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6分,每小题2分)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看
C.以其乃华山之名之也阳:山的南面
D.往往有得:心得,收获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与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余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B.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褒庐冢也D.入愈深,其进愈难
【小题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A.以故其后之曰“褒禅”B.顺流而
C.江陵D.火尚足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4-13 11:41: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贺集》序
杜牧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牧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我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离为四编,凡二百三十三首。数年来东西南北,良为已失去;今夕醉解,不复得寐,即阅理箧帙,忽得贺诗前所授我者。思理往事,凡与贺话言嬉游,一处所,一物候,一日一夕,一觞一饭,显显然无有忘弃者,不觉出涕。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尝恨想其人咏味其言止矣!子厚于我,与我为贺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牧其夕不果以书道不可,明日就公谢,且曰:“世谓贺才绝出于前。”让居数日,牧深推公曰:“公于诗为深妙奇博,且复尽知贺之得失短长。今实叙贺不让,必不能当公意,如何?”复就谢,极道所不敢叙贺。公曰:“子固若是,是当慢我。”牧因不敢复辞,勉为贺叙,终甚惭。
贺,唐皇诸孙,字长吉。元和中,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云烟绵联,不足为其态也;水之迢迢,不足为其情也;春之盎盎,不足为其和也;秋之明洁,不足为其格也;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时花美女,不足为其色也;荒国陊殿,梗莽丘垄,不足为其恨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盖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骚有感怨刺怼,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乃贺所为,得无有是?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贺生二十七年死矣!世皆曰: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贺死后凡十有五年,京兆杜牧为其叙。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发:打开
B.贺且死,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授:传授
C.让居数日,牧深推公曰让:谦让
D.子固若是,是当慢我慢:怠慢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称赞李贺才能的一组是()
①世谓贺才绝出于前
②公于诗为深妙奇博
③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
④盖骚之苗裔
⑤言及君臣理乱,时有以激发人意
⑥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④⑤D.③④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夜半得到好友沈子明来信,请他为李贺诗集撰写序文,杜牧再三推辞后还是答应了好友的要求。
B.杜牧在序言中充分肯定了李贺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对李贺诗歌的风格、情态、色泽、意趣等方面作了热情的赞扬。
C.杜牧充分肯定了李贺诗歌成就后,与《离骚》对比,指出了李贺诗歌的思想内容上的不足,严重脱离现实生活,脱离诗文的常规畦径。
D.杜牧认为,李贺诗歌有欠缺,是由于离世过早,如果假以时日,应当有所进步。
【小题4】(小题4)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2分)
夫经籍也者,机神之妙旨,圣哲之能事所以经天地纬阴阳正纪纲弘道德显仁足以利物藏用足以独善。学之者将殖焉,不学者将落焉。
(取材于《隋书·经籍志》)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8分)
①贺复无家室子弟,得以给养恤问。(2分)
②子厚于我,与我为贺序,尽道其所来由,亦少解我意。(3分)
③使贺且未死,少加以理,奴仆命骚可也。(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汤义仍先生文集序
钱谦益
临川汤义仍文集若干卷,吴人许子洽生以万历乙卯谒义仍于玉茗堂,而手钞之以归者也。义仍告许生曰:“吾少学为文,已知訾警王、李,駢枝俪叶,从事于六朝。久而厌之,是亦王、李之朋徒耳。汜滥词曲,荡涤放志者数年,始读乡先正之书,有志于曾、王之学,而吾年已往,学之而未就也。子归,以吾文视受之,不蕲其知吾之所就,而蕲其知吾所未就也。知吾之所就,所谓王、李之朋徒耳;知吾之所未就,精思而深造之,古文之道,其有兴乎?”余闻义仍之语,退而读其文,未尝不喟然太息也。
义仍官留都,王弇州艳其名,先往造门,义仍不与相见,尽出其所评抹《弇州集》,散置几案。弇州信手翻阅,掩卷而去。弇州没,义仍之名益高。海内訾警王、李者,无不望走临川,而义仍自守泊如也。以义仍之才力,由前而言之,岂不能与言秦、汉者争为撏撦割剥?由后而言之,岂不能与言排秦、汉者争为叫嚣隳突?深心易气,退而愿学于曾、王,顾又不自有,以其所未就者勖余。呜呼!此可以知义仍之所存矣。
《易》曰:言有物。又曰:修词立其诚。《记》曰:不诚无物。今之人,耳佣目僦,降而剽贼,如弇州《四部》之书,充栋宇而汗牛马,即而视之,无所有也。义仍晚年之文,意象萌茁,根荄屈蟠,其源汩汩然,其质熊熊然,盖义仍之于古文,可谓变而得正,而于词可谓己出者也。其学曾、王也,自以为未就,譬之金丹家,虽未至于九转大还,然其火候,不可谓不力,而铅汞药物,不可谓不具也。后有君子,好学深思,从事于义仍之文,得其所谓有物者,而察识其所未至。因以探极指要,而知古文兴复之几。义仍已矣,庶几后有子云也哉?余悲义仍之文不大显于世,而世之浮慕义仍者,于其所以为文之指意,未有能明之者也。循览遗编,追惟其末后郑重相属之语,而为叙之如此。
(节选自《牧斋初学集》,有删改)
