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孙丑问日:“敢问夫子恶乎长?”
日:“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日:“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心,则矣。我故日,告子未尝知义,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日:‘今日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有不慊于心,则矣   馁:饥饿,引申为丧气,萎靡不振
B.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之者 揠:揠,拔起
C.今日矣!予助苗长矣   病:生病
D.不苗者也    耘:除草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告子未尝知义,其外之也 木欣欣向荣
B.宋人有闵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C.其子趋往视之虽才高于世,    无骄尚之情
D.行有不慊心 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孟子》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浩然之气”是指人的仁义道德修养达到极高的水平时所具有的一种正气凛然的精神状态。
B.孟子认为,对于“养气”有两种人的做法是不足取的:一是拔苗助长,一是放任不管,这两种做法都会对“养气”产生危害。
C.“浩然之气”需要用“义”来培养,一方面注重外在力量,另一方面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
D.《孟子》散文素以雄辩著称,论证纲目清晰,说理善用譬喻,形象生动,深刻透彻。选文体现了这个特点。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2)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19 05:20: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事有可行而不可言者,有可言而不可行者,有易为而难成者,有难成而易败者。此四策者,圣人之所独见而留意也。
誳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周公有杀弟之累,齐桓有争国之名,然而周公以义补缺,桓公以功灭丑,而皆为贤。今人之小过掩其大美,则天下无圣王贤相矣。故目中有疵,不害于视,不可灼也;喉中有病,无害于息,不可凿也。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也。水激兴波,高下相临,差以寻常,犹以为平。昔者,曹子为鲁将兵,三战不胜,亡地千里,使曹子计不顾后,足不旋踵,刎颈于阵中,则终身破军擒将矣。然而曹子不羞其败,耻死而无功。柯之盟,揄三尺之刃,造桓公之胸,三战所亡,一朝而之,勇闻于天下,功立于鲁国。管仲辅公子纠而不能遂,不可谓智;遁逃奔走,不死其难,不可谓勇;束缚桎梏,不讳其耻,不可谓贞。当此三行者,布衣弗友,人君弗然而管仲免于缧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管仲出死捐躯,不顾后图,岂有此霸功哉?
今人君论其臣也,不计其大功,总其行,而求小善,则失贤之数也。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鳣鲔;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注)①河上:黄河边,这里指黄河边的平地。②涔:积水。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上之丘冢不可胜数,犹以为也易:平坦
B.三战所亡,一朝而之反:往返
C.布衣弗友,人君弗臣:能臣
D.不计其大功,总其行,而求小善略:简略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今人之小过掩其大美故舍汝而旅食京师,求斗斛之禄
B.使曹子计不顾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C.则终身破军擒将矣有如此之势,而秦人积威之所劫
D.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小题3】(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世间之事是极为复杂多样的,古代圣贤对此有独到见解并十分关注。
B.代价与成功总是成正比,这在周公、齐桓和曹子身上都得到了印证。
C.管仲虽称不上智、勇、贞,但他仍为齐国的霸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D.评价人物要着眼于大处和长远,而不能仅看一时的成败和小的污点。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誳寸而伸尺,圣人为之;小枉而大直,君子行之。(4分)
(2)然而管仲免于缧绁之中,立齐国之政,九合诸侯,一匡天下。(4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14,每题3分,15题6分,共15分)
与韩荆州书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①,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誉十倍,所以龙盘凤逸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气义。此畴曩心迹②,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③,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④?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⑤,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⑥。幸惟下流⑦,大开奖饰,惟君侯图之。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
【注释】①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周公自称“我一沐(洗头)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世因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②畴曩(chòu nǎng):往日。③抚躬:犹言抚膺、抚髀,表示慨叹。抚,拍。④谟猷(yóu尤):谋画,谋略。⑤刍荛(chú ráo):用以谦称自己的作品。⑥青萍:宝剑名。结绿:美玉名。薛:薛烛,古代善相剑者。卞:卞和,古代善识玉者。⑦下流:指地位低的人。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十五好剑术,遍诸侯干:求取
B.王公大人,与气义许:允许
