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编 戏 有 如 缝 衣 其 初 则 以 完 全 者 剪 碎 其 后 又 以 剪 碎 者 凑 成 剪 碎 易 凑 成 难 凑 成 之 工 全 在 针 线 紧 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宁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
(选自《闲情偶寄》)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小题2】《闲情偶寄》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
【小题3】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编写戏曲的关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13 05:31: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小题1】下列对文章化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B.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C.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D.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种供奉  供奉:享受
B.终是笋之剩义 剩义:次品
C.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大凡:总褚
D.益人者不尽可口     益:使……受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比较,认为蔬菜在鲜美上要超过肉类,而生长在山林中的笋是天下所有蔬菜中最美味的,是肥羊乳猪等无法比姒的。
B.作者提到笋的食用方法,认为最好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即可,也可和肥猪肉一起煮,用醋和酒作调料,这种合煮合吃的方式也很美味。
C.作者认为真正高明的厨师,他会留着煮笋的汤,每做一个菜都拿来调和,味道会更鲜美,但人们又往往不知道是笋的鲜味。
D.本文运用了对比、类比、引用等多种手法,既有情趣,又见理性,充分展示了笋的美味特点,提到笋的食用方法时也蕴含很多哲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2)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凡言草木之花,矢口即称桃李,是桃李二物,领袖群芳者也。其所以领袖群芳者,以色之大都不出红白二种,桃色为红之极纯,李色为白之至洁,“桃花能红李能白”一语,足尽二物之能事。

然今人所重之桃,非古人所爱之桃;今人所重者为口腹计,未尝究及观览。大率桃之为物,可目者未尝可口,不能执两端事人。凡欲桃实之佳者,必以他树接之,不知桃实之佳,佳于接,桃色之坏,亦坏于接。桃之未经接者,其色极娇,酷似美人之面,所谓“桃腮”、“桃靥”者,皆指天然未接之桃,非今时所谓碧桃、绛桃、金桃、银桃之类也。即今诗人所咏,画图所绘者,亦是此种。此种不得于名园,不得于胜地,惟乡村篱落之间,牧童樵叟所居之地,能富有之。欲看桃花者,必策蹇郊行,听其所至,如武陵人之偶入桃源,始能复有其乐。如仅载酒园亭,携姬院落,为春行乐计者,谓赏他卉则可,谓看桃花而能得其真趣,吾不信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小题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
(1)矢口即称桃李
(2) 为春行乐计者
【小题2】“今人重桃”是看重桃的 (用自己的话回答),“古人重桃”是看重桃的  (请用文中的词句答题)
【小题3】对“不知桃实之佳,佳于接,桃色之坏,亦坏于接”句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道桃花的美就美在嫁接,桃花颜色的变坏也就坏在嫁接。
B.不知道桃花的美就美在嫁接,桃子颜色的变坏也就坏在嫁接。
C.不知道桃子的美味美在嫁接,桃花颜色的变坏也就坏在嫁接。
D.不知道桃子的美味美在嫁接,桃子颜色的变坏也就坏在嫁接。
【小题4】第二段写武陵人偶入桃源的用意是为了说明
【小题5】本文结尾所说的“真趣”与陶渊明《饮酒》诗中“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在内涵上有何异同?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海 棠

(清)李渔

“海棠有色而无香”,此《春秋》责备贤者之法。否则无香者众,胡尽恕之,而独于海棠是?然吾又谓海棠不尽无香,香在隐跃之间,又不幸而为之色掩。如人生有二技,一技稍粗,则精者所隐;一术太长,则六艺皆通,悉为人所不道。王羲之善书,吴道子善画,此二人者,岂仅书善画者哉?苏长公不善棋酒,岂遂一子不拈,一卮不设者哉?诗文过高,棋酒不足称耳。

吾欲证前人有色无香之说,执海棠之初放者嗅之,另有一种清芬,利于缓咀,而不宜于猛嗅。使尽无香,则蜂蝶过门不入矣,何郑谷《咏海棠》诗云:“朝醉暮吟看不足,羨他蝴蝶宿深枝”?有香无香,当以蝶之去留为证。且香之与臭,敌国也。《花谱》云:“海棠无香畏臭,不宜灌粪。”去此者必即彼,若是,则海棠无香之说亦可备证于前而稍白于后矣大音希声大羹不和奚必如兰如麝扑鼻薰人而后谓之有香气乎

王禹偁《诗话》云:“杜子美避地蜀中,未尝有一诗及海棠,以其生母名海棠也。”生母名海棠,予空疏未得其考,然恐子美即善吟,亦不能物物咏到。一诗偶遗,即使后人议及父母。甚矣, 才子之难为也。鼎革以前,吾乡杜姓者,其家海棠胜,予岁岁纵览,未尝或遗。尝赠以诗云:“此花不比别花来,题破东君着意培。不怪少陵无赠句,多情偏向杜家开。”似可为少陵解嘲。

秋海棠一种,较春花更媚。春花肖美人绰约可爱者,秋花肖美人之纤弱可怜者。相传秋海棠初无是花,因女子怀人不至,涕泣洒地,遂生此花,名为“断肠花"。噫,同一泪也,洒之林中,即成斑竹,洒之地上,即生海棠,泪之为物神矣哉!

