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穷鬼传
戴名世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遏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汝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复视也。子往矣,无我。无已,请从他人。”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凡吾所以从先生,以不肯从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
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俯仰跼蹐,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刺谬,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汝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然余之罪顾有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固?见韩愈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者,数千年而得韩愈,又千余年而得先生;以先生之道向往者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于是先生与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一日,谓先生曰:“自余之归先生也,而先生不容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今已毕致之矣,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闻江淮之间有褐先生被:穿
B.子往矣,无我累:劳累
C.无可者属:依附
D.以余故也徒:只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凡吾所以从先生韩退之以子故
B.数千年得韩愈以先生之道向往者曾无一人
C.而先生不容天下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门下
D.求人如韩愈者从,不得于是先生与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
B.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
C.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
D.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
【小题4】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穷鬼原来与唐代大文学家韩愈生活了很久,后来韩愈无法忍受就写了一篇文章赶他走,结果反遭穷鬼辱骂,因之而死。
B.江淮之间的被褐先生,品行高尚,是韩愈之类的人物,所以虽然再三被拒,穷鬼还是坚持托身在他的门下。
C.被褐先生历数穷鬼附己的多种弊端,充分表现了正直敢言、磊落孤愤的贫寒之士在当时社会遭人排斥、寸步难行的窘境。
D.文章作者借“穷鬼”之口褒“穷鬼”之功,表明“穷”不但无害于人反而有助于锻炼倔傲的性格,激发慷慨激烈之气,成就愤世嫉俗之文。
【小题5】翻译和简答(10分)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先生避席却行,大惊曰:“汝来将奈何!”麾之去。(3分)
② 汝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4分)
(2)请概括出两条“被褐先生”拒绝“穷鬼”的原因。(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5-14 12:25: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小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shǔn),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小题1】下列各句加横线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1)历郎署 (2)是以区区不能废 (3)臣具以表
(4)客逾庖而 (5)辟四窗     (6)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7)了玉肌 (8)起车儿     (9)安能以皓皓之
(10)枻而去
A.(1)(4)(10)/(2)/(3)(7)/(5)(6)(8)/(9)
B.(1)(4)(8)(10)/(2)(9)/(3)(7)/(5)(6)
C.(1)(4)(8)(10)/(2)/(3)(7)/(5)(6)/(9)
D.(1)(4)(6)(10)/(2)(9)/(3)(7)/(5)(8)
【小题2】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1)今臣亡国贱俘(2)而刘夙婴疾病(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4)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5)余自束发,读书轩中(6)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
(7)项脊轩,旧南阁子也(8)遂去,不复与言(9)屈原既放(10)子非三闾大夫与
A.(1)(7)(10)/(2)(9)/(3)(4)(5)/(8)/(6)
B.(1)(3)(7)(10)/(2)(9)/(4)/(5)(6)(8)
C.(1)(3)(7)(10)/(2)(9)/(4)/(5)(8)/(6)
D.(1)(7)(10/(2)(9)/(3)(4)/(5)(8)/(6)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与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
A.某,而母立于兹
B.岂敢盘桓,有期冀
C.不者,若属皆且为
D.父去里,复还
【小题4】解释文中加横线字
(1)垣墙
(2)室始洞然
(3)亦遂增
(4)吾妻来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古者富贵而名灭 摩:同“磨”。
B.唯倜傥非常之人焉   称:称道。
C.仲尼而作《春秋》   厄:困穷。
D.网罗天下放旧闻 失:失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得其道 古今之变
B.退论书策舒其愤   亦欲究天人之际
C.囚请室   妻子何如
D.不得通其 然此可为智者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文中谈到孔子等人郁郁不得志、而发愤著书的事例,意在自况。
