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编 戏 有 如 缝 衣 其 初 则 以 完 全 者 剪 碎 其 后 又 以 剪 碎 者 凑 成 剪 碎 易 凑 成 难 凑 成 之 工 全 在 针 线 紧 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每编一折,必须前顾数折,后顾数折。顾前者,欲其照映;顾后者,便于埋伏。照映埋伏,不止照映一人、埋伏一事,凡是此剧中有名之人、关涉之事,与前此后此所说之话,节节俱要想到,宁使想到而不用,勿使有用而忽之。
(选自《闲情偶寄》)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小题2】《闲情偶寄》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
【小题3】这段文字中,作者认为编写戏曲的关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13 05:31: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渔

鱼藏水底,各自为天,自谓与世无求,可保戈矛之不及矣。乌知网罟之奏功,较弓矢罝罘为更捷。无事竭泽而渔,自有吞舟不漏之法。然鱼与禽兽之生死,同是一命,觉鱼之供人刀俎,似较他物为稍宜。

何也?水族难竭而易繁。胎生卵生之物,少一母数子,多亦数十子而止矣。鱼之为种也似粟,千斯仓而万斯箱,皆于一腹焉寄之。苟无沙汰之人,则此千斯仓而万斯箱者生生不已,又变而为恒河沙数。至恒河沙数之一变再变,以至千百变,竟无一物可以喻之,不几充塞江河而为陆地,舟楫之往来,能无恙乎?故渔人之取鱼虾,与樵人之伐草木,皆取所当取,伐所不得不伐者也。我辈食鱼虾之罪,较食他物稍轻。兹为约法数章,虽难比乎祥刑,亦稍差酷吏。

食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然二美虽兼,又有所重在一者。如鲟、如鯚、如鲫、如鲤,皆以鲜胜者也,鲜宜清煮作汤;如鳊、如白,如鲥、如鲢,皆以肥胜者也。肥宜厚烹作脍烹煮之法全在火候得宜先期而食者肉生生则不松过期而食者肉死死则无味。

迟客之家,他馔或可先设以待,鱼则必须活养,候客至旋烹。鱼之至味在鲜,而鲜之至味又只在初熟离釜之片刻,若先烹以待,是使鱼之至美,发泄于空虚无人之境;待客至而再经火气,犹冷饭之复炊,残酒之再热,有其形而无其质矣。煮鱼之水忌多,仅足伴鱼而止,水多一口,则鱼淡一分。司厨婢子,所利在汤,常有增而复增,以致鲜味减而又减者,志在厚客,不能不薄待庖人耳。更有制鱼良法,能使鲜肥迸出,不失天真,迟速咸宜,不虞火候者,则莫妙于蒸。置之镟内,入陈酒、酱油各数盏,覆以瓜姜及蕈笋诸鲜物,紧火蒸之极熟。此则随时早暮,供客咸宜,鲜味尽在鱼中,并无一物能侵,亦无一气可泄,真上着也。

(选自《闲情偶寄·饮馔部 》)

注①罝罘(jū fú):泛指捕兽的网。②吞舟:能吞舟的大鱼。③千斯仓而万斯箱:指鱼卵数目极为庞大。④祥刑:同“详刑”,断狱、用刑审慎。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觉鱼之供人刀俎 刀俎:宰杀
B.苟无沙汰之人   沙汰:淘汰,拣选
C.我辈食鱼虾之罪 我辈:我们这辈人
D.候客至旋烹     旋烹:立即烹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少一母数子   于其身也,耻师焉
B.较食他物稍轻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C.鲜味尽在鱼中 五亩之宅,树之
D.亦稍差酷吏   州司临门,急星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比较,认为捕鱼的细网比捕猎的工具更厉害。不需要把水抽干来捕鱼,自然有捕到很多鱼的方法。
B.作者认为鱼繁殖得太快,若无人吃鱼,就会阻塞河道,后果严重,因而吃鱼虾的罪过比吃其他的东西稍轻。
C.作者认为烹鱼要把握好时机,要是先煮好了等着客人来享用,会让主人觉得内心空虚无聊,闲情无处发泄。
D.本文运用了对比、比喻等多种手法,行文饶有情趣,作者幽默风趣,把捕鱼烹鱼的日常琐事写得有滋有味。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食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
(2)更有制鱼良法,能使鲜肥迸出,不失天真,迟速咸宜,不虞火候者,则莫妙于蒸。
【小题5】用“/”给下面文字断句。
肥宜厚烹作脍烹煮之法全在火候得宜先期而食者肉生生则不松过期而食者肉死死则无味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1)柳贵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2)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弋,无时不。卯辰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欲鸣而不得,鸣亦必无好音,此其不宜于昼也。晓则是人未起,即有起者,数亦寥寥,鸟无防患之心,自能其能事。且扪舌一夜,技痒于心,至此皆思调弄,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者是也,此其独宜于晓也。庄子非鱼,能知鱼之乐;笠翁非鸟,能识鸟之情。凡属鸣禽,皆当呼予为知己。

