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30多年前,“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30多年后,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新一轮产业转移的结果是( )
A.转移了工业污染
B.增加了生产成本
C.使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D.增加了接收地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实现两地之间的双赢
【小题2】电话机、饮料、一般电子玩具等63种产品被列入了鼓励转移的目录,这些产业的共同特点是
A.产品技术含量高
B.污染较为严重
C.工艺技术水平要求一般,属劳动密集型产业
D.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兴产业
【小题3】珠三角产业向外转移的原因不包括( )
A.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因素
B.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C.市场因素
D.政策因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6-30 04:16: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我国东西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明显加快,实现了相互发展,互利双赢。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江苏省向四川省转移的产业主要是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资金密集型产业
C.资源密集型产业
D.劳动密集型产业
【小题2】产业转移对四川省的有利影响是
A.优化产业结构
B.增加就业机会
C.减轻环境污染
D.改善生态环境
同类题2
下图示意1990年和2003年浙江、上海不同行业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比较(指数越高,竞争力越强)。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推测1990~2003年,影响浙江纺织业、缝纫机械制造、木材加工业、皮革制造业四行业竞争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技术优势
B.产业转移
C.市场容量
D.基础设施
【小题2】就全国而言,上海、浙江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的特征及变化表明( )
A.浙江经济发展优于上海
B.上海产业发展趋向低端化
C.上海制造业逐渐衰弱
D.浙江制造业竞争力增强
同类题3
我国区域经济形成了明显的东、中、西部梯度差异格局,为产业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梯度转移提供了可能。为了能引入大规模的资本和企业,实现产业结构的跨越式升级,广大中西部地区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下图是我国中西部18个省(区、市)承接产业转移竞争格局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强竞争力型的省级行政区,其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强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丰富的矿产资源
B.区位与交通
C.优惠的国家政策
D.丰富的劳动力
【小题2】中西部地区承接的东部产业转移的主体产业是( )
A.仪器仪表制造业
B.石油化工业
C.纺织服装制造业
D.钢铁工业
【小题3】为了增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缩小中西部区域经济差距,采取的措施是( )
A.改善生态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压缩传统工业规模,加强科技投入
C.开发矿产资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D.通过区域合作,实现区域连片发展
同类题4
中国纺织业领取于东部沿海,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就开始推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但表现出了很强的产业区际转移粘性特征。产业区际转移粘性是指由于诸多因素的约束,导致某产业强烈依附于原产业所在地的倾向,使得产业梯度推移难以秩序进行的情形。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2】下列对当前纺织业转移方向的表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
A.粤流向晋
B.苏流向桂
C.鲁流向湘
D.津流向冀
【小题3】【小题4】造成我国纺织业区际转移粘性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东部地区劳动力价格较低
B.东部地区市场广阔
C.中西部地区原料不足
D.中西部地区能源短缺
【小题5】【小题6】下列措施有利于减轻产业区际转移粘性的是
①给予一定力度的政策支持②扩大东部地区生产规模③加强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④提高东中西部地区间贸易自由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同类题5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箭头①可能表示( )
A.技术输出
B.资金输出
C.劳动力输出
D.土地输出
【小题2】如果箭头②表示服装厂的迁移方向,则对迁入地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 )
①改善生态环境
②降低生产成本
③促进城市化发展
④增加就业机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
产业转移及其类型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