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 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
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前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小题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B.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C.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D.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蛮夷:古代泛指中华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
B.中国:在古代“中国”一词是指黄河流域这一中原地区,有逐鹿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现在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C.昆弟:在文言中同“昆仲”,指弟弟,也可比喻亲密友好。
D.五帝三王:西周王朝之前的中国上古历史其中的两个时期。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虞舜、帝喾、唐尧;三王是: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C.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小题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1-20 05:54: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一)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为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论语·子路》)

(二)

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左传·成公二年》)

(注)①孙桓子:卫国国君。②曲县:即“曲悬”,周礼规定,诸侯之乐,室内三面悬乐器。繁缨:古代天子、诸侯所用辂马的带饰。依礼制,曲县和繁缨只有诸侯才能使用。③名以出信:名位与实际相符以显示诚信。
【小题1】材料一中,孔子为何责备子路“野”?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小题2】(1)这两则材料均体现了儒家的何种思想?
(2)指出儒家重视该思想的原因,并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看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明白(指识其本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孰能讥之乎?
B.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
【小题3】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揭示了志、力、物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B.“其孰能讥之乎”从与前面内容的联系来看,还是在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第一段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
D.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可惋惜。
【小题4】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3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4分)

同类题3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今秦二世立,天下莫不引颈而观其政。而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之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君卿以下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故先王见终始之变,知存亡之机,是以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矣。天下虽有逆行之臣,必无响应之助矣。 (《过秦论•中》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民弊。罢:通“疲”,疲劳
B.强侵弱,众寡暴:暴利
C.既元元之民得安其性命冀:希望
D.是以民之道牧:治理
【小题2】(小题2)下列加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五霸既殁,令不行天下颁白者不负戴道路矣
B.百姓穷困主弗收恤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C.天下莫不引颈而观皆出于此乎
D.天下士斐然向风而迁徙徒也
【小题3】(小题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施行暴政,所以秦王朝很快就倾覆了。
B.兼并天下不妨采用一些诈力手段,但安定之后,想保有天下就一定要施行仁义。
C.天下百姓诚心仰上表明他们要求过安定的生活,这表明秦的统一是符合民心的。
D.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变化,仍以诈力统治天下,终于导致秦王朝灭亡。
【小题4】(小题4)古文翻译,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废王道而立私权,焚文书而酷刑法。(3分)
(2)內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上》)(4分)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小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且西伯,伯也,拘于羑里;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淮阴,王也,受械于陈;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绛侯诛诸吕,权倾五伯,囚于请室;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季布为朱家钳奴;灌夫受辱于居室。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审矣,何足怪乎?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摘选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矣,何足怪乎?”审:明白、清楚
B.唯倜傥非常之人焉 称:称道
C.仲尼而作《春秋》 厄:困穷
D.网罗天下放旧闻 失:失去
【小题2】下列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及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亦欲究天人之际
B.且西伯,伯也,拘羑里李斯,相也,具五刑
C.殆此也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俗人言也
D.古者富贵名摩灭,不可胜记是以就极刑无愠色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述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 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在尘埃之中。
②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

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自君之丧,布衣蔬食。居数岁,提君之孤子,敛其平生文章,走南京,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生,犹可伸于死。”其父太子太师以告于予,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与其所以屈伸得失,以深诮世之君子当为国家乐育贤材者,且悲君之不幸。其妻卜以嘉祐元年十月某日,葬君于润州丹徒县义里乡檀山里石门村。又号泣于其父曰:“吾夫屈于人间,犹可伸于地下。”于是杜公及君之子泌,皆以书来,乞铭以葬。

君讳舜钦,字子美。君之祖讳易简,以文章有名,官至礼部侍郎。父讳耆,官至工部郎中。君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调荥阳尉。非所好也,已而锁其厅去。举进士中第,知蒙城县。丁父忧,服除,迁大理评事。

君状貌奇伟,慷慨有大志。少好古,工为文章。所至皆有善政。官于京师,位虽卑,数上疏论朝廷大事,敢道人之所难言。范文正公荐君,召试,得集贤校理。自元昊反,兵出无功,而天下殆于久安,尤困兵事。天子奋然用三四大臣,欲尽革众弊以纾民。于是时,范文正公与今富丞相多所设施,而小人不便。顾人主方信用,思有以撼动,未得其根。以君文正公之所荐,而宰相杜公婿也,乃以事中君,坐监进奏院祠神,奏用市故纸钱会客为自盗除名。君名重天下,所会客皆一时贤俊,悉坐贬逐。然后中君者喜曰:“吾一举网尽之矣。”其后三四大臣继罢去,天下事卒不复施为。

君携妻子居苏州,买木石作沧浪亭。日益读书,大涵肆于六经。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天下之士,闻其名而慕,见其所传而喜,往揖其貌而竦,听其论而惊以服,久与其居而不能舍以去也。居数年,复得湖州长史。庆历八年十二月某日,以疾卒于苏州,享年四十有一。

初,君得罪时,以奏用钱为盗,无敢辩其冤者。自君卒后,天子感悟,凡所被逐之臣复召用,皆显列于朝。而至今无复为君言者,宜其欲求伸于地下也,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有以也。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B.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C.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D.时发其愤闷于歌诗/至其所激/往往惊绝/又喜行草书/皆可爱/故虽其短章醉墨/落笔争为人所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进士中第:又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朝廷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服除:指守丧期满。古时父母去世,在朝做官的儿子要辞官回家为父母守丧。
C.六经:指孔子晚年整理的《诗》《书》《礼》《易》《乐》《论语》六部儒家经典。
D.庆历:是宋仁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苏舜钦生于官宦世家,结交之人亦为当朝名士,职位虽低,却敢议论朝廷大事。
B.皇帝重用范文正公、苏舜钦等三四位大臣推行改革措施,却因小人阻挠而失败。
C.苏舜钦因被小人告发用卖旧公文纸所得的公款宴请宾客而获罪,被除去了官籍。
D.自苏舜钦去世之后,与他同案被牵连的大臣都被再度起用,官位显赫重登朝堂。
【小题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予为集次其文而序之,以著君之大节
(2)宜予述其得罪以死之详,而使后世知其有以也
【小题5】本文开头写“故湖州长史苏君,有贤妻杜氏”。请结合文章第一段内容,分条概括杜氏的“贤”表现在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