(3)种树之乐多端,而其不便于雅人者亦有一节;枝叶繁冗,不漏月光。隔婵娟而不使见者,此其无心之过,不足责也。然匪树木无心,人无心耳。使于种植之初,预防及此,留一线之余天,以待月轮出没,则昼夜均受其利矣。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弋:用带绳的箭射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无时不(____) ②自能其能事(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
②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
【小题3】第(2)段中引用“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第(2)段所说的鸟声宜于晓听的理由。
【小题5】第(3)段说“种树之乐多端”,请结合全文概括“种树之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淮健儿传

李渔清

嘉靖中,秦淮民间有一儿,貌魁梧,色黝异。周岁,怙恃交失,鞠于外氏。长有膂力,善拳击,尝以一掌毙一犬,人遂呼为“健儿”。健儿与群儿斗,莫不辟易,群儿结数十辈攻之,健儿纵拳四挥,或啼或号,各抱头归,诉其父兄。父兄来叱曰:“谁家豚犬,敢与老子相触耶?”健儿曰:“焉敢相触,为长者服步武之劳,则可耳!”乃至父兄前,以两手擎父兄,两胫去地二尺,且行且止,或昂使高,或抑之使下。父兄恐颠仆,莫敢如何,但咭咭笑。乡人哄焉。

健儿性善动,不喜读书,外氏命就外傅,不率教,师夏楚之,则夺裂眦曰:“功名应赤手致,焉用琐琐章句为?”师出,即与同塾诸儿斗,诸儿无完肤。又时盗其外氏簪珥衣物,向酒家饮,醉即猖狂生事。外氏苦之,逐于外。人牧羊,毎窃羊换饮,诈言多歧亡。主人怒,复见

时已弱冠矣,闻倭入寇,乃大快曰:“是我得意时也!”即去海上从军,从小校擢功至裨将。与僚友饮,酒酣,斗,力毙之,罪当死,遂弃官逃之泗,易姓名,隐于庖丁。民家有犊,丙夜往盗之,取向所屠牛皮及骨角,往瓜、扬间售之,得三十金。将归,饮旅馆中,解金置策头,酒家翁见之,谓曰:“前途多豪客,此物宜善藏之!”健儿掷杯砍案曰:“吾纵横天下三十年,未逢敌手,有能取得腰间物者,当叩首降之!”

