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横线字用法归类正确的是(   )
①天下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诸侯
匈奴七百余里
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
⑥序八州而同列
括四海
⑧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序八州朝同列 临清流赋诗
B.天下笑者  击破沛公军
C.为桂林、象郡 作《师说》贻之
D.临不测渊以为固    邻国民不加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涉地位低、才智不足,缺乏号召力和指挥作战的能力,作战队伍也不堪一击,但结果却出人意料,秦国迅速被平凡的陈涉灭亡。
B.文章从领袖地位、指挥作战的能力,部队的素质和装备等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对比,均不可相提并论,但二者“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促人深思。
C.统一六国后的秦国优势依然存在,而且因为占有天下,比过去更为强大,最终却因为陈涉起义而国家灭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这更让人警醒。
D.文章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全文中心论点:天下攻守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可是秦国却不施行仁义,这是覆灭的根源所在。
【小题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07 06:06:2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岑嘉州集序
(唐)杜确
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为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
物极则变,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斩雕为朴。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博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烁烁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南阳岑公,声称老著,公讳参,代为本州冠族。曾太公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学术德望,官至台辅。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鉴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回拔孤秀,出於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於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天宝三载进士高第,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又迁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安西节度判官,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为起居郎,出虢州长史,又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入为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转虞部库部二正郎,又出为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於幕府,无几使罢,寓居於蜀。时四川节度因乱受职,本非朝旨,其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皆曰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向阙。公乃《著招蜀客归》一篇,申明逆顺之理,折挫佞之计,有识者感叹,奸谋者惭沮,播德泽於梁益,畅皇风於邛?。旋轸有日,犯俟时,吉往凶归,呜呼不禄,岁月逾迈。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有公遗文,贮之筐箧,以确接通家馀烈,忝同声後辈,受命编次,因令缮录,区分类聚,成八卷。倘後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京兆杜确
注释①旋轸:回车,喻返京。②犯軷俟时:岑参赴嘉州刺史任途中遇蜀中动乱不得前行,留滞在梁州、成都一带。軷,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吉往凶归:唐代宗永泰元年岑参出为嘉州刺史,约大历五年克死于成都。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虢州长史寻:不久
B.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解褐:解除官职
C.可以庇躬,无向阙假:借助
D.成八卷勒:刻写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物极变,理之常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B.附会阿谀,求自结醉则更相枕
C.公著《招蜀客归》一篇其所以摧败零落者,其一气之余烈
D.游名山者仰翠微色,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参善于写文章,每有作品写成,即使平民百姓,边远外族,无不吟咏熟读。当时评论把他与梁代诗人吴均、何逊相提并论。
B.副元帅相国杜公渐鸿上表让岑参担任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居于相国幕府。只是没过多久,杜渐鸿就被免去官职,寓居在蜀地。
C.岑参写了《招蜀客归》这篇文章,让有见识的人无不感叹,奸谋者惭愧沮丧。他虽有回京的打算,却遇上动乱延误了时间,最后客死异乡。
D.作者作为岑家的世交,接受委托编纂岑参的文集,是想让后人从他的文章中了解他高尚的人格,激发高远的情怀。
【小题4】(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浅博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烁烁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
(2)遍鉴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五亩之宅
B.王道之始也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季节)
B.五亩之宅,之以桑(种植)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不可胜食(泛指粮食)
【小题3】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非我也,兵也
【小题4】下面对文意的表述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不能用得尽。
B.孟子认为,让百姓按时栽种农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
D.本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策而去之。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庄子·让王》)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人之兄居而其弟 杀:杀害。
B.子皆居矣 勉:尽力。
C.因杖策而去 之:代词,代豳地。
D.虽贫贱不以利形 累:拖累、祸害。
【小题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狄人攻之
B.事之以珠玉而不受
C.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D.民相连而从之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亶父视百姓的生命高于一切,体现了他对生命的大尊重,因此他也赢得了百姓的尊重。
B.这则故事实则告诉人们,生命是最可贵的,天下固然“至重”,但也不能以此害生。
C.选文从更深层上体现了道家出世无为的哲学思想,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思想,我们要坚决摒弃。
D.选文恰当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势,使内容更明确,说理也更具说服力。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
(2)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后面各题。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胜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耰棘矜,非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
(1)非于钩戟长铩也( )    (2)非于九国之师( )
(3)八州而朝同列( ) (4)一夫作难而七庙( )
【小题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小学而大遗B.以为桂林.象郡
C.秦以区区之地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胜度长絜大
【小题3】选出下列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且夫”一句,写秦朝江山依旧,险关如故。照应课文第一段,说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势的变化。
B.对比论证是本段的鲜明特色,陈胜与山东六国进行对比,意在直接点出山东六国未能战胜秦国的原因。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世的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小题4】翻译下列语句。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