C.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幸:希望
D.既下车,又辟孔文举下车:到任
【小题2】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白“才能”的一组是( )
①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②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
③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④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⑤王公大人,许与气义。⑥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
A.①③⑥B.②④⑥C.②④⑤D.①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谈士们所说的“生不用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突出韩荆州在当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B.文中作者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意在表明他有如此高的修养,能够识拔贤能之士。
C.文末作者用了青萍、结绿、薛烛、卞和的典故,十分恰当地表现了韩荆州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高尚品德。
D.文章骈散并用,长短错落,虽是干谒之作,但作者并没有露出卑屈之态,而是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则三千宾中有毛遂。
②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不存,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常在于险远
A.死生亦B.鱼虾而友麋鹿
C.顺流而D.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
【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①孰能讥之乎?②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①凌万顷茫然。②又以悲夫古书不存。
C.①尽吾志也不能至者。②倚歌和之。
D.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相之。②亦足畅叙幽情。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A.以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今安在哉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同类题4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后面小题目。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小题1】下列文句中加横线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非异也(同“性”,性格)而江河(横渡)
B.吾尝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其智反不能及(却,竟然)
C.士大夫之(类)今之人(许多人)
D.则耻师焉,矣(疑惑)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屑一提)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小题3】下列分析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认为圣人、愚人分野的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一般人,一方面在于他先天素质高,一方面在于他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论证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章叟讳文,字简甫,后以字行。其先自闽徙而为吾吴之长洲人。赵宋时,已负善书名,兼工镌刻,而叟之大父昶、父浩尤著,至叟则益著。
叟生而美须眉,善谈笑,动止标举有儒者风。宁庶人”国豫章,慕叟能而罗致邸中,与故知名士唐伯虎、谢思忠借。伯虎觉其意,佯清狂不慧以免。而庶人卒谋反,挟叟与思忠从行,谋脱身不得,至中道乃尽出所赐金帛予守者,宵行乱军中,几死者数矣。裸袒二千里,而归谒其父,相抱哭。时叟年仅三十,自是其艺益高,资亦小裕。盖又十年,而复游豫章时,朱邱诸王孙故无恙。素闻叟名,延至为上客。变饮醉间,游庶人故宫,徙倚叹息,歌《黍离》之章,作羊县恸而后返。
吾郡文待诏微明,名书家也,而所书石,非叟刻石,不快。待诏每日:“吾不能如钟成侯、戴居士,手自登石。章生非吾茅绍之耶?”绍之者,赵文敏客也。而是时,祝京兆希哲、王太学履吉、陈太学复甫、彭征士孔嘉有所书,赤必属之叟。变他所墓刻,华氏《真赏斋帖》、陆氏《怀素自叙》、孙氏太清楼右军《十七帖),其能夺古人精魄如生动,即拓者赝古得善价,而其人莫辨也。而故分宜“相欲登肃帝所赐制书,札谕于石,而聘变往,留相邸四岁而后归。分宜败,邱客无得免者,于变略不濡。人谓叟善为客,往客宁庶人不死,今客分宜相复不濡。叟笑日:“吾向者以智免,今者以廉免,虽然,去待诏与孔嘉远矣。待诏故辞宁庶人聘者也,孔嘉则辞分宜相聘者电。”
叟性好客,虽一室,亦必洁治庋,置图籍彝鼎之属。客至相与摩娑,小时则呼茗,茗已呼酒,酒至命炙。诸贤士大夫如待诏辈磬折而入委巷,不避也。叟好客,且时时从博徒游,所得责随手散尽,至卒而不能具丧礼。其明年仲子藻为人傭书,强自力以倡其伯季,葬叟于武丘乡采字圩祖茔,盖万历甲戌之三月也。
(选自《弇州山人续稿》,有删节)
注:①宁庶人:指宁献王;②分宜:严嵩别号。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为上客   延:延请
B.亦必之叟   属:请托
C.亦必洁庋   治:研究
D.至卒而不能丧礼 具:备办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前,章简甫的祖辈从福建迁到苏州,以擅长书法著称,并工于雕刻,他的伯父章昶及父亲章浩尤为著名。
B.宁献王仰慕章简甫的才能,把他招募到府邸中,与知名人士唐伯虎、谢思忠等人一起做事。
C.章简甫常为文徽明刻帖,文徽明是著名书画家,书写文字要刻石时,若不是章简甫刻石便会感到不快。
D.章简甫生性好客,不重钱财,又不拘小节,许多贤士大夫都很乐意和他交往。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谋脱身不得,至中道乃尽出所赐金帛予守者,宵行乱军中,几死者数矣。
(2)吾向者以智免,今者以廉免,虽然,去待诏与孔嘉远矣。
【小题4】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章简甫的?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