时有少年数人,醵于左席,闻之错愕,起问姓名里居。健儿曰:“某姓名不传,向尝竖功于边陲,今挂冠微服,牛耳于泗上诸英雄!”少年问能敌几何辈健儿曰遇万万敌遇千千敌计人而敌斯下矣诸少年益错愕。健儿饮毕,束装上马,不二三里,一骑追之,甚迅。健儿自度曰:“殆所云豪客耶?”比至,则一后生,健儿遂不介意。后生问何之,健儿曰:“归泗。”后生曰:“予小子亦泗人,归途迷失,望长者指南之。”于是健儿前驱,马上谈笑颇相。健儿谓后生曰:“子服弓矢,善决拾乎?”后生曰:“习矣,而未。”健儿援弓试之,力尽弓不及彀,弃之,曰:“此物无用,佩之奚为?”后生曰:“物自有用,用物者无用耳!”乃引自试。时有鹜唳空,后生一发饮羽,鹜坠马前。健儿异之。后生曰:“君腰短刀,必善击刺?”健儿曰:“然!我所长不在彼,在此!”脱以相示。后生视而剧曰:“此割鸡屠狗物,将焉用之?”以两手一折,刀曲如钩,复以两手伸之,刀直如故。健儿失色,筹腰间物非复我有矣!虽与偕行,而股栗之状,渐不自持。后生转以温言慰之。复前数里,四顾无人,后生纵声一喝,健儿坠马,后生先斩其马,曰:“今日之事,有不唯吾命者,如此马!”健儿匍伏请所欲。后生曰:“无用物!盍解腰缠来献?”健儿解囊输之,顿首乞命。后生曰:“吾得一囊金,差可十日醉。子犹草菜,何足诛锄!”拨马寻故道去。

健儿神气沮丧,足循循不前,自思三十金非长物,但半世英雄,败于乳臭儿之手,何颜复见诸兄弟!遂不归泗,向一村墅,结庐卖酒聊生。每思往事,辄恧恧欲死。

一日,春风淡荡,有数少年索饮。裘马甚都,似五陵公,而意气豪纵,又似长安游侠儿,击案狂歌,旁若无人。且曰:“涤器翁似不俗,当偕之。”遂拉健儿入座。健儿视九人皆弱冠,唯一总角者,貌白皙若处子,等闲不发一言,一言则九人倾听,坐则右之,饮则先之。健儿不解其故。而末座一冠者,似曾谋面,睇视之,则向斩马劫财之人也!谓健儿曰:“东君尚识故人耶?”健儿不敢应。后生曰:“畴昔途中,解腰缠赠我者,非子而谁?我岂攘攫者流,特于邮旁肆中,闻子大言恐世,故来与子雌雄,不意竟输我一筹。今来归赵壁耳!”遂出左袖三十金置案头,曰:“此母也。于今一年,子当肖之。”又探右袖,出三十金,共予之,健儿不敢受。旁一后生拔剑怒目,曰:“物为人攫,而不能复;还之,又不敢取,安用此懦夫!”健儿惧,急纳袖中,乃治鸡黍为欢。诸后生不肯留。归金者曰:“翁亦可怜矣,峻拒之,则难堪!”众乃止。

时爨下薪穷,健儿欲乞诸邻。后生指屋旁枯株谓之曰:“盍载斧斤?”健儿曰:“正苦无斧斤耳!”后生踌躇久之,曰:“此事须让十弟,我九人无能为也。”总角者以两手抱株,左右数挠,株已卧矣。遂拔剑砍旁柯燃之。酒至无算,乃辞去.竟不知其何许人。

健儿自是绝不与人较力,人殴之,则袖手不报,或曰:“曩日英雄安在?”则以衰朽谢之。后得以天年终,不可谓非后生力也!

(选自《笠翁一家言》,有删节)

