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及特色的概括与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作者与祖母更相为命,以使晋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而自己由于要赡养祖母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作者这样写,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
B.文章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及政治理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第四段则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晋武帝,从而达到陈情目的。
C.本文语言形象生动,精练准确,饱含强烈感情。如第三段“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形象地把病重的祖母喻为要落山的太阳,来日不多,气息微弱,生命之烛即将熄灭,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随时都有可能死亡,写得真挚感人,催人泪下。
D.本文主要是以情动人。作者陈述了他的苦情、亲情、忠情及怨恨上司之情,情真意切,令人怜悯,最终打动了晋武帝,让他在家侍奉祖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4-04-10 08:15: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五、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冷泉亭记 

白居易

①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②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③杭自郡域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③作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英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①四封:四边疆界。②领郡者:担任州刺史的人。③相里君造:姓相里,名造。

【小题1】白居易,号______________。
【小题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
(1)广不丈(____________) (2)人心情(____________)
(3)可足于床下(___________)  (4)可言哉(____________)
【小题3】下列对文章第一自然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开头四句由远及近,由大而小,由面到点,写出亭的特点和位置。
B.本段将亭放在大背景与大环境下,使周围景物对亭起到烘托作用。
C.本段篇幅精短,句式整齐,列出各种景观,突出了亭的精巧。
D.本段文字简短而内涵丰富,可以收到以少胜多的作用。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2)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小题5】文章第一段中突出体现“最余杭而甲灵隐”具体内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段中画浪线的句子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手法表现这一点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章叟讳文,字简甫,后以字行。其先自闽徙而为吾吴之长洲人。赵宋时,已负善书名,兼工镌刻,而叟之大父昶、父浩尤著,至叟则益著。
叟生而美须眉,善谈笑,动止标举有儒者风。宁庶人”国豫章,慕叟能而罗致邸中,与故知名士唐伯虎、谢思忠借。伯虎觉其意,佯清狂不慧以免。而庶人卒谋反,挟叟与思忠从行,谋脱身不得,至中道乃尽出所赐金帛予守者,宵行乱军中,几死者数矣。裸袒二千里,而归谒其父,相抱哭。时叟年仅三十,自是其艺益高,资亦小裕。盖又十年,而复游豫章时,朱邱诸王孙故无恙。素闻叟名,延至为上客。变饮醉间,游庶人故宫,徙倚叹息,歌《黍离》之章,作羊县恸而后返。
吾郡文待诏微明,名书家也,而所书石,非叟刻石,不快。待诏每日:“吾不能如钟成侯、戴居士,手自登石。章生非吾茅绍之耶?”绍之者,赵文敏客也。而是时,祝京兆希哲、王太学履吉、陈太学复甫、彭征士孔嘉有所书,赤必属之叟。变他所墓刻,华氏《真赏斋帖》、陆氏《怀素自叙》、孙氏太清楼右军《十七帖),其能夺古人精魄如生动,即拓者赝古得善价,而其人莫辨也。而故分宜“相欲登肃帝所赐制书,札谕于石,而聘变往,留相邸四岁而后归。分宜败,邱客无得免者,于变略不濡。人谓叟善为客,往客宁庶人不死,今客分宜相复不濡。叟笑日:“吾向者以智免,今者以廉免,虽然,去待诏与孔嘉远矣。待诏故辞宁庶人聘者也,孔嘉则辞分宜相聘者电。”
叟性好客,虽一室,亦必洁治庋,置图籍彝鼎之属。客至相与摩娑,小时则呼茗,茗已呼酒,酒至命炙。诸贤士大夫如待诏辈磬折而入委巷,不避也。叟好客,且时时从博徒游,所得责随手散尽,至卒而不能具丧礼。其明年仲子藻为人傭书,强自力以倡其伯季,葬叟于武丘乡采字圩祖茔,盖万历甲戌之三月也。
(选自《弇州山人续稿》,有删节)
注:①宁庶人:指宁献王;②分宜:严嵩别号。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为上客   延:延请
B.亦必之叟   属:请托
C.亦必洁庋   治:研究
D.至卒而不能丧礼 具:备办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前,章简甫的祖辈从福建迁到苏州,以擅长书法著称,并工于雕刻,他的伯父章昶及父亲章浩尤为著名。
B.宁献王仰慕章简甫的才能,把他招募到府邸中,与知名人士唐伯虎、谢思忠等人一起做事。
C.章简甫常为文徽明刻帖,文徽明是著名书画家,书写文字要刻石时,若不是章简甫刻石便会感到不快。
D.章简甫生性好客,不重钱财,又不拘小节,许多贤士大夫都很乐意和他交往。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谋脱身不得,至中道乃尽出所赐金帛予守者,宵行乱军中,几死者数矣。
(2)吾向者以智免,今者以廉免,虽然,去待诏与孔嘉远矣。
【小题4】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叙写章简甫的?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晋灵公不君 》 
(《左传》)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锄麑贼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孤,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宣子,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小题1】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患之,使锄(chú)麑(ní)之   贼:刺杀
B.宣子谏,公患之。  骤:急骤,强烈的意思。
C.谏而不,则莫之继也。  入:纳,指被接纳。
D.秋九月,晋候赵盾酒…… 饮:给……喝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谏而不入,莫之继也。君能有终,社稷之固也
B.明搏杀之。坐假寐。
C.使妇载过朝。遂扶下。
D.右提弥明知之自诒伊戚,我之谓矣。
【小题3】下列内容可以反映赵盾是“古之良大夫”项是(  )
(1)盛服将朝  (2)宣子骤谏 (3)见灵辄饿,问其病 
(4)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A、(1)(2)(3) B(2)(3)(4) C、(1)(2)(3)(4) D(1)(2)(4)
【小题4】翻译下列各句(10分)
(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4分)
(2)靡不有初,鲜克有终(3分)
(3)食之,舍其半。(3分)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柳宗元)
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储。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究知其状,果若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
足下勤奉养,宁朝夕,唯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骇也。
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或将大有为也,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为多能若是,而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之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
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子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子!是以终乃大喜也。
古者列国有灾,同位皆相吊,许不吊灾,君子恶之。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
注:① 杨八名敬之,在杨族中排行第八。柳宗元的亲戚,王参元的好朋友。②脂膏滫瀡 这里指烹调用的东西,泛指食物。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B.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C.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D.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故中而疑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宁”:在文中是探望、省视父母之意,但“归宁”指女子出嫁,因“归”在古汉语中指女子出嫁。
B.“左右”:古时尊称不直称其名,只称其左右执事的人以示尊敬。如“臣不佞,不能奉承先王之教,以顺左右之心”。后来信札常用以称呼对方,相当于“您”,文中就是这种用法。
C.“祝融、回禄”:他们都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火神,后世多用来代指火灾。文中指前者。
D.“发策决科者”:指礼部主持科举和吏部主持任官考试的人,文中指后者。“发策”,指打开策问题目;“决科”指评定等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获悉王参元家遭遇火灾后,作者用“骇”“疑”“喜”这三个字形象地交代了自己思想情绪的变化过程,后文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这三个字展开的。
B.作者认为王参元很有才华,但家中积有钱财,为官是否廉洁令人生疑,这是王参元遭到世人猜疑的主要原因。
C.朋友家“失火”,作者“吊而更以贺”的原因是,虽家产荡然无存,但那些好“廉名”的士大夫自可毫无顾忌地与他交往,为之延誉,这正好为王参元扬名晋升提供了大好机会,故值得庆贺。
D.《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名为书信,实际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借王参元家失火之事,反映了“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这一发人深思的社会现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足下之郁塞。
(2)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显白而不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