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上文选自《________》,作者柳宗元。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名我当(_______) (2)其欲舒(________)
(3)而幼孩(_______) (4)得养人(_______)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莫能如也
B.故不我若也
C.吾又何能为哉
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小题4】下列加点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能顺木
B.恐民不信
C.其实害
D.江宁龙蟠
【小题5】本文借郭橐驼种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是用了什么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26 10:16:4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贾谊的《过秦论》(节选〕,完成下列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而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
B.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委:交付   ‘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揭发
D.天下云集响应,贏粮而景从   贏:担负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
B.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 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目,以愚黔首
⑤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下之民    ⑥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⑧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A.①⑥⑦\②④⑤\③⑧B.①③④\②⑥⑦⑤⑧
C.①⑦\②④⑥\③⑤⑧D.①\②⑥⑦\③④⑤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平山堂记

(清)全祖

乾隆二年冬,予以大雪留滞扬州,同人约为平山堂之游。时方浚运河,小秦淮一带,半为河水所注,又益以雪。红桥左右园亭半入水中,枯木怪石,浮动水面。

予不过平山已六年,堂前万松皆成荫。徘徊第五泉上,旋酌酒堂东之平楼。松风吹雪,沁我心脾。因与坐客言斯堂古迹累迁,而志乘不详。明陆俨山集云:“扬州平山胡安定祠乃旧司徒庙改作。其东别作庙未成。”元李五峰《过平山堂故址》诗云:“蜀山有堂今改作,骑马出门西北行,”自注:“今为司徒庙。”以两公之言合之,元已改平山堂为司徒庙,明又改司徒庙为安定祠,是今之安定祠,乃前此之平山堂。

吾闻扬州故城,跨蜀冈以连雷塘,则平山在城内。及柴周改作,始为今城。但故城亦不能尽包蜀冈,故杨行密攻毕师铎,并西山以逼城,西山即蜀冈也。陆孟俊攻韩令坤,亦屯兵焉。胡身之曰:“扬之东南北皆平地,惟蜀冈诸山,西接庐、滁,攻扬者率循山而来,据高为垒以临之。”则故城特逾冈而已。及城既徙,则山竟在城外。故李丞相庭芝为阃使,鉴前此有据堂瞰城以施攻具者,乃逾山为城以捍之。即今山后所称堡城者是也。史亦言李全之攻扬,日坐堂上,俯临州治,以今之堂址、庙址、祠址按之,地势甚庳,安能远瞰?岂宋时山地尚高,其后岁久,渐夷而渐下欤?或有鉴于兵祸,故夷而下之欤?否则别有飞楼之属欤?是皆未可知也。乃若司徒庙中,列祀五神,相传以为茅姓。考之南北二史,王琳之死寿春,传首秣陵,茅智胜等五人实葬其首,颇与庙神数合。但是时南朝之扬州在秣陵,北朝之扬州在寿春,皆非江都,抑亦讹而置之欤?或五人者,曾有宿留于此,而得祠欤?抑别有五神者欤?又皆未可知也。

酒罢,拟踏雪访山后城址,顾风色甚寒,山路又为雪阻,乃归。同人即令予诠次席间语为是堂记。嗟乎!春风几度,陈迹何常,予之叨叨,得毋为山灵所笑邪?

