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岑嘉州集序
(唐)杜确
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为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
物极则变,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斩雕为朴。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博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烁烁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南阳岑公,声称老著,公讳参,代为本州冠族。曾太公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学术德望,官至台辅。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鉴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回拔孤秀,出於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於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天宝三载进士高第,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又迁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安西节度判官,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为起居郎,出虢州长史,又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入为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转虞部库部二正郎,又出为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於幕府,无几使罢,寓居於蜀。时四川节度因乱受职,本非朝旨,其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皆曰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向阙。公乃《著招蜀客归》一篇,申明逆顺之理,折挫佞之计,有识者感叹,奸谋者惭沮,播德泽於梁益,畅皇风於邛?。旋轸有日,犯俟时,吉往凶归,呜呼不禄,岁月逾迈。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有公遗文,贮之筐箧,以确接通家馀烈,忝同声後辈,受命编次,因令缮录,区分类聚,成八卷。倘後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京兆杜确
注释①旋轸:回车,喻返京。②犯軷俟时:岑参赴嘉州刺史任途中遇蜀中动乱不得前行,留滞在梁州、成都一带。軷,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吉往凶归:唐代宗永泰元年岑参出为嘉州刺史,约大历五年克死于成都。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虢州长史寻:不久
B.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解褐:解除官职
C.可以庇躬,无向阙假:借助
D.成八卷勒:刻写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物极变,理之常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B.附会阿谀,求自结醉则更相枕
C.公著《招蜀客归》一篇其所以摧败零落者,其一气之余烈
D.游名山者仰翠微色,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岑参善于写文章,每有作品写成,即使平民百姓,边远外族,无不吟咏熟读。当时评论把他与梁代诗人吴均、何逊相提并论。
B.副元帅相国杜公渐鸿上表让岑参担任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居于相国幕府。只是没过多久,杜渐鸿就被免去官职,寓居在蜀地。
C.岑参写了《招蜀客归》这篇文章,让有见识的人无不感叹,奸谋者惭愧沮丧。他虽有回京的打算,却遇上动乱延误了时间,最后客死异乡。
D.作者作为岑家的世交,接受委托编纂岑参的文集,是想让后人从他的文章中了解他高尚的人格,激发高远的情怀。
【小题4】(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浅博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烁烁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
(2)遍鉴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08 06:11: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 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山外崇峰复嶂,无穷极。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修篁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其北有“甘露室”。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援萝,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文字略有改动)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穷极   杳:深远
B.修篁霄   干:冲
C.坐后堂   延:延请
D.苍莽中   履:鞋子
【小题2】下列直接描写龙鸣山景色的一组是(   )
①春霁既久,风日暄丽   ②峭壁对立,状若华表   ③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
④其北有“甘露室” ⑤气象空旷,攒峰玉立   ⑥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
A.①④⑤B.①③⑥
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从三方面提出“游之胜”的标准,引领下文。
B.潮音岩有一块雄伟平坦且可坐数十人的巨石,站在上面可以俯瞰美景,因而成为龙鸣山的重要景点。
C.作者和同伴游览了龙鸣山美景,谈笑作诗,心情和悦,体会到了类似于“浴沂风雩”那样纯正的快乐。
D.龙鸣山地处幽僻,交通不便,不为人知,作者写这篇游记,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龙鸣山值得一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2)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9分,每小题3分)
墨 翁 传
高 启
墨翁者,吴槐市里中人也。尝游荆楚间,遇人授古造墨法,因曰:“吾鬻此,足以资读书,奚汲汲四方乎?”乃归,署门曰“造古法墨”。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时磨墨沈数斗,醉为人作径尺字,殊伟。所制墨,有定直。酬弗当,辄弗与。故他肆之屦恒满,而其门落然。
客有诮之曰:“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翁曰:“嘻!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今之逐利者,苟作以眩俗,卑贾以饵众,视之虽如玄圭,试之则若土炭,吾窃耻焉。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所谓炫璞而市鼠腊,其可乎?吾既不能为此,则无怪其即彼之多也。且吾墨虽不售,然视箧中,则黝然者固在,何遽戚戚为!”乃谢客闭户而歌曰:“守吾玄以终年,视彼沽者泚然。”客闻之曰:“隐者也。吾侪诵圣人之言,以学古为则,不能以实德弸其中,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岂不愧是翁哉?”叹息而去。
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槐市:汉代长安读书人聚会、贸易之市,以其地多槐得名。后借指学宫、学舍。这里为杜撰的地名。②墨沈:墨汁。③屦(jù):用麻、葛等制成的鞋。④炫璞而市鼠腊:比喻有名无实。《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周人谓鼠未腊者朴。周人怀朴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⑤泚(cǐ)然:冒汗的样子。⑥弸(péng):充满。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制墨,有定直直:价格
B.子之墨虽工,如弗售何工:精致,美好
C.卑贾以饵众贾:商人
D.徒饰外以从俗徼誉者徼:追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苟作以眩俗阙秦以利晋
B.吾窃耻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何遽戚戚为何以汝为见
D.叹息而去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B.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C.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D.齐人高启闻其言足以自警也/遂书以为传/翁姓沈/名继孙/然世罕知之/唯呼为墨翁云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⑴躬操杵臼,虽龟手黧面,而形貌奇古,服危冠大襦,人望见,咸异之。(4分)
译文:
⑵吾之墨聚材孔良,用力甚勤,以其成之难,故不欲售之易也。(4分)
译文:
⑶使吾欲售而效彼之为,则是以古墨号于外,而以今墨售于内,其可乎?(4分)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