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感慨系之矣 系:附着,随着
B.虽趣舍万殊 趣:同“取”
C.终期于尽 期:注定
D.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盛:盛大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岁星。古人曾以岁星纪年,将周天分为十二纪,假设岁星每岁居一纪,十二年为一周期,故称“岁在”。
B.禊,一种风俗祭祀。古人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魏以后改为农历三月三日),游于水滨,举行祭祀、淋浴、采兰等活动,以祈福吉祥。
C.流觞曲水,古人的酒戏。将酒杯置于曲水上,杯触岸辄停,坐于其岸者取饮。
D.契,符契。古人剖竹木为契券,缔约双方各执一半以为凭证。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小题4】结合全文,概括作者的情感变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08 06:32: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中的“伏惟”,指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B.《孔雀东南飞》中的“床”,指古代的坐具。
C.《短歌行》中的“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D.《兰亭集序》中的“岁在癸丑”,古人常用地支十个字和天干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指永和九年。
同类题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正月晦日巷死”中,“晦日”,是指正月初一。
②《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文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的命名方法分别是地名、书室名、谥号、字、号、官职。
③《孔雀东南飞》:“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句中的“黄昏”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7点到19点,“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19点21点。
④《兰亭集序》《游褒禅山记》《再别康桥》《小狗包弟》的作者分别是东晋王羲之、北宋王安石、现代戴望舒、巴金。
⑤《老人与海》《祝福》《孔雀东南飞》《包身工》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别有圣地亚哥、祥林嫂、刘兰芝、芦柴棒。
⑥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A.①②⑥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③④⑤
同类题3
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
A.
三五
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
先妣
(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
B.妪,
先大母
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
而立
之年(指三十岁)
C.余自
束发
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
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日)
D.吾妻
归
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 吾妻来
归
(旧指女子出嫁)
同类题4
下列有关文史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
C.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其中变徵之声声调激愤,羽声声调悲凉。
D.“乃请荆卿曰”中的“卿”是古代对人的敬称,而“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中的“竖子”是对人的蔑称。
同类题5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当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吏,指职位较高的官吏。《汉书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所以“秩”,可以指官员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员的品级。
B.三径就荒中的“三径”引用典故,指西汉末年,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C.古人用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方位来区别地面区域,某个星宿对着地面的某个区域,叫做某地在某星的分野。如“星分翼轸”就是说洪州属于翼、轸二星所对着的地面的区域。《蜀道难》中“扪参历井仰胁息”一句中的“参”“历”也是天上的星宿。
D.棨戟,有套的戟,古时官吏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其作用与柳永《望海潮》中“千骑拥高牙”中的“高牙”相似。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风俗礼仪
文言实词
阅读与鉴赏
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