注①王李:指王世贞(王弇州)和李攀龙,明代“后七子”的代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推行拟古之风,批评王安石、曾巩等人的散文。②曾王:指王安石、曾巩,王安石为临川人,曾巩也长期居住临川,两人名列“唐宋八大家”。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蕲其知吾之所就 蕲:求
B.弇州信手翻阅  信:随意
C.以其所未就者勖余 勖:勉励
D.追惟其末后郑重相属之语 属:撰写
【小题2】下列各组壻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亦王、李之朋徒耳     义仍之名益高
B.以吾文视受之  以其所未就者勖余
C.其有兴乎 其学曾、王也
D.而义仍自守泊如也 充栋宇而汗牛马
【小题3】把文章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志于曾、王之学,而吾年已往,学之而未就也。
(2)余悲义仍之文不大显于世,而世之浮慕义仍者,于其所以为文之指意,未有能明之者也。
【小题4】汤义仍对王弇州(王世贞)之文持什么态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下列选项中,哪个选项加横线词与例句加横线词的用法不同 ( )
例句:道之不传也久矣!
A.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B.五亩之宅,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今之众人,其圣人也亦远矣。
D.假舟楫者,非能也,而绝江河。
【小题2】下列选项中,哪组加横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  ( )
A.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吾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B.①犹且从师而问②积土成山,风雨兴
C.①句读不知,惑之不解②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D.①曰师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②人死,曰:“非我也,岁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二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B.作者讲了很多从师学习的道理,强调从师之道,要有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等思想,他连用三个对比来批判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择师教子句读,而有惑却耻学于师,作者认为这种小学大遗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D.作者认为士大夫之所以以从师学习为耻辱,其思想根源就是当时“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社会风气。
【小题4】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yì)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瓶无储粟,生生所资   生:维持
B.策扶老以流憩   策:拄着
C.善万物之得时   善:羡慕
D.聊乘化以归尽   乘:趁着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家叔以余贫苦 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B.因事顺心  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
C.将有事于西畴 月出于东山之上
D.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于时风波未静B.亦崎岖而经丘
C.尝从人事D.悦亲戚之情话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人寄身于天地之间,时间很短暂,应该顺应自己的心意来决定行止,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是既不愿到处奔走以求荣华富贵,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乡游玩。
C.作者的人生态度是顺随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达观地面对生命。
D.最后一段文字虽不免消极,但却是发自内心的,包含着从庸俗险恶的官场脱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与体验。
【小题5】请把上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桐叶封弟辨别
柳宗元
①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
②吾意不然。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弟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
③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十易之不为病;要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
④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是直小丈夫缺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
⑤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
【小题1】针对桐叶封弟的传言,作者批驳了“ ”的言论。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焉而已(随便)
B.虽十易之不为(困苦不堪)
C.于其当(关键)
D.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约束、制伏)
【小题3】(小题3)“是周公教王遂过也”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周公教导成王成就自己的功业。
B.这样做是周公引导成王就这样过吧。
C.这是周公教导成王能够如意的生活。
D.这样做是周公在引导成王铸成过错。
【小题4】(小题4)结合第2段内容,简析作者反驳的思路和方法。
【小题5】评析柳宗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治学精神和治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