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祭义伶文
张岱
崇祯辛未,义伶夏汝开死,葬于越之敬亭山。明年寒食,其旧主张长公属其同侪王畹生、李岕生持酒一瓯,割羽牲一,至其陇,招其魂而祭之,并招其同葬之父凤川同食,谕之曰:
夏汝开,汝尚能辨余说话否耶?汝在越四年,汝以余为可倚,故携其父母、幼弟、幼妹共五人来。半年而父死,汝来泣,余典衣一袭以葬汝父。又一年,余从山东归,汝病剧,卧外厢不得见,七日而汝又死。汝苏人,父若子,不一年而皆死于兹土,皆我殓之,我葬之,亦奇矣,亦参矣!汝为人跋扈而戆直,今死后,忘其为跋扈,而仅存其戆直。余安得不思之,不惜之?汝未死前,以弱妹质余四十金,汝死后,余念汝,旧所俱不问,仍备粮糈,买舟航,送汝母与汝弟若妹归故乡,使汝妹良人,汝知耶,不知耶?汝母临别,言汝妹得所,当来收汝父子骸骨。今竟杳然,何耶?
余忆天下有无心之言,遂为奇谶。余四年前,纠集众优,选其尤者十人,各制小词。夏汝开曰:“羁人寒起,秋坟鬼语,阴壑鸣泉,孤舟泣嫠。重重土绣声难发,钟出峡惊雷触石。石初裂,声崩决,狂风送怒涛,千层万叠,直到樯颠柁折方才歇。”见者可谓酷。今试读之,语语皆成谶矣,异哉!今汝同侪十人,逃者逃,叛者叛,强半不在。汝不幸而早死,亦幸而早死,反使汝为始终如一之人,岂天玉成汝为好人耶?
汝生前傅粉登场,弩眼张舌,喜笑鬼诨,观者绝倒,听者喷饭,无不交口赞夏汝开妙者,绮席华筵,至不得不以为乐。死之日,市人行道,儿童妇女无不叹惜,可谓荣矣。吾想越中多有名公巨卿,不死则人祈其速死,既死则人庆其已死;更有奄奄如泉下,未死常若其已死,既死反若其不死者,比比矣。夏汝开未死,越之人喜之赞之;既死,越之人叹之惜之,又有旧主且思之祭之。汝亦可以瞑目于地下矣。汝其收泪开怀,招若父同饮酒食肉,颓然醉焉。
(选自《张岱散文选集》,有删节)
注:①泉:黄泉。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日而汝又死 阅:经历
B.旧所俱不问 逋:拖欠
C.使汝妹良人 适:适合
D.见者可谓酷 肖:相似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汝开是张长公张岱家的伶人,是张岱的精神依靠,张岱在他死后收殓他,安葬他。
B.夏汝开穷困潦倒,将自己的妹妹抵押给张岱,换了四十金,但张岱后来免了这债务。
C.夏汝开所制小词,句句都成了十分应验的预兆,张岱感到怪异,无心之言往往成真。
D.夏汝开早死,张岱一方面为他而伤心,一方面又庆幸他早死,得以保存好的名声。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选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羁人寒起,秋坟鬼语,阴壑鸣泉,孤舟泣嫠。
(2)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项脊轩志》
(3)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
【小题4】请简要概括张岱祭奠夏汝开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2 08:39: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戊子中秋记游
袁 枚
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烝彘首尤,且曰:“兹物难独噉,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昳。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虾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耳,能使公有遗世之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
(原文有删改)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于烝彘首尤  雷霆乍惊,宫车过
B.未揽金陵胜,盍小游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
C.亦必不舍此而他也 胡为乎遑遑欲何
D.今一彘首故  愿十五城请易璧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8分)
(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上篇)
(二)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风,若是者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殁,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侵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敝。令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守威定功,安威之本,在于此矣。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孤独而有之,故其亡可立而待也。
(选自贾谊《过秦论》中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B.匈奴七百余里却:打退,使……退却
C.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信:相信
D.先诈力而仁义后:把……丢在后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南取百越之地,为桂林、象郡王好战,请战喻
B.五霸既殁,令不行天下不拘
C.然后践华为城,河为池为长句,歌以赠之
D.秦王怀贪鄙心古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小题3】给选文划线句子“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断句准确的一项是:(   )
A.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B.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C.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D.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
【小题4】综合这两段话所阐述的观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统一天下本来就不得人心,后来又加上他施行暴政,所以很快倾危。
B.秦始皇不懂得攻守之势已发生变化,仍然以诈力统治天下,所以导致了后来秦王朝的迅速灭亡。
C.兼并天下不妨采用诈力,但安定天下一定要施行仁义,顺应民心。
D.作为帝王想要长治久安,一要善于借鉴历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要审时度势,变化因时,采取正确政策。
【小题5】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句3分)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分)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3分) 
(3)夫兼并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权,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与于襄阳书
韩 愈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士之能垂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然而千百载一相遇焉!岂上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耶?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
愈虽不材,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龌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于襄阳,名由页,字名元,深得唐德宗器重。因做过襄州大都督,故称于襄阳。②燕昭王欲招致天下贤才,问计于郭隗,郭隗回答:“王必欲致士,请自隗始!”
【小题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之能垂光休:停止B.是二人者,未始不相也须:依赖
C.是二人者之所为皆也过:不对D.未尝之 干:请求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然而千百载一相遇焉 ②今亡赵走燕
B.①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②积土成山,风雨兴
C.①岂上人无可援 ②行李往来
D.①亦足知志之所存②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A.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B.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C.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D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自己虽然不是人才,可是立身处世从来不敢落后于那些一般的人。
B.作者认为,读书人享有大名的原因,是有先通显而负天下众望的人做其引导者。
C.作者认为,是下位之人恃才傲物、上位之人不肯屈尊下顾导致二者不能“相须"。
D.作者在文中既表现了自己积极仕进的心情,又对达官贵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3分)
译文:  
(2) 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往无赫赫之光。(3分)
译文: 
(3)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4分)
译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目。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夫人善于自见,而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里语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桢公干,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骥騄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亦良难矣!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常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又患闇于自见,谓己为贤。
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备其体。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譬诸音乐,曲度虽均,节奏同检,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故西伯幽而演易,周旦显而制礼,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而人多不强力,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遂营目前之务,而遗千载之功。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斯志士之大痛也!
融等已逝,唯干着《论》,成一家言。
(曹丕《典论·论文》)
【小题1】下列实词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
A.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 能:擅长B.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 胜:尽,表达
C.于辞无所假 假:借用(别人的文辞)D.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 引:运用
【小题2】下列各组虚词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①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②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B.①王粲长于辞赋。②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C.①文人相轻,自古而然。②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D.①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②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
【小题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字。
(1)盖君子审己以度人,故能免于斯累,而作论文。
(2)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小题4】文人不应相轻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