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中和胜相院记
苏轼
佛之道难成,言使人悲酸愁苦。其始学之,皆入山林,践荆棘蛇虺,袒裸雪霜。或刲割屠脍,燔烧烹煮,以肉饲虎豹鸟乌蚊蚋,无所不至。茹苦含辛,更百千万亿年而后成。其不能此者,犹弃绝骨肉,衣麻布,食草木之实,昼日力作,以给薪水粪除,暮夜持膏火薰香,事其师如生。务苦瘠其身,自身口意莫不有禁,其略十,其详无数。终身念之,寝食见之,如是,仅可以称沙门比丘。虽名为不耕而食,然其劳苦卑辱,过于农工远矣。计其利害,非侥幸小民之所乐,今何其弃家毁服坏毛发者之多也!意亦有所便欤?
寒耕暑耘,官又召而役作之,凡民所患苦者,我皆焉。吾师之所谓戒者,为愚夫未达者设也,若我何用是为。剟其患,专取其利,不如是而已,又爱其名。治其荒唐之说,摄衣升坐,问答自若,谓之长老。吾尝究其语矣,大抵务为不可知,设械应敌,匿形以备败,窘则推堕滉漾中,不可捕捉,如是而已矣。吾游四方,见辄反复折困之,其所从遁,而逆闭涂。往往面颈发赤,然业已为是道,势不得恶声相反,则笑曰:“是外道魔人也。”吾之于僧,慢侮不信如此。今宝月大师惟简,乃以所居院之本末,求吾文为记,岂不谬哉!
然吾昔者始游成都,见文雅大师惟度,器宇落落可爱,浑厚人也。能言唐末、五代事传记所不载者,因是与之游,甚熟。惟简其同门友也。其为人,精敏过人,事佛齐众,谨严如官府。二僧皆吾之所爱,而此院又有唐僖宗皇帝像,及其从官文武七十五人。其奔走失国与其所以将亡而不遂灭者,既足以感慨太息,而画又皆精妙世,有足称者,故强为记之。
始居此者,京兆人广寂大师希让,传六世至度与简。简姓苏氏,眉山人,吾远宗子也,今主是院,而度亡矣。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亦有所便欤 便,适宜
B.我皆免焉     免,同“勉”,勉励
C.度其所从遁   度,揣测
D.而画又皆精妙冠世 冠,位居第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言使人悲酸愁苦 凡民所患苦者
B.设械应敌   势不得恶声相反
C.过于农工远矣 惟简其同门友也
D.而逆闭涂   乃以所居院之本末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治其荒唐之说,摄衣升坐,问答自若,谓之长老。
(2)能言唐末、五代事传记所不载者,因是与之游,甚熟。
【小题4】请简要概括作者在文中对一些僧人“反复折困”“慢侮不信”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1-07 03:24: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以铁耕乎?”曰:“然。”“自力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选自《孟子》有删节)

(注)①饔飧:早餐为,晚餐为。②甑:瓦制的炊具。③爨:炊。④瀹:疏。⑤济、漯、:河名。⑥汝、汉:河名。⑦淮、泗:河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天下而路也 率:带领
B.荡荡乎民无能焉    名:名声
C.五谷不,禽兽逼人  登:成熟
D.岂为农夫哉 厉:损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固不可耕且也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治人者食人 不拘
C.然后中国可得食也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已
D.欲耕,得乎 有稿暴,不复挺者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一段内容来看,陈相、许行都推崇滕君,认为滕君能与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
B.第二段孟子与陈相的一问一答,孟子采用的方式是“请君入”或者叫“诱敌深人,一举攻克”,最后让陈相不得不接受“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的道理。
C.第三段提到的“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前者指劳力”,后者指“劳心”。“劳心者”指管理社会的人,“劳力者”指从事物质生产的人。
D.孟子一方面说“劳心者治人“治人者食人”,一方面又列举尧舜禹等圣人忧民的事例,这样说并不矛盾,孟子旨在强调“劳心者”“治人者”必须把天下的事情办好,而不是指可以任意鱼肉百姓。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白蘋洲五亭记
(唐)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タ,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
(注)①鞠:皆,尽  ②荐:连续  ③覙缕:逐条陈述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2)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3)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阿寄传
⑴钱塘田豫阳汝成有《阿寄传》。阿寄者,淳安徐氏仆也。徐氏昆弟别产而居:伯得一马,仲得一牛,季寡妇得寄。寄年五十余矣,寡妇泣曰:“马则乘,牛则耕,踉跄老仆,乃费吾藜羹!”阿寄叹曰:“噫!主谓我力不牛马若耶!”乃画策营生,示可用状,寡妇悉簪珥之属,得金一十二两畀寄,寄则入山贩漆,期年而三其息,谓寡妇曰:“主无忧,富可立至矣。”
⑵又二十年而致产数万金,为寡妇嫁三女,婚两郎,赍聘皆千金。又延师教两郎,皆输粟入大学,而寡妇阜然财雄一邑矣。顷之,阿寄病且革,谓寡妇曰:“老奴马牛之报尽矣。”出枕中二楮,则家计巨细悉均分之,曰:“以此遗两郎君!”言讫而终。徐氏诸孙或疑寄私蓄者,窃启其箧,无寸丝粒粟之储焉。一妪一儿,仅敝缊掩体而已。
⑶余盖闻之俞鸣和。又曰:“阿寄老矣,见徐氏之族,虽幼必拜,骑而遇诸途,必控勒将数百武以为常。见主母不睇视,女虽幼,必传言,不离立也。”若然,则缙绅读书明礼义者,何以加诸?以此心也,奉君亲,虽谓之大忠纯孝可也。
(注)畀:bì,给与。革:jí,通“亟”。(病情)危急。楮:chǔ,纸的代称。控勒:勒住马缰。武:半步,泛指脚步。离立:并立。
【小题1】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寡妇得寄 (2)寡妇悉簪珥之
(3)又师教两郎 (4)以此两郎君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⑴别产居⑵言讫B.⑴顷⑵则家计巨细悉均分
C.⑴而寡妇阜财雄一邑矣⑵若D.⑴必控勒将数百武为常⑵何加诸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主谓我力不牛马若耶!
(2)寄则入山贩漆,期年而三其息。
【小题4】选文用阿寄    一事表现其“忠”。
【小题5】作者评价阿寄为“大忠纯孝”。你怎样看这个评价?

同类题4

阅读《秋水》一文,完成小题。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百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看样子稊米之在太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小题1】分析第①段描写河伯态度转变的用意。
【小题2】下列说法与本文观点最相适的一项是(   )。
A.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B.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C.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D.人生在世,恍若白驹过膝,忽然而已
【小题3】面对“无限的世界”,庄子主张“无为”。对此,你如何评价?。

同类题5

三.课内文言文阅读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承继)故业 ②(可靠)臣精卒 ③因(河流)为(护城河) ④试使山东(崤山以东)之国    ⑤收天下之(军队),聚之咸阳   ⑥履至尊而制六合(天地四方)
A.①②③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⑤
【小题2】下列各句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卷天下……之意  ②天下应  ③五亩之宅,之以桑   ④匈奴七百余里
⑤赢粮而从    ⑥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⑦以黔首 ⑧至尊而制六合
A.①②⑤/③⑧/④/⑥⑦B.①②/⑤⑥/③④⑦/⑧
C.①②⑤/⑥/③⑧/④⑦D.①②⑤/④⑦/③/⑥⑧
【小题3】选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A.铸以为金人十二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D.不拘于时,学于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