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B.粮而景从赢:赢得
C.非于钩戟长铩也铦:锋利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大絜:衡量
【小题2】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B.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C.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敲扑,鞭打犯人的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亦指敲打鞭笞。
B.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
C.陶朱,就是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自称陶朱公。
D.八州,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交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27 02:40: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梅说

明钟惺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辩焉。此咏夏梅意也。

注:①朱夏:夏季。②“廷尉董崇相”:董祟相,即董应举,时任南京大理寺丞,故沿古称谓廷尉。廷尉,汉代为九卿之一,掌刑狱。南都,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南都。⑧在告,古代官员在家休假。

【小题1】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第一段中的“极热”、“冷极”分别指什么?
“极热”是指:________________
“冷极”悬指: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第三段的划线句“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世间有些人,固然身处寒冷的时节,偏远的地方,但把名利和权势也带到了那里。
B.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处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名利和权势仍在手里。
C.这世间原本有些人,虽然倍受冷落,而表面上仍然掌握着实际的权力。
D.这世间有些人,原本处在极受冷落的时运和境地,但又重新获得了名利和权势。
【小题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们在冬季争相赏梅是因为仰慕梅花傲霜斗雪的风骨。
B.作者写盛夏时节,梅树“花实俱往”,更显出梅花不与群芳争艳的孤傲。
C.作者为了表达对董崇相的情谊,请朋友作诗唱和,并画夏梅图赠送给他。
D.从文章内容推断,张谓《官舍早梅》诗中所描写的应是仲春时节的梅花。
【小题4】本文和《病梅馆记》都写“梅”,分析两篇文章的作者分别想要借“梅”来表达怎样的想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人献鱼

刘向

楚人有献鱼楚王者,曰:“今日渔获,食之不尽,卖之不,弃之可惜,故来献也。”左右曰:“鄙哉,辞也!”楚王曰:“不知,渔者仁人也。盖闻囷仓粟有余者,国有饿民,后宫多幽女者,下民多旷夫,余衍之蓄聚于府库者,境内多贫困之民,皆失人之道。故厨庖有肥鱼,厩有肥马,民有饥色。是以亡国之君,藏于府库。寡人闻之久矣,未能行也。渔者知之,其以此谕寡人也。今行之。”于是乃遣使恤鳏寡而存孤独;出仓粟、发币帛而振不足;罢去后宫不御者,出而妻鳏夫。楚民欣欣大悦,邻国归之。故渔者一献余鱼,而楚国赖之,可谓仁智矣。

(选自《新序·杂事》)

(简注)①囷仓:粮食仓库。圆形为囷,方形为仓。②旷夫:成年而无妻的男子。③不御者:指未曾侍寝君主的宫女。

(阅读指要)文章写楚王受到渔夫献鱼的启发而推行德政,疏散国库中积贮的财粮,遣放后宫多余的宫女以博取民心。在写法上采取以故事委婉规劝的方式,结尾点题。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卖之不(______) (2)不知(______)
(3)皆失人之道(______)  (4)今行之(______)
【小题2】“饥”和“饿”在现代汉语中是同义词,下面句子中的“饥”、“饿”意思一样吗?请分别解释它。
(1)民有色_____________________(2)国有饿民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与“楚人有献鱼楚王者”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耻学于师。B.古之人不余欺也。
C.句读之不知。D.村中少年好事者。
【小题4】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亡国之君,藏于府库。
(2)于是乃遣使恤鳏寡而存孤独。
【小题5】这则故事借__________作譬喻,讽劝__________。请写出你所知道的运用这种写法的一篇文章题目《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①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此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②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杨雄、王通,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有删节)
(注)①:伥伥,惆怅的样子。②道胜者:道理懂得多的人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而读之发:打开
B.夫学者未始不为道为:探求
C.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工:精细工巧
D.何其用功少而至于此也何其:多么
【小题2】(小题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欧阳修表达谦虚之意的一项是()(3分)
A.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
B.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C.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
D.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
【小题3】(小题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阳修虽受人尊敬,但仍担心没有人开导自己以求更进一步,这是他好学自谦的话。
B.很多求学的人想探求道而不能到达道的境界,原因多是沉湎于文章之中。
C.欧阳修说吴充若追求不止,达到孟子、荀子的境地也是不难的,有说客套话的味道。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3分)
译文:
(2)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3分)
译文:

同类题5

文言文
晋焚楚军,火数日不息,文公叹。左右曰:“胜楚而君犹忧,何?”文公曰:“吾闻能战胜安者唯圣人,是以惧。且子玉①犹在,庸可喜乎!”子玉之败而归,楚成王怒其不用其言,贪与晋战,让责子玉,子玉自杀。晋文公曰:“我击其外,楚诛其内,内外相应。”于是乃喜。
……
七年,晋文公、秦穆公共围郑,以其无礼于文公亡过时,及城濮时郑助楚也。围郑,欲得叔詹②。叔詹闻之,自杀。郑持叔詹告晋。晋曰:“必得郑君而甘心焉。”郑恐,乃间令使谓秦穆公曰:“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君何不解郑,得为东道交?”秦伯说,罢兵。晋亦罢兵。
(选自《史记·晋世家》)
注:①子玉:春秋时楚令尹成得臣,字子玉。   ②叔詹:春秋时郑国公子,郑文公的弟弟。晋公子重耳流落到郑国,郑文公不加礼遇。叔詹劝郑文公善待重耳,郑文公不听。叔詹又建议杀了重耳,以免成为后患,郑文公还是不听。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其不其言用:采纳,听取
B.让责子玉让责:让人责备
C.乃令使谓秦穆公间:暗中
D.君何不郑解:解除围困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闻能战胜安唯圣人予之及于死
B.我击外吾还也
C.子玉败而归然五人当刑也
D.子玉犹在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泣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