤之战 (《左传》)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
B.不鄙邑。腆:丰厚
C.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讨厌
D.军实而长寇仇堕:同“隳”,毁坏
【小题2】下面加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还也君知难也
B.吾子淹久敝邑不幸吕师孟构恶
C.余收尔骨用亡郑以陪邻
D.吾见师之出不见其入也且秦强赵弱
【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于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来突出人物个性,刻画人物:如蹇叔的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秦穆公的宽厚担当、特别在最后深切反省自我检讨,王孙满和弦高的机智聪明等。
B.文章写的是战争,却不是把战争的过程作为写作重点,而是围绕秦穆公“劳师以袭远” 的战略错误导致战争失败这个中心,把众多的人物、纷杂的事件组织起来,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C.皇武子辞客一段话,旁敲侧击,在表示抱歉的客气的话语中则婉转而又严厉地揭露了秦国的阴谋,其实是下达了逐客令。
D.郑人弦高犒师的一段话看似彬彬有礼,对秦师远道而来的热情慰问,其实体现了他非 常机智的一面,巧妙的用了缓兵之计。
【小题4】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用“/”断句
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 年将拜君赐
【小题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2)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7 11:57: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节选)
韩愈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出人也远矣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句读之不知
D.则群聚而笑之官盛则近谀
【小题2】选出加点词与例句用法不同的一项(  )(3分) 
例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译:__________ ____。

同类题3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醉书斋记
清郑日奎
于堂左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笔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加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味变,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而家中盐米诸锁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怅然久之,因思余于书,洵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瞷(jiàn):窥视。③刺:名帖。④刘伶断饮:刘伶戒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堂左一室   洁:干净
B.晨起,即科头 甫:刚刚
C.余方校书,不遽见  值:(恰好)碰上
D.以故仓卒不得 白:告诉
【小题2】下列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B.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C.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D.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交代书斋,明窗素壁,幽静宜人;陈设虽简,但书桌、书架、座椅、卧具、琴磬甚至日用杂物等,一应俱全,为下文作者沉醉于此作了铺垫。
B.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后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C.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D.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
②因思余于书,洵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小题5】请从文章中找出能直接表现作者“醉书”的两个细节。(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忠堂记

岳珂

庐陵号多士,儒先名臣,今古辈出,里人图所以尊显风厉以垂无穷者。嘉泰四年八月,始为堂,县以祀三忠。时周益公在里居,春秋七十有九矣,是岁多不怿,稍谢碑版之请,不肯为。一日,韦布款其门者百数,阍辞焉,弗可,乃强为通。益公方卧,奋然起曰:“是当作。”即为属稿,文不加点而成,邑人惬望。四方闻其复秉笔,求者沓至,益公实病矣。其冬十月,遂,盖绝笔焉。

后四年,余得录本于李次夔,其文曰:“文章,天下之公器,万世不可得而私也;节义,天下之大闲,万世不可得而逾也。吉为江西上郡,自皇朝今,二百余年,兼是二者,得三公焉。曰欧阳,以六经粹然之文,崇雅黜浮,儒术复明,遂以忠言直道,辅佐三朝,士大夫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谥曰文忠,莫不以为然。南渡抢攘,右相杜充,拥众臣虏,金陵守陈邦光就降,惟通判杨邦乂戟手骂贼,视死如归,国势凛凛,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天子从而褒赠之,赐谥曰忠襄,则又莫不以为然。时宰议礼,众论汹汹,惟一编修官胡铨毅然上书,乞斩相参、虏使,三纲五常赖以不坠,士大夫复翕然尊之,厥后天子从而褒赠,赐以忠简之谥,则又莫不以为然。是之谓三忠。虽然此邦非无宰相,如刘冲之在朝,尝力荐文忠,留置翰苑,又引富文忠公弼共政,今姓名著在勋臣之令,而谥则未闻,子瑾孙僴,俱为待制,迄不能请,矧被遇之从臣乎?夫然后知节以一惠,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其后楼宣献铭益公墓,称其精确简严,士谓纪实。益公谥文忠。余谓它日有尚贤者在位,隮配其间,尚可谓四忠也。

(选自《桯史》,有删改)

注:①风厉:鼓励,劝勉。②韦布:韦带布衣,借指寒素之士,平民。③大闲:基本的行为准则。④抢攘:纷乱貌。⑤矧:况且。⑥隮配:隮祔,配附。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其冬十月    ________
(2)自皇朝今    ________
(3)后天子从而褒赠    ________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庠:这中指学校。周代称呼地方学校叫庠。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B.薨:古代根据人的社会地位,称皇帝、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文中是指周益公因病去世。
C.通判:官名。位居知府之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D.翰苑:翰林院的别称,中国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掌院学士,属官有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统称翰林。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犹不敢专,亦必士大夫翕然尊之,乃可得耳。
(2)请略陈固陋。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报任安书》)
【小题4】结合第一小节,概括周益公能够配谥“文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