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2)自牧归荑,________________。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句子默写 更新时间:2018-10-20 09:48: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词语解释
(1)梦亦同  ( )
(2)外与天  ( )
(3)洋洋乎与造物者游  ( )
(4)颓然醉  ( )
(5)游于是乎始 ( )
(6)故为之文以 ( )
【小题2】翻译句子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蔗种  
宋应星
宋子曰:气至于芳,色至于靘,味至于甘,人之大欲存焉。芳而烈,靘而艳,甘而甜,则造物有尤异思矣。世间作甘之味,十八产于草木,而飞虫竭力争衡,采取百花酿成佳味,使草木无全功。孰主张是,而颐养遍于天下哉?
凡甘蔗有二种,产繁闽、广间,他方合并得其十一而已。似竹而大者为果蔗,截断生,取汁适口,不可造糖。似荻而小者为糖蔗,口啖即伤唇舌,人不敢食,白霜、红砂皆从此出。凡蔗古来中国不知造糖,唐大历间,西僧邹和尚游蜀中遂宁始传其法。今蜀中种盛,亦自西域渐来也。
凡荻蔗造糖,有凝冰、白霜、红砂三品。糖品之分,分于蔗浆之老嫩。凡蔗性至秋渐转红黑色,冬至以后由红转褐,以成至白。五岭以南无霜国土,蓄蔗不伐以取糖霜。若韶、雄以北,十月霜侵,蔗质遇霜即杀,其身不能久待以成白色,故速伐以取红糖也。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
造冰糖者洋糖煎化,蛋青澄去浮滓,候视火色。将新青竹破成篾片,寸斩撒入其中。经过一宵,即成天然冰块。造狮、象、人物等,质料精粗由人。凡冰糖有五品,“石山”为上,“团枝”次之,“瓮鉴”次之,“小颗”又次,“沙脚”下。
(选自《天工开物·甘嗜》,有删节)
【注释】①飞虫竭力争衡:飞虫指蜜蜂,它竭力与草木争夺在甘甜一味中的地位。②洋糖:白糖。③甘嗜:语出《尚书·甘誓》:太康“甘酒嗜音”。原意是喜欢喝酒和音乐。此处的意思是喜欢甜味。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孰主张是,而颐养遍于天下哉主张:主宰
B.似竹而大者为果蔗,截断生啖:吃
C.口啖即伤唇舌棘:刺伤
D.冬至以后由红转褐,以成至白冬至:到了冬天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则造物有尤异思矣  
②均二策
B.①不可造糖 
②夫夷近,则游者众
C.①造冰糖者洋糖煎化
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D.①“沙脚”
②如今人方刀俎,我为鱼肉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
B.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
C.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
D.凡取红糖穷十日之力而为之/十日以前/其浆尚未满足/十日以后恐霜气逼侵前功尽弃/故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一副以供急用/若广南无霜/迟早惟人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宋子曰:气至于芳,色至于靘,味至于甘,人之大欲存焉。(4分)
(2) 凡甘蔗有二种,产繁闽、广间,他方合并得其十一而已。(4分)
(3)经过一宵,即成天然冰块。造狮、象、人物等,质料精粗由人。(4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余与篛林交益笃,在辛卯、壬辰间。前此,篛林家金坛,余居江宁,率历岁始得一会合,至是余以《南山集》牵连系刑部狱,而篛林赴公车,间一二日必入视余。每朝餐罢,负手步阶除,则篛林推户而入矣。至则解衣盘薄,语经谁史,旁若无人同系者或厌苦,讽余曰:“君纵忘此地为圈土,身负死刑,奈旁观者姗笑何?”然篛林至则不能遮归,余亦不能畏昔警而闭所欲言也。

余出狱,编旗籍,寓居海淀,篛林官翰林,每以事入城,则馆其家。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每阅月逾时,检篛林手书,必寸余戊戌春,忽告余:“归有日矣”余乍闻,心忡惕,若哄行驻乎虚空之逗,四望而无所归也篛林曰:“子毋然吾非不知吾归子无所向,而今不能复顾子,且子为吾计,亦岂宜阻吾行哉?” 篛林之归也,秋以为期,而余仲夏出塞门,数附书问息耗而未得也。今兹其果归乎?吾知篛林抵旧乡,春秋佳日,与亲懿游好,徜徉山水间,酣嬉自适,忽念平生故人,有衰疾远隔幽燕者,必为北乡惆然而不乐也。

(选自方苞《送王第林南归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
B.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
C.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
D.海淀距城/往返近六十里/而使问朝夕通/事无细大/必以关忧喜相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卯,干支之一。“干”指天干,“支”指地支,上下相配以纪年,如“辛卯”之前是“庚子”,之后是“工辰”。
B.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人京应试的举人或代指举人进京应试。
C.编旗籍,清代对犯人的一种处罚,即把释放犯人的户籍编人军队,加以管制。八旗汉军旗是清朝八旗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D.幽燕,古称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唐以前属幽州,战国时属燕国,故名。“幽”即古幽州,“燕”也是河北的别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林珍惜友情。在辛卯、工辰年间,他正好进京应试,隔一两天就来看望作者。
B.第林虚心向学。在作者被关监狱期间,他前来问学,不顾监狱中其他犯人耻笑。
C.第林重情重义。作者出狱后,人城办事常住在他家,他们还经常彼此书信往来。
D.第林善解人意。他准备南归,发现作者忧虑紧张的情绪,就多方开导劝慰友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每朝餐罢,负手步阶除,则第林推户而入矣。
(2)林之归一也,秋以为期,而余仲夏出塞门,数附书问息耗而未得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