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材料二: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材料三: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小题1】上面三段材料,孔子对孝的理解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词汇表达。
【小题2】简要谈谈上面材料中孔子所说的孝的区别。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3 12:02: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眉、仁素日读书,吾每嫌其驽钝,无超越兼人之敏。间观人有子弟读书者,复驽钝于尔眉、仁,吾乃复少恕。两儿以中上之资,尚可与言读书者。此时正是精神健旺之会,当不得专心致志三四年。记吾当二十上下时,读《文选》京、都诸赋,先辨字,再点读三四,上口则略能成诵矣。戊辰会试卷出,先兄子由先生为我点定五十三篇。吾与西席马生较记性,日能多少。马生亦自负高资,穷日之力,四五篇耳。吾栉沐毕诵起,至早饭成唤食,则五十三篇上口,不爽一字。马生惊异,叹服如神。自后凡书,无论古今,皆不经吾一目。然如此能记时,亦不过六七年耳。出三十则减五六,四十则减去八九,随看随忘,如隔世事矣。自恨以彼资性,不曾闭门十年读经史,致令著述之志不能畅快。值今变乱购书无复力量间遇之涉猎之耳兼以忧抑仓皇蒿目世变强颜俯首为蠹鱼终此天年。火藏焰腾,有恨呫哔①,大坏人筋骨。弯强跃马,呜呼已矣!或劝我著述,著迷须一副坚贞雄迈心力,始纵横.我若庾开府萧瑟极矣!虽曰虞卿穷愁著书,然虞卿之愁可以著书解者;我之愁,郭瑀之愁也.著述无时亦无地.或右遗编残句.后之人误以刘因②辈肾我,我目几时瞑也!

尔辈努力自爱其资,读书尚友,以待笔性老成,见识坚定之时,成吾著述之志不难也。除经书外《史记》、《汉书》、《战国策》、《左传》、《国语》、《管子》、骚、赋,皆须细读.其余任其性之所喜者,略之而已。廿一史,吾已尝言之矣:金、辽、元三史列之载记,不得作正史读也。

(注释〕①呫哔:低声细语。②刘因:人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兼人之敏   兼人:一人顶两人
B.再点 读:句读
C.自以彼资性 恨:遗憾
D.始纵横     克:战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复少恕尔    今君亡赵走燕
B.尚可言读书者  未得项羽相见
C.三四上口略能成诵矣    臣欲奉召奔驰,刘病日笃
D.虽曰虞卿穷愁著书 意北亦尚可口舌动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指出年轻人读书要有专心的态度,要趁记忆力健旺时集中精力多背诵一些名篇。
B.作者认为著述需要有坚强正直雄大豪迈的心力,提出了重细读而非略读的读书方法。
C.本文结合个人身世现身说法,情理交融,体现了对子侄循循善诱、平等相待的态度。
D.作者以历史人物自比,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还点明了自己不能畅快著述的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栉沐毕诵起,至早饭成唤食,则五十三篇上口,不爽一字。
(2)或有遗编残句,后之人误以刘因辈贤我,我目几时瞑也!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值今变乱购书无复力量间遇之涉猎之耳兼以忧抑仓皇蒿目世变强颜俯首为蠹鱼终此天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憎苍蝇赋

欧阳修

苍蝇,苍蝇,吾嗟尔之为生!既无蜂蚕之毒尾,又无蚊虻之利嘴。幸不为人之畏,胡不为人之喜?尔形一至眇尔欲易盈杯盡残迈石占几余腥所希杪忽过则难胜若何求丙不足乃终日而营营?逐气寻香,无处不到,顷刻而集,谁相告报?其在物也虽微,其为害也至要。

若乃华檢广厦,珍簟方床,炎风之煥,夏日之长,神昏气蹙,流汗成浆,委四支而莫举,目毛两目其茫洋。惟高枕之一觉,冀烦歆之暂忘。念于尔而何负,乃于吾而见殃?寻头扑面,入袖穿裳,或集眉端,或沿眼眶,目欲瞑而复警,臂已痹而犹攘。于此之时,孔子何由见周公于仿佛,庄生安得与蝴蝶而飞扬?徒使苍头丫髻,巨扇挥,咸头垂而腕脱,每立寐而颠僵。此其为害者一也。

又如峻宇高堂,嘉宾上客,沽酒市脯,铺筵设席。聊娱一日之余闲,奈尔众多之莫敌!或集器皿,或屯几格。或醉醇酎,因之没溺;或投热羹,遂丧其魄。谅虽死而不悔,亦可戒夫贪得。尤忌赤头,号为景迹,一有玷污,人皆不食。奈何引类呼朋,摇头鼓翼,聚散倏忽,往来络绎。方其宾主献酬,衣冠俨饰,使吾挥手顿足,改容失色。于此之时,王衍何暇于清谈,贾谊堪为之太息!此其为害者二也。

又如醯醯之品,酱驚之制,及时月而收藏,谨瓶罂冬固济,乃众力乡以攻钻,极百端而窥觊。至于大裁肥牲,嘉肴美味,盖藏稍露于罅隙,守者或时而假寐,才稍怠于防严,已辄遗其种类。莫不养息蕃滋,淋漓败坏。使亲朋卒至,索尔以无欢;臧获怀忧,因之而得罪。此其为害者三也。

是皆大者,余悉难名。呜呼!《止棘》之诗,垂之六经,于此见诗人之博物,比兴之为精。宜乎以尔刺谗人之乱国,诚可嫉而可憎!

