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B.庄周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逍遥游》是最具代表性的。庄子所向往的逍遥游,是摆脱一切世俗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境界。
C.在两汉诸子散文中,庄周的作品想象丰富,言辞瑰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说《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D.庄周思想也含有辩证法因素。***曾指出:“庄子的《天下篇》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世界上就是这样 一个辩证法:又动又不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4-04-10 08:11: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完成下面后面题目。
(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明白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从师的道理
C.术业有专攻:攻克D.于今其智反不能及乃:竟然
【小题2】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人不如登高博见也B.非能水也,绝江河 小学大遗
C.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今智乃反不能及D.其身也,则耻师焉 善假物也
【小题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中用比喻论证论述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论证论述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B.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C.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分)  
(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2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幕,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似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宮。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鸣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悟。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有刪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这可以从很多古人的名与字中看出来。苏轼,字子瞻,“轼”与“瞻"之间关系是“轼”为“瞻"所依凭的工具,从《曹刿论战》“登轼而望之"可知。岳飞,字鹏举,"“飞"与“鹏举"相当于并列关系,大鹏鸟飞举也。
B.冯夷,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黄河水神,也作“冰夷"。《抱朴子·释鬼篇》里说他过河时淹死了,就被天帝任命为河伯管理河川。传说河伯是鱼尾人身,头发是银白色的,眼睛和鳞片是流光溢彩的琉璃色。
C.自古至今,中国的读书人、藏书人、爱书人都渴望能有属于自己的一间书房,静谧闲适,读书写文,是心灵休憩的港湾。“雪堂”是苏轼的书斋名,“项脊轩”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书斋名,“人境庐"是清代诗人黄遵宪的书斋名,“饮冰室”是清末学者康有为的书斋名。
D.“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以“铺采擒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赋必须押韵,这是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
【小题3】下列关于《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比较,说法有误的项是(   )
A.前赋写江上秋月,景色宁静清爽;后赋写江岸冬景,境界寥落幽峭。
B.前赋以谈玄说理为主,议论风生;后赋则以记叙描写为主,奇境迭出。
C.前赋以人梦结,表现作者暂得解脱的旷达;后赋以梦醒结,表现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
D.前后二赋都是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情、景、理浑然一体,巧妙地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及心理矛盾的解决过程。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盛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日:“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謇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惩:戒止
B.平生苦志励行苦:劳苦
C.所以贻则于后人者则:家规
D.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绳:继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①所渭之楚而北行也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①乃才可为而不为②度我至军中,公乃人
D.①吾尝以汝为千里驹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最小的儿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都是因为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的缘故。
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
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聪颖且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
【小题4】下列对原文中加粗划线语句断句正确的是  (   )
A.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
B.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
C.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
D.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
【小题5】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3分)
译文:
(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4分)
译文:
(3)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3分)
译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仲尼弟子列传(节选)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攻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鲁使於齐。
(选自《史记》,岳麓书社,1988年10月第一版。)
【注】:①冠雄鸡,佩豭豚:头戴雄鸡似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性,好勇力。鄙:粗朴。
B.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造:找麻烦。
C.宽以正,可以众。比:使……亲近。
D.片言可以狱者,其由也与!折:决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恶言不闻耳。②彼致福者,为数数然也。
B.①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②由是观,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C.①恭敬,可以执勇。②愿夫子辅吾志,明教我。
D.①由好勇过我,无所取材。②天下之无道久矣。
【小题3】下列用“/”给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A.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B.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C.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D.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4分)
(2)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4分)
(3)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