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在建的千岛湖配水工程预计2018年通水,当前杭州自来水大部分来自钱塘江。根据设计,千岛湖配水工程输水线路中有九成以上采用管道输水。读千岛湖配水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千岛湖作为杭州新水源地,与从钱塘江取水相比
A.水量较大
B.水质较优
C.距市场较近
D.水价较低
【小题2】千岛湖配水工程
A.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全程基本自流输水
B.输水量有限,杭州市是唯一的受水区
C.采用管道输水的主要目的是防止水源损耗
D.调水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导致杭州降水减少
【小题3】该工程建成后
A.钱塘江口海水倒灌,杭州城区地面下沉
B.缓解缺水问题,改善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
C.千岛湖水体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D.有利于对千岛湖的保护,减轻水质污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2-17 10:04: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东线主要为大运河,截至2015年12月3日,中线进京“南水”已达8.12亿立方米,占北京市生活用水的70%。读下图“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华北地区工农业发达,水资源不足②南方经济发展对水资源需求量小③华北降水年内和年际变化小,径流量分布不均南方水资源总量大于水资源需求量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小题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不需人工抽水站,可实现自流供水的河段是( )
A.甲至乙
B.乙至丙
C.丙至丁
D.丁至戊
【小题3】“南水”进京对北京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导致水质下降 ②消除水污染 ③补偿河湖水量 ④缓解用水紧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小题4】保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优质供水的主要措施有( )
①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 ②控制沿线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③加强自然灾害的防治④沿线地区生产、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同类题2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进京。南水北调中线从丹江口水库引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
材料二: 郑州市是“全国速冻食品基地”和“全国面粉加工基地”,速冻食品占全国市场的40%以上,食品工业成为该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郑州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受水城市之一,输水将进一步促进郑州市食品工业的发展。
材料三:数十年的实践证明,以城市供水为目标的明渠输水方式在水质、水量保证、安全可靠运行、管理等方面都存在明显难以解决的缺陷,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和经济代价。
(1)简析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自然原因,并提出受水城市节约用水的措施。
(2) 简析郑州市发展食品加工业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3)简述京津地区采用明渠输水方式的不利条件。
同类题3
读南水北调工程中线调水及主要受水城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配水方案中,河南省分配到的水资源数量最大,其原因最可能是 ( )
A.河南经济发达
B.河南干旱严重
C.河南人口数量多
D.京津冀用水需求小
【小题2】中线输水量较小的月份是 ( )
A.6月
B.8月
C.10月
D.12月
同类题4
南水北调示意图
(1)东线方案主要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________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图中A、B、C各段水道中能够自流输水的是________段。
(2)三条线路中,水质最差的是________线。
(3)南水北调产生生态效益是,增加调入区城市________和________,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缓解________大幅度下降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的扩大,控制________。
(4)解决上述地区缺水水问题,除了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5)与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和西线方案相比较,东线工程的优势和劣势条件是:
(6)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最大障碍是:
A.秦岭山脉
A.昆仑山脉
B.巴颜喀拉山脉 D.祁连山脉
(7)近年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未再发生,这主要是因为
A.下游地区降水补给充足
C.跨流域调水,紧急补充
D.上游地区大力节水 D.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综合调度管理
同类题5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12月12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也预示着半个多世纪的中国调水梦变为现实。为保证输水,对汉江原有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了约15米,利用海拔落差,每年将有96亿立方米的水从丹江口水库输送到华北。“一江清水向北流”,不仅缓解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而且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人民群众也能够畅饮湖北丹江水库优质甘甜的清水。
材料二:
材料三
表1 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水资源供需差异及预测(单位:亿m³)
项目
2005年
2010年
2030年
可供水量
104.35
98.36
94.99
缺水量
111
169
305
经过节水、治污及污水回用等措施后的缺水量
66.8
112.12
191.16
(1)分析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对汉江下游可能带来哪些影响?(3分)
(2)据图分析受水地缺水最严重的季节和调水地可调出最大水量的季节是否相同。(8分)
(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试为受水地合理化用水提出建议。(3分)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