(选自《欧阳修集》)

注:①烦歆(xiao):炎热。歆:气上升的样子。②景迹:宋元时为盗贼所立的特殊户籍,即今所云有过前科被记录在案者的档案。凡案籍人,其居处门首立红泥粉壁,并具姓名、犯事情由,每月分上、下半月,面见官府接受督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烦之暂忘 冀:希望
B.沽酒脯 市:买
C.虽死而不悔   谅:料想
D.淋漓败坏 淋漓:沾湿滴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念尔而何负  齐人勿附
B.庄生安得蝴蝶而飞扬  备他盗出入非常也
C.谨瓶罂固济  鹏徒于南冥也
D.乃众力攻钻  斧斤时入山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否正确的一项是
A.苍蝇这种小物,一天到晚到处钻营,追逐气味寻觅芳香,片刻就能集结成群,互相通报信息。
B.华屋广厦,嘉宾满堂,苍蝇摇头晃脑,鼓动羽翼,时聚时散,忽东忽西,来来往往,连王衍和贾谊面对它们也会感到困扰。
C.欧阳修将不讨喜的苍蝇比作是谗言误国的小人,表达了对小人的厌恶和无奈,及其对当时朝廷现实状况的不满。
D.全文语言风趣幽默,展现了欧阳修散文平易自然、委婉曲折的风格和骈散兼行的语言模式。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尔 形 至 助 尔 欲 易 盈 杯 盂 残 沥 砧 几 余 腥 所 希 秒 忽 过 则 难 胜 若 何 求 而 不 足 乃 终 日 而营 营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徒使苍头丫髻,巨扇挥,咸头垂而腕脫,每立寐而颠僵。
(2)是皆大者,余悉难名。

同类题3

阅读下面《劝学》中的(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小题。
(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乙)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绝江河  绝:断绝B.而闻者彰  彰:清楚
C.其渐之滫 渐:浸D.就士  就:接近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最佳的一项是()
A.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B.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C.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D.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小题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用比喻论证。
B.从《劝学》全文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离议于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士,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 分)
汉宣帝本始二年,夏,五月,诏曰:“孝武皇帝躬仁谊,厉威武,功德茂盛,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其与列侯、二千石(汉代郡守年俸二千石)、博士议。”于是群臣大议庭中,皆曰:“宜如诏书。”长信少府夏侯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无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御史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有司遂请尊孝武帝庙为世宗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武帝巡狩所幸郡国皆立庙,如高祖、太宗焉。夏侯胜、黄霸既久系,霸欲从胜受《尚书》,胜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资治通鉴》二十四卷)
宣帝者,武帝之曾孙也。假令有人数夏侯胜乃祖乃父之恶于胜前,而胜晏然乐听之,其与禽兽奚择哉!而胜以加诸其君而无忌,是证父攘羊之直也,而天理灭矣。苟其曰武帝之奢纵而泽不及民,万世之公论,不可泯也,则异代以后,何患无按事而檄功罪者。
(王夫之《读通鉴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百姓流离,物故者半物:自己以外的人,这里指“百姓”
B.公卿共难胜难:为难
C.或人民相食或:有时
D.所幸郡国皆立庙幸:皇帝到某处
【小题2】以下各句内容全都表现夏侯胜“直言正论”的一项是(3 分)(  )
①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 ②诏书不可用也
③议已出口,虽死不悔    ④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
⑤虽有攘四夷,广土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    ⑥系再更冬,讲论不怠
A.①②⑤B.①④⑤
C.②③⑥D.④⑤⑥
【小题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夏侯胜敢于非议汉武帝“文功武治”,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民本思想;黄霸虽受诬陷而无辜入狱,在狱中向夏侯胜学习《尚书》,表现了他热爱学习自强不息的品质。
B.夏侯胜敢于非议汉宣帝的诏书,表现了他刚强正直的精神和不畏凶险的勇气;黄霸因连坐而入狱,在狱中向夏侯胜学习《尚书》,表现了他不计生死追求正义的情操。
C.王夫之认为汉武帝骄纵暴虐无恩泽于百姓,这是万代的公论,夏侯胜的看法本身没有错;但不宜由夏侯胜在汉朝当世声讨,而应由后世的人声讨。
D.王夫之认为汉宣帝为汉武帝立庙敬祀,在礼制上没有错,而夏侯胜只是有正直的精神,并没有顾及后人对自己先祖的情感。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 “孝武皇帝躬仁谊,厉威武,功德茂盛,而庙乐未称,朕甚悼焉。(3 分)
(2)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3 分)
(3)假令有人数夏侯胜乃祖乃父之恶于胜前,而胜晏然乐听之,其与禽兽奚择哉!(4 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
B.请以战喻 喻:使……明白
C.数罟不入洿池  洿:深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丧:为……办丧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B.斧斤以时入山林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申之以孝悌之义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B.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的问题。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莩”归罪于荒年,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D.本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