(选自全祖望《鲒埼亭集》,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时方运河     浚:疏通
B以今之堂址、庙址、祠址之 按:考察
C曾有宿留于此,而得欤  祠:祠堂
D同人即令予次席间语为是堂记    诠:选择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作者和友人饮酒时,谈及平山堂在元已改成司徒庙,到明改作胡安定祠,并在其东面新建了座司徒庙。
B旧扬州城只是跨过蜀冈,但并未将蜀冈全围在城里。等到旧城迁徙后,蜀冈即西山就全在扬州城外了。
C李庭芝任军职时,吸取以前有人占据平山堂居高临下攻打扬州城的教训,越过西山修了堡城守卫扬州。
D作者原本计划踏雪寻访山后扬州城的旧址,但因为天气非常寒冷,山路又被雪封住了,最终未能成行。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宋时山地尚高,其后岁久,渐夷而渐下欤?或有鉴于兵祸,故夷而下之欤?
(2)春风几度,陈迹何常,予之叨叨,得毋为山灵所笑邪?
【小题4】作者对平山堂的哪些方面进行了考证?请根据全文加以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震川文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往而是  往往:常常。
B.妪每谓予曰 每:每次。
C.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已:后来。
D.先妣抚之甚厚 抚:对待。
【小题2】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②先妣尝一至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 ④他日汝当用之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小题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  )
A.逾庖而宴
B.东犬西吠
C.吾家读书久不效
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小题4】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逸事。
B.本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本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D.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对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或取诸怀抱,言一室之内 悟:醒悟,觉悟
B.况短随化,终期于尽 修:高,长
C.未尝不文嗟悼     临:临近
D.之所欣,俯仰之间  向:朝向
【小题2】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吾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所述D.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小题3】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字逸少,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其书法艺术卓越,人称“书圣”。他书写的《兰亭集序》,为千古书家之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B.《兰亭集序》虽是为一般宴集而作,但却不同于当时的咏物谈玄之作,该文章写得清新朴素,指出“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盛行的老庄哲学观点。
C.《兰亭集序》中,“不知老之将至”出自《孟子》。
D.“永和”是年号,“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暮春”指晚春,“禊事”是古时的一种风俗。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日,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时苏子美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很,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去。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或云天章阁待制杜杞也。
盛文肃为尚书右丞,知扬州,简重少所许可。时夏有章自建州司户参军授郑州推官,过扬州,文肃骤称其才雅,明日置酒召之。人有谓有章曰:“盛公未尝燕过客,甚器重者召一饭。”有章荷其意,别日为一诗谢之,至客次,先使人持诗以入。公得诗,不发封即还之,使人谢有章曰:“度已衰老无用,此诗不复得见。”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绎亦不其由,曰:“府公性多忤,诗中得无激触否?”有章曰:“元未曾发封。”又曰:“无乃笔札不严?”曰:“有章自书,极严谨。”曰:“如此,必是将命者有所忤耳。”乃往见文肃问之:“夏有章今日献诗何如?”公曰:“不曾读,已还之。”绎曰:“公始待有章甚厚,今乃不读其诗,何也?”公曰:“始见其气韵清修,谓必远器。今封诗乃自称‘新圃田从事’,得一幕官,遂尔轻脱!君但观之,必止于此官,志已满矣。切记之,他日可验。”贾文元时为参政,与有章有旧,乃荐为馆职。有诏,候到任一年召试。明年馆阁校勘,御史发其旧事,遂寝夺,改差国子监主簿,仍带郑州推官。未几,卒于京师。文肃阅人物多如此,不复挟他术。
景祐中,审刑院断狱,有使臣何次公具狱。主判官方进呈,上忽问:“此人名‘次公’者何义?”主判官不能对,是时庞庄敏为殿中丞审判院详议官,从官长上殿,乃越对曰:“臣尝读《前汉书》,黄霸字次公,盖以‘霸’次‘王’也。此人必慕黄霸之为人。”上之。异日复进讞,上顾知院官问曰:“前时姓庞详议官何故不来?”知院官对:“任满,已出外官。”上遽指挥中书与在京差遣,除三司检法官,俄擢三司判官,庆历中,遂入相。 
(取材于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上:指宋仁宗。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绎亦不其由 谕: 告诉,告知
B.明年馆阁校勘 除:任命授职
C.乃越对日等次职位    次:等次,职位
D.上之 颔:点头,指同意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令可知 孰能讥之乎
B.乃为一简答之,去 甚器重者召一饭
C.或云天章阁待制杜杞也  今不读其诗
D.乃往见文肃问之 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为之延誉
于是为他传扬声誉
B.简重少所许可
简静持重,(对人)少有称许、肯定
C.诗中得无激触否
诗中恐怕没有什么地方激发、触动他吧
D.盖以“霸”次“王”也
大概是因为把严苛的执法放在宽仁的王道之后了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
②有章殊不意,往见通判刁绎,具言所以。
【小题5】根据文意概括回答蒋堂和宋仁宗是如何察人的。
【小题6】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盛文肃对夏有章的态度前后有何变化,并谈谈你对这种变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