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古人各成一家,业已传名而去。后人不得不兼综条贯,相题行事。虽才力笔性,各有所宜,未容勉强;然 宁 藏 拙 而 不 为 则 可 若 护 其 所 短 而 反 讥 人 之 所 长 则 不 可 所 谓 以 宫 笑 角 以 白 诋 青 者,谓之陋儒。蒋苕生太史题随园集云:“古来只此笔数枝,怪哉公以一手持。”余虽不能当此言,而私心向往之。 
(节选自《随园诗话》)
【小题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然 宁 藏 拙 而 不 为 则 可 若 护 其 所 短 而 反 讥 人 之 所 长 则 不 可 所 谓 以 宫 笑 角 以 白 诋 青 者。
【小题2】《随园诗话》的作者是____(朝代)的____(姓名)。
【小题3】作者“私心向往”怎样的境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30 05:30: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道也 师:学习
B.是故贵无贱     无:无论,不论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许多人
D.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不传也久矣 不知东方既白
B.则群聚笑之     到则披草
C.为惑也,终不解矣 皆出于此乎?
D.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吾乎?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握译成现代汉语。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小题4】运用对比论证是《师说》说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请结合第二段中的划线句,写出构成对比的句子(原文),并分析这组对比的作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后面题。(共16分。选择题每题2分)
(一)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
(二)武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李密传》节选
【小题1】下面每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华问其凡在B.《大诰》与人言在故老
C.至至陋听臣D.犹蒙育愿陛下悯愚诚
【小题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辛苦
A.士有名B.非独蜀人士
C.华善D.武帝览
【小题3】2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臣不胜犬马不惧之情
A.欧阳子方读书B.而刘薄西山
C.谨拜表以D.雄州
【小题4】下面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祖母刘疾病缠身,李密亲自照顾,不离不弃,并以“孝”闻名。晋武帝赏识他,所以准许他回家奉养祖母。
B.“圣朝”表现了李密对晋武帝推崇致敬,“伪朝”和“亡国贱俘”表现李密对蜀国和自己的鄙弃,这是李密在特殊环境下为求自保的一种策略。
C.诸葛亮辅佐蜀国与魏国抗衡,军事才能无人可敌;但是诸葛亮言行太过琐碎,这一点李密不太欣赏,张华赞同李密的看法。
D.选文(一)善于运用含有相对的或相符相成内容的排比句来表达思想情感,同时保留并发扬了四字句的优点,摈弃了雕琢的陋习和庸俗的老套。
【小题5】翻译(5分)
(1)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3分)
(2)“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