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完成文后各题。
放鹤亭记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日“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日:“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欣然而笑日:“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放鹤亭记》。
【小题1】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A.水落,迁于故居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
B.春夏之交,草木天   萦青缭白,外与天
C.时宾佐僚吏,往见山人 惑而不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鸣鹤在阴,其子之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故《易》、《诗》人比贤人君子 木直中绳,輮为轮
B.纵其如,或立于陂田 意有极,梦亦同趣
C.宜若有益无损者  吾尝终日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九皋,声闻于天 寄蜉蝣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小题3】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了怎样的思想?请简要分析。
【小题4】请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以及课内相关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2)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
(3)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05 05:29: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
(一)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二)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选自归有光《先妣事略》)
【注】
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凡变矣再:两次
B.何日默默在此竟:终,整
C.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遗失
D.僮奴有恩遇:对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B.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C.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D.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篇选文在内容上都追忆了母亲,在写法上都运用了直接描写,尤其是其中的细节描写感人至深。
B.选文(一)围绕“亦多可悲”一句具体展开,选取家庭琐事,用朴素的白描式的语言深情追忆了自己的母亲和祖母。
C.选文(二)名为“事略”,而所记之事,却相当之细。写母亲半夜叫我背书,这个细节道出了母亲严以教子。
D.归有光在轩中关门读书,闻足音而辨人,这不但写出了日常的细微感觉,也展现了一个耐得住寂寞的读书人形象。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2)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昌九曲亭记
宋苏 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
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齐安: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遭陷害被贬黄州。②陂陁(pō tuó)蔓延:山势高低起伏,连绵不断。③褰裳:撩起下裳。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瞻每至其下/ 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 拔去其一/ 斥其所据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 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
B.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 拔去其一/ 斥其所据/ 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 笑曰/ 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
C.子瞻每至其下/ 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 拔去其一/ 斥其所据/ 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 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
D.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 拔去其一/ 斥其所据/ 亭得以广/ 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 兹欲以成吾亭邪/ 遂相与营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改官。在之前后加字以区别,如“转迁”指调职;“左迁”指降职。本文中指贬职。
B.幅巾,本指条形帛巾,这里戴着帛巾。古代男子以帛巾裹头束发,以示儒雅风流,超凡脱俗。
C.陵阜,文中指冈陵土丘。陵,大土山;后引申为“坟墓”。秦以后专称帝王的坟墓。阜,指凸起的土山。
D.移日,日影移动,文中的意思是指时间过得很快,与“移时”“移晷”的意思基本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精妙。文章既描写苏轼游山建亭的行动,又极力赞美苏轼适意为悦的情怀,二者相辅相承。
B.文章内容有“三乐”。一是游山玩水,建亭赏景,赏心悦目之乐;二是寄情山水,怡然自适之乐;三是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超然洒脱之乐。
C.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技巧,熔比喻、排比、反问于一炉;句式整散结合,增强了文章的音韵美。
D.本文情感深沉而丰富。与《前赤壁赋》一样,两篇文章都在伤时忧国的同时,在景物的描写中表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情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
(2)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劝 学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硾(同“缒”,zhuì)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故为师之务,在于胜(同“循”)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 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注)①说:说教。兑:悦。②堇:毒草,根有剧毒。③遇合:师徒相遇而和洽。④畏:被拘囚。
【小题1】对下列语句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者师而有材 达:显达
B.不主重惑者  肖:贤达
C.王公大人弗敢也 骄:怠慢
D.遗理义,以要不可必   释:丢弃、抛弃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
B.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
C.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
D.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
【小题3】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说明“劝学”和“尊师”的一组是(   )
A.不知理义,生于不学  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
B.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 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C.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 其人苛可,其事无不可
D.凡遇合也,合不可必  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君、父母都希望臣下、子女做到“忠孝”,臣下、子女都希望求得“显荣”,而要实现这些,只有通过学习。
B.作者认为,学习的关键在于尊敬老师。“师尊”是搞好教学的前提,“胜理”“行义”是做老师的要务。
C.文章称颂“忠孝”“显荣”,并把曾点、颜渊和孔子作为尊师的楷模,这些都反映了本文作者的儒家思想。
D.文章提出“圣人生于疾学”,这无疑是对圣人“生而知之”的否定,也给唐代韩愈作《师说》以借鉴作用。
【小题5】把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
(2)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3)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净因院画记

宋苏轼

①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故凡可以欺世而取名者,必托于无常形者也。虽然,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以其形之无常,是以其理不可不谨也。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而至于其理,非高人逸才不能辨。

②与可①之于竹石枯木,真可谓得其理者矣。如是而生,如是而死,如是而挛拳瘠蹙,如是而条达遂茂,根茎节叶,牙角脉缕,千变万化,未始相袭,而各当其处。合于天造,厌②于人意。盖达士之所寓也欤。

③昔岁尝画两丛竹于净因之方丈,其后出守陵阳而西也,余与之偕别长老道臻师③,又画两竹梢一枯木于其东斋。臻方治四壁于法堂,而请于与可,与可既许之矣,故余并为记之。必有明于理而深观之者,然后知余言之不妄。

(注)①与可:文同,字与可,当时著名画家。②厌:满足。③道臻禅师,福州古田戴氏子也。
【小题1】第一段“世之工人,或能曲尽其形”一句中,“工人”的意思是____。
【小题2】以下选项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与可的画作不合常形却合常理。
B.作者认为与可的画既符合事物的本来面貌特征又体现内在神韵。
C.与可为净因院前后共计作了两幅画。
D.本文是作者应道臻师的邀请而写作的。
【小题3】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的画线句。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理解。
吾尝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日而思矣最后;末了
B.吾尝而望矣垫高
C.故而闻者表彰
D.用心也浮躁,不专心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朝济而夕设版焉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范增数目项王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小题3】下列句子为文言定语后置句式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此天子气也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