(注)①夏楚:夏(jiǎ):榎木,楚:荆木。②醵:合钱饮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夺裂眦曰 扑:戒尺
B.主人怒,复见摈:抛弃
C.习矣,而未娴:娴静
D.我岂攘攫者流 侪:同辈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或昂使高,或抑之使下/夫晋,何厌
B.人牧羊,每窃羊换饮/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C.力尽弓不及彀/青,取之于蓝青于兰
D.向斩马劫财之人也/及诸河,在舟中矣
【小题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怙恃,文中是父母的代称,健儿幼年丧父母,他的这段经历和《陈情表》中李密的经历是一样的。
B.“健儿视九人皆弱冠,唯一总角者”中的“总角者”是梳角髻的少年儿童,“弱冠”是二十岁的青年男子。
C.“东君尚识故人耶”中“东君是“东道主,主人”之意,就是《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东道主”之意。
D.倒数第三段“归赵璧”用的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文中的意思是“健儿将钱连本带息一分不差还给了后生”。
【小题4】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少年问能敌几何辈健儿曰/遇万万敌遇千/千敌计人而敌斯下矣/诸少年益错愕
B.少年问能敌几何/辈健儿曰遇万/万敌遇千/千敌计人/而敌斯下矣/诸少年益错愕
C.少年问能敌几何/辈健儿曰/遇万/万敌遇千/千敌计人而敌斯下矣/诸少年益错愕
D.少年问能敌几何辈/健儿曰/遇万万敌/遇千千敌/计人而敌/凘下矣/诸少年益错愕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绰号叫健儿的人,自恃力大无比,平素横行乡里,最后受到感召而有所悔悟的故事。
B.作者采用历史散文中人物传记的写法,以主人公生平为线索,运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刻画了健儿这个义薄云天的大侠形象。
C.通过健儿前期好勇斗狠,不可一世和后文见后生“股栗之状,渐不自持”对比,衬托出健儿的狭隘无知和后生的神勇。
D.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具有喜剧意味,可以让读者在轻松幽默的阅读中接受人生的启迪,即山外还有山,人外更有人。
【小题6】把下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外氏苦之,逐于外。
(2)时有鹜唳空,后生一发饮羽,鹜坠马前。健儿异之。
(3)或曰:“曩日英雄安在?”则以衰朽谢之。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梧桐一树,是草木中一部编年史也。举世习焉不察,予特表而出之。

花木种自何年?为寿几何岁?询之主人,主人不知;询之花木,花木不答。谓之”忘年交”,则可;予以“知时达务”,则不可也。梧桐不然,有节可纪,生一年纪一年。树有树之年,人即纪人之年,树小而人与之小,树大而人随之大,观树,即所以观身。《易》曰:“观我生进退。”欲观我生,此其资也。

予垂髫种此,即于树上刻诗以纪年,每岁一节,即刻一诗,惜为兵燹(xiǎn)所坏,不克有终。犹记十五岁刻桐诗云:“小时种梧桐,树叶小于艾。簪头刻小诗,字瘦皮不坏。刹那三五年,桐大字亦大。桐字已如许,人大复何怪!还将感叹词,刻向前诗外。新字日相催,旧字不相待。顾此新旧痕,而为悠忽戒!”此予婴年著作,因说梧桐,偶尔记及,不则竟忘之矣。即此一事,便受梧桐之益。然则编年之说,岂启人语乎!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字
(1)知时务( ) (2)桐字已如许 ( )
【小题2】与“予特表而出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恍惊起而长嗟。
【小题3】翻译
(1) 举世习焉不察,予特表而出之。
(2) 此予婴年著作,因说梧桐,偶尔记及,不则竟忘之矣。
【小题4】作者为什么说“欲观我生,此其资也”?

同类题5


【小题1】下列对文章化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B.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C.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D.茹斋者食笋/若以他物伴之/香油和之/则陈味夺鲜/而笋之真趣没矣/白煮俟熟/略加酱油/从来至美之物皆利于孤行/此类是也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种供奉  供奉:享受
B.终是笋之剩义 剩义:次品
C.此制荤笋之大凡也   大凡:总褚
D.益人者不尽可口     益:使……受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比较,认为蔬菜在鲜美上要超过肉类,而生长在山林中的笋是天下所有蔬菜中最美味的,是肥羊乳猪等无法比姒的。
B.作者提到笋的食用方法,认为最好是用白水煮熟,略加点酱油即可,也可和肥猪肉一起煮,用醋和酒作调料,这种合煮合吃的方式也很美味。
C.作者认为真正高明的厨师,他会留着煮笋的汤,每做一个菜都拿来调和,味道会更鲜美,但人们又往往不知道是笋的鲜味。
D.本文运用了对比、类比、引用等多种手法,既有情趣,又见理性,充分展示了笋的美味特点,提到笋的食用方法时也蕴含很多哲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购于市者且然,况山中之旋掘者乎?
(2)不知能医俗者,亦能医瘦,但有已成竹未成竹之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