B.作者身受“腐刑”却不以为辱,反而把它作为著书立说的动力。
C.在作者看来富贵顺达者难成大事,唯有历经磨难、卓越非常之人才能发愤而有所成就。
D.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在于研究历史,借鉴前人,而不拘泥于前人,力求有自己的见解。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①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②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注】①会计:指征收钱谷之事。②揖:拱手行礼,这里引申为“观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大王之雄风耳独:仅仅
B.将何往而非病:生病
C.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穷:穷尽
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者胜:经得起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亭子命名为“快哉”原因的一组是( )
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②南合湘沅,北合汉 沔,其势益张
③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④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⑤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A.③⑤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快哉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快哉亭”的名字。
B.第二自然段写出了在快哉亭上所能见到的让人感到愉快欢乐的长江美景、山川草木及故城遗迹以及“快哉亭”得名的原因。
C.第三自然段写楚襄王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君王富贵者的那种快乐,不是普通百姓所能共享的。
D.文章最后写张梦得不以贬谪为患,表达了作者对他自放山水之间的旷达行为的赞许之情。
【小题4】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②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2)用斜线(/)给下列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8处)
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
(刘向《说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管子曰:“楚可下矣。”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桓公曰:“诺。”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楚王果自得而求谷。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公曰:“诺。”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释:(1)隰朋:春秋时齐国大夫。(2)芊:地名。位于齐楚接壤处。(3)衡山:齐鲁之间的小国。(4)修械器: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小题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小题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戆窝记
方孝孺
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天下未尝无材智之士,而世之乱也,恒以用才骋智者驰骛太过,钓奇窃名以悦其君,卒致无穷之祸,而气节之士不与焉。气节者偃蹇可畏,而才智者聪慧可喜。可喜者,易以成功,亦易以致乱;欲制祸乱于未萌之先,非得可畏者而任之,不可也。
汉汲长孺、吴张子布辈,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不少屈抑以取合当世,视人君之尊不为之动,遇事辄面争其短,无所忌。此皆流俗所谓戆人也,而朝廷恒倚之以为重,狐鼠之盗瞷其进退以为恭肆,彼岂用区区之才智以服人哉!人望而惮之,以其节之足也。国家可使数十年无材智之士,而不可一日无气节之臣。譬彼甘脆之味,虽累时月不食,未足为病;而姜桂之和,不可斯须无之。人君无可畏者在其侧,欲无危败难矣。
余少慕古之戆者,欲起长孺、子布与之交而不可得,则思博交海内之士以观其所存。谓余为戆者有矣,而慕乎戆者未始或见,岂节义之士独少于今之时乎?抑遇合之术固有不同也。今也天子近代之弊,立谏诤,风厉在位,俾得言事,诚得戆者出以应其求,则治道可冀矣。
同邑潘君伯理甫,年七十余,而以戆名其窝,岂慕长孺辈者乎?于其名可从而知其志,惜其老而不获见于用也。然有志者不累乎用舍,居乎家、行乎乡,与用邦国奚异焉?使长孺、子布为布衣,亦将闻于时、传于后,其肯泯然与庸众人等乎!君居其名、其道,言论事为必有卓乎越于世者,是亦余之所慕者也,愿造君之窝而相与论之。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负气:恃其意气
B.今也天子近代之弊惩:戒止
C.君居其名、其道师:学习
D.以其节之足也尚:同“上”,上升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的一组是(  )
①恒以用才骋智者驰骛太过
②皆负气自高,昌言倨色
③狐鼠之盗瞷其进退以为恭肆
④欲起长孺、子布与之交而不可得
⑤有志者不累乎用舍
⑥立谏诤,风厉在位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③④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一开篇便提出:“士之可贵者,在节气不在才智。”可谓振聋发聩、先声夺势,也定下了全文激昂的基调。
B.作者表明仰慕古之戆者的心迹, 表达了欲与“长孺”、“子布”结交而不可得的遗憾。最后, 表达了对同乡的赞美之情,并且想要造访倾谈。
C.作者对流俗所谓的“戆人”作了定义,他们不取合当世,不阿附权贵,遇到事情就争论不休。
D.作者以“甘脆之味”、“姜桂之和”来分别喻“材智之士”和“气节之臣”,生动而形象地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别有韵味而又富于理趣。
【小题4】(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钓奇窃名以悦其君,卒致无穷之祸,而气节之士不与焉。(4分)
②诚得戆者出以应其求,则治道可冀矣。(3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