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上文选自《________》,作者柳宗元。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名我当(_______) (2)其欲舒(________)
(3)而幼孩(_______) (4)得养人(_______)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莫能如也
B.故不我若也
C.吾又何能为哉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小题4】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能顺木
B.恐民不信
C.其实害
D.江宁龙蟠
【小题5】本文借郭橐驼种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是用了什么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6 10:16: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醒心亭记

曾巩

(1)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2)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

(3)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

(4)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宾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5)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
(1)涯 (2)穷    (3)即    (4)所以 (5)给    (6)隅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欧阳修为丰乐亭作记,并且让曾巩为醒心亭作记。
B.“醒心”这个亭名是韩退之根据那里的风景可以使游人“其心洒然而醒”来命名的。
C.曾巩认为欧阳修的快乐不在于一山一水,而在于天下富足太平,学者成才。
D.作者把能与欧阳修同游作为幸运的事情,因为欧阳修是个不可多遇的优秀人物。
【小题3】用现代汉语通顺翻译划线句
(1)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
(2)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
【小题4】第2段,结尾句作者写了两个“善”。这两个“善”分别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上者九万里,去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飞,榆枋而止,时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B.则风在下矣斯:则,就
C.榆枋而止抢:触、碰
D.百里者,宿舂粮适:刚刚
 
【小题2】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齐谐》者,志怪者且夫水之积不厚
B.抟扶摇上者九万里我决起
C.去六月息者也余与四人拥火
D.置杯焉胶时不至
 
【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均表现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  )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④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⑥适百里者,宿舂粮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飓风才能南飞。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作者借此说明“小大之辩”的道理。
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文: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有乡人货梨于市,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丐于车前。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其一,于居士亦无大损,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肆中佣保者,见喋聒不堪,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不自食?”曰:“吾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大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瀋,道士接浸坎处。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人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乃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靶亡,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每见乡中称素封者,良朋乞米则怫然,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则又忿然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及至淫博迷心,则倾囊不吝;刀锯临颈,则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选自《聊斋志异·种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顷刻尽向:接近,临近B.方悟所俵散适:恰好
C.急之迹:寻其踪迹D.憨状可掬:用手捧取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见笑市人且尽,把核
B.既有,何不自食? 此十人五人食也
C.纳之覆以土从容徐步
D.以镵伐树道人即树头摘赐观者
【小题3】(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不肯。(4分)
(2)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竟忘其业。(4分)
【小题4】这篇短文蕴含了哪些做人道理?请简要概括。(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