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自明祖都江宁,而杨吴城濠围于城内,其水流日就狭。及其东至竹桥,有水穴城来会。古所谓青溪一曲者也。折而南流,至柏川桥,再会钟山之水。又稍南,过大中桥,则淮水入东关,与相灌注,杨吴城濠虽就狭,而会是三水,半里之间,势犹浩瀚。又其地北见鸡笼,东北见钟山。而东岸率果园菜囿,杂植桃杏韭菘之属。山林映带,舟楫往来。虽居城中,殆无异于郊外。
予自归江宁,家凡六徙。近乃僦宅居是水之西。老屋百年,尘埃渗漏。每暑日激射,阴雨连绵,蒸炕沾淋,顾视无可逃避。予居之未尝不适也。独其屋仅四间,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嘉庆十五年归自山东,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葺为小轩,颜曰“抱膝”。借书满架,置榻一张,偃仰啸歌,即获其所。然其为地,前近市廛,后连闺闼,而左则直接邻家;不壁而板,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謼嗁,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殆无时不至。而当予神会志得,抗声高诵,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三者之声,盖往往为所掩也。昔诸葛武侯隐处隆中,抱膝而吟《梁甫》。时人问其志,但笑而不言。予之名轩,岂敢以武侯自命,盖亦陶公所云容膝易安之意而已。然予既厌薄文辞,又不汲汲然志在科举,斗室一间,讽书不辍。有相问者,予将何以答之耶?轩既葺,居者一年。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然一时之兴,有不能忘,故追而记之。
柏川桥者,与予所居后户对。其前户所临街,称名多异。或曰:其地古属绵乡,名曰绵乡营。或曰:柏川桥北百余步外,其地为明之东厂;至今犹名曰东厂;而此地则明之饷营也。是二说者,今皆不可考云。
(清·管同《抱膝轩记》,有删节)
【注】①僦(jiù)宅:租房。②市廛:商店集中的地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奉母处妻孥置厨爨外 处:安置
B.了无燕息之所,意尚阙然 阙:缺憾
C.始即第二室屏后一楹地 楹:楹联
D.家人每笑谓其音聒人  聒:吵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会是三水/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偃仰啸歌,即获其所/其孰能讥之乎
C.盖往往为所掩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而此地则明之饷营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书斋记,文中详细叙述了抱膝轩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名字的由来。
B.由于租住的老屋破旧,环境恶劣,作者很不满意,于是在屋外另建了抱膝轩。
C.抱膝轩在四面喧闹的环境中,但作者身处其中却能像陶渊明一样悠然自得。
D.作者描写抱膝轩以及其中的生活情景,意在表达安贫乐道、不慕功名的志趣。
【小题4】作者在抱膝轩中的“一时之兴”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况。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夫行旅之歌唱,妇孺之謼嗁,鸡犬之鸣吠,嘈杂喧阗,殆无时不至。
(2)明年,予为人所招,不恒在家。而其室遂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28 12:58: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人境庐诗草自序
黄遵宪
余年十五六,即为学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虽作吏,未遽废也。
士生古人之后,古人之诗,号专门名家者,百数十家。欲弃去古人之糟粕,而不为古人所束缚,诚戛戛乎其难。虽然,仆尝以为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人。今之世异于古,今之人亦何必与古人同?
尝于胸中设一诗境:一曰复古人比兴之体,一曰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一曰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一曰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其取材也:自群经三史,逮于周秦诸子之书。凡事名物名切于今者,皆采取而假借之。举今日之官书会典方言俗谚,以及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其炼格也:自曹鲍陶谢李杜韩苏,讫于晚近小家,不名一格,不专一体,要不失乎为我之诗。诚如是,未必遽跻古人,其亦足以自立矣。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诗有之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聊书于此,以俟他日。
注释:①仆,我。②单行,指散体创作;排偶,这里指诗体创作。③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④诗,指《诗经》,作者记述有误,应该是司马迁的话。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遽废也 遽:就,立即
B.取《离骚》乐府之神理而不袭其貌   袭:蹈袭,沿循
C.皆采取而假借之  假:借
D.聊书于此,以俟他日 聊:无聊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遵宪一生痴迷诗歌创作,从少年到晚年都有志于此,他对诗歌有自己的认识,对诗歌创作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B.黄遵宪追慕古代名家。他希望吸取前人精华,剔除其糟粕,不必受前人的束缚,这样做实在太难,但他决心努力去做。
C.黄遵宪追求诗歌在语言上可以融入散体特点,取材上可以从经典中寻找贴合时代的内容,而对流俗中的语言也不排斥、大胆吸收。
D.黄遵宪的诗歌创作在诗境、选材、风格上都注重吸取古人精华,并且大胆创新,他认为只要持之以恒,最终一定能取得超越古人的成就,自立于文坛。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2)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余事及之。
(3)然余固有志焉,而未能逮也。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

②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于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

③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瓮牖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juān 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园,可也!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足以目(_________)    (2)令画者为图(_________)
【小题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得一项是:(   )
A.半野园自相国逝世后即遭废弃,早已不复昔日胜景。
B.陈君久居京师,日久天长,内心烦闷,想返回故乡。
C.本文是陈君通过杭君的介绍,邀请作者特意撰写的。
D.陈君在粤西做官时和其他平庸官吏的表现并不相同。
【小题3】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4】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