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对下面两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庄子·秋水》)
(2)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 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说苑·谈丛》)
A.材料(1)用梧桐、练实、醴泉等意象,以及行为的描述,表现了鹓雏的清高自守。
B.材料(2)借助对话形式,指出在一个环境中若得不到认可,应该反思自己的问题。
C.鸱与鸠都是目光短浅之辈,不能够理解鹓雏与枭的高远心志。
D.两则材料中,作者都以禽鸟的故事来寄寓自己的观察与讽喻。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0-24 05:04: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苦斋记 
刘基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其下唯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蘖、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鉤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荼亦苦于常荼。其洩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瀄滵曲折,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携童儿数人,启陨箨以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燕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跼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有删改)
【注释】①处:指处州府,治所在浙江丽水县。②窊(wā):低洼地。③陨箨(tuò):落下的笋壳。蓺(yì):种植。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外而臼中岸:水边的陆地。
B.野蜂其间巢:巢穴
C.能积热已:止,治,消
D.必重褥,食必珍美寝:卧室
【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植物中人知乐为乐
B.剑溪之水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C.人知乐之为乐,不知苦之为乐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李苦存乃欲生劫之
【小题3】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理解,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记叙了苦斋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读,从而说明了苦斋命名的由来及意义。
B.文章介绍了匡山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在这无所不“苦”的环境下,主人却乐在其中。
C.文章结尾议论意在明确:人们的“苦乐观”与孟子、赵子的大致相同,更深一层说明了命名“苦斋”的深意。
D.作者运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化景为趣,化趣为理,启发人们正确看待艰苦的环境,直面坎坷的人生。
【小题4】将下列三句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12分,每小题4分)
(1)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2)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
(3)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与李翱书1韩愈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
(注)1与李翱书: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李翱,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学家。从韩愈学古文,实则处师友之间。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之言意皆也 是:正确的
B.其安能有以乎 合:遇合
C.所乎京师者 贵:崇尚
D.离久,乍还侍左右  违:背离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家本来就穷困,最近又遭劫难,面对一家三十口的生计问题,韩愈陷入极其艰难尴尬的处境之中。
B.韩愈在京城度过的八九年里,生活没有,只能每天靠求人打发日子,这些过往,如今想来令他痛定思痛。
C.韩愈感叹自从尧舜以来,读书人就存在怀才不遇的现象,而唯独自己能不受玷污,找到快乐之所。
D.韩愈认为颜回因为有孔圣人做他的靠山,而又有饭吃有水喝可以不死,不忧食而乐道是很容易做到的。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
②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③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
【小题4】李翱在来信中希望韩愈做什么?韩愈为什么感到“欢愧来并”?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辛论幸臣

《战国策》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铅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噣白粒,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鹄因是以。游于江海,淹乎大沼,府噣鳝鲤,仰啮陵衡,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修其碆卢,治其矰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鹄其小者也,蔡灵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抱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灵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穣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塞之外。”

黄雀因是以:因,犹。是,此。以,通“已”,语助词。

【小题1】文章第一段庄辛告诉楚王 (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2】对“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吃着各地进奉的粮食,载着四方府库缴纳的财务,与幸臣纵马游乐于云梦泽。
B.给百姓吃各地进奉的粮食,载着四方府库缴纳的财务,与百姓纵马游乐于云梦泽。
C.给幸臣吃各地进奉的粮食,载着四方府库缴纳的财务,与他们纵马游乐于云梦泽。
D.吃着百姓的粮食,载着四方府库缴纳的财务,与幸臣纵马游乐于云梦泽。
【小题3】文章设喻说理。其在庄辛设喻中的作用是:    
【小题4】文章在语言上具有整散结合的特点。请以第3、4段为例,加以赏析。
【小题5】庄辛论证严密、有气势。试从文章结构方面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