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造业大量转移到新兴经济体,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失业率上升,暴露出以金融、房地产等虚拟经济为主导产业的弊端。2009年6月以来,政府推出一系列措施重振制造业,苹果电脑、福特汽车、英特尔公司陆续把部分实体经济转回美国本土,“制造业回归美国”初见成效,纳米技术、机器人、3D打印等产业的布局也逐渐展开,因产业转移造成的产业空心化现象有所缓解。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美国的制造业产业空心化( )
A.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B.使工业制成品贸易收支恶化
C.会大幅度提升制造业技术水平
D.使制造业工人转入高新技术产业
【小题2】阻碍美国制造业回归的因素是( )
A.国内缺少足够的廉价劳动力
B.工业制成品进口关税的提高
C.新兴经济体劳动力成本上涨
D.新兴国家科技研发能力进步
【小题3】为应对美国制造业回归的影响,我国最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
A.用信息化技术改造劳动密集型产业
B.鼓励我国企业到美国大量投资建厂
C.加快启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
D.积极发展金融、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6-20 05:41: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江苏省主要物产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例甲、乙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
▲
。
(2)为立足本地资源,江苏应发展起来的工业有
▲
、
▲
。
(3)目前,苏北地区承接苏南转移的产业,其工业类型主要属于劳动密集型,苏北地区承接这类产业的优势条件是
▲
。
(4)近几年,江苏棉花生产萎缩,而蔬菜、花卉等迅速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变化,试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
同类题2
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双重危机:一是部分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二是某些智能制造重新回流美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危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市场 技术
B.国家政策 运输成本
C.原料成本 劳动力成本
D.劳动力成本 技术
【小题2】美国提出了复兴制造业的策略,使制造业出现逆转移,下列制造业中较难回流到美国的是:
A.电子工业
B.汽车工业
C.服装工业
D.医药工业
同类题3
下图为不同类型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示意图,图中③为高新技术产业。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产业属于图示①类产业的是( )
A.电子装配
B.钢铁工业
C.生物工程
D.石油化工
【小题2】完成②类产业向③类产业升级改造的城市最可能是( )
A.曼谷
B.深圳
C.北京
D.东京
【小题3】由图可知( )
A.Ⅰ类国家正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转移时期
B.Ⅱ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
C.Ⅰ类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D.Ⅲ类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为劳动力成本低廉
同类题4
读下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若A、B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①、②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A.①为能源,②为技术
B.①为资金,②为劳动力
C.①为技术,②为资金
D.①为信息,②为零部件
【小题2】若②为有色金属冶炼厂,其转移对A、B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A.B地就业机会增多
B.加快A地工业化进程
C.促进B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D.带动A地技术导向型产业迅速发展
同类题5
下图表示某种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玩具制造
B.钢铁工业
C.石油化工业
D.制糖工业
【小题2】该产业部门属于( )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资金密集型工业
D.资源密集型工业
【小题3】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劳动力价格
C.原料
D.市场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产业转移及其类型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