春海棠颜色极佳,凡有园亭者不可不备,然贫士之家不能必有,当以秋海棠补之。此花便于贫士者有二:移根即是,不须钱买,一也;为地不多,墙间壁上,皆可植之。性复喜阴,秋海棠所取之地,皆群花所弃之地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独于海棠是 咎:责任、罪过
B.岂仅书善画者哉 工:擅长,善于
C.其家海棠胜   绝:非常
D.题破东君着意培 着意:精心,仔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则精者所隐 輮以
B.何郑谷《咏海棠》诗云 挟飞仙遨游
C.海棠无香畏臭 惑不从师
D.春花肖美人绰约可爱者 颓然就醉,不知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举出王羲之、苏长公等名家的诸多才能为“长”技所掩盖的例子,是为提醒读者也要去关注名家“长”技以外的其余才能。
B.从郑谷诗“蝴蝶宿深枝”可见,海棠当是有香味的。只不过海棠的香味是一种清淡的芳香,不像兰麝香味那么浓郁。
C.作者赠给同乡杜姓的诗,赞美了杜家海棠的“多情”,暗示出杜家人对海棠的喜爱与关 怀,也有为杜甫解嘲之意。
D.春海棠对园亭而言,至关重要。但春海棠比秋海棠或许要昂贵,再加上秋海棠占地不多, 作者建议贫士可以用秋海棠来弥补。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则 海 棠 无 香 之 说 亦 可 备 证 于 前 而 稍 白 于 后 矣 大 音 希 声 大 羹 不 和 奚 必 如 兰 如 麝 扑 鼻 薰 人 而 后 谓 之 有 香 气 乎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一诗偶遗,即使后人议及父母。甚矣,才子之难为也。
(2)相传秋海棠初无是花,因女子怀人不至,涕泣洒地,遂生此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渔

鱼藏水底,各自为天,自谓与世无求,可保戈矛之不及矣。乌知网罟之奏功,较弓矢罝罘为更捷。无事竭泽而渔,自有吞舟不漏之法。然鱼与禽兽之生死,同是一命,觉鱼之供人刀俎,似较他物为稍宜。

何也?水族难竭而易繁。胎生卵生之物,少一母数子,多亦数十子而止矣。鱼之为种也似粟,千斯仓而万斯箱,皆于一腹焉寄之。苟无沙汰之人,则此千斯仓而万斯箱者生生不已,又变而为恒河沙数。至恒河沙数之一变再变,以至千百变,竟无一物可以喻之,不几充塞江河而为陆地,舟楫之往来,能无恙乎?故渔人之取鱼虾,与樵人之伐草木,皆取所当取,伐所不得不伐者也。我辈食鱼虾之罪,较食他物稍轻。兹为约法数章,虽难比乎祥刑,亦稍差酷吏。

食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然二美虽兼,又有所重在一者。如鲟、如鯚、如鲫、如鲤,皆以鲜胜者也,鲜宜清煮作汤;如鳊、如白,如鲥、如鲢,皆以肥胜者也。肥宜厚烹作脍烹煮之法全在火候得宜先期而食者肉生生则不松过期而食者肉死死则无味。

迟客之家,他馔或可先设以待,鱼则必须活养,候客至旋烹。鱼之至味在鲜,而鲜之至味又只在初熟离釜之片刻,若先烹以待,是使鱼之至美,发泄于空虚无人之境;待客至而再经火气,犹冷饭之复炊,残酒之再热,有其形而无其质矣。煮鱼之水忌多,仅足伴鱼而止,水多一口,则鱼淡一分。司厨婢子,所利在汤,常有增而复增,以致鲜味减而又减者,志在厚客,不能不薄待庖人耳。更有制鱼良法,能使鲜肥迸出,不失天真,迟速咸宜,不虞火候者,则莫妙于蒸。置之镟内,入陈酒、酱油各数盏,覆以瓜姜及蕈笋诸鲜物,紧火蒸之极熟。此则随时早暮,供客咸宜,鲜味尽在鱼中,并无一物能侵,亦无一气可泄,真上着也。

(选自《闲情偶寄·饮馔部 》)

注①罝罘(jū fú):泛指捕兽的网。②吞舟:能吞舟的大鱼。③千斯仓而万斯箱:指鱼卵数目极为庞大。④祥刑:同“详刑”,断狱、用刑审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觉鱼之供人刀俎 刀俎:宰杀
B.苟无沙汰之人   沙汰:淘汰,拣选
C.我辈食鱼虾之罪 我辈:我们这辈人
D.候客至旋烹     旋烹:立即烹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一母数子   于其身也,耻师焉
B.较食他物稍轻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C.鲜味尽在鱼中 五亩之宅,树之
D.亦稍差酷吏   州司临门,急星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比较,认为捕鱼的细网比捕猎的工具更厉害。不需要把水抽干来捕鱼,自然有捕到很多鱼的方法。
B.作者认为鱼繁殖得太快,若无人吃鱼,就会阻塞河道,后果严重,因而吃鱼虾的罪过比吃其他的东西稍轻。
C.作者认为烹鱼要把握好时机,要是先煮好了等着客人来享用,会让主人觉得内心空虚无聊,闲情无处发泄。
D.本文运用了对比、比喻等多种手法,行文饶有情趣,作者幽默风趣,把捕鱼烹鱼的日常琐事写得有滋有味。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食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
(2)更有制鱼良法,能使鲜肥迸出,不失天真,迟速咸宜,不虞火候者,则莫妙于蒸。
【小题5】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肥宜厚烹作脍烹煮之法全在火候得宜先期而食者肉生生则不松过期而食者肉死死则无味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2)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弋,无时不。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3)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弋:用带绳的箭射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无时不(____) ②自能其能事(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②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
【小题3】第(2)段中引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第(2)段所说的鸟声宜于晓听的理由。
【小题5】第(3)段说“种树之乐多端”,请结合全文概括“种树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