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二)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B.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假:借助,凭借
C.于其身也,则师焉,惑矣! 耻:以……为耻
D.士大夫之,曰师曰弟子云者 族: 家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跂望矣。 小学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欲人无惑也难矣。   巫医乐师百工人,不耻相师
C.皆出于此乎! 授之书而习句读者
D.于其身也,则耻师。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或不焉。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小题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运用比喻论证说理,由于设喻所用的事例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读起来不但感到亲切,而且觉得可信。
B.《劝学》选段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批判态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4-04-23 04:11: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序) 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小题1】下面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为仲卿母所遣遣:休。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
B.十三能织素素:白绢
C.自誓不嫁誓:誓言
D.夜夜不得息息:歇止,停息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1)为诗云尔  (2)为仲卿母所遣    (3)其家逼之  (4)时人伤之
A.两个“为”意义不同,读音相同。两个“之”意义不同,词性相同。
B.两个“为”意义相同,读音不同。两个“之”意义相同,词性相同。
C.两个“为”意义不同,读音也不同。两个“之”意义不同,词性也不同。
D.两个“为”意义相同,读音相同。两个“之”意义相同,词性不同。
【小题3】对原文画线诗句的含义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兰芝不堪凌虐,深知被遣乃形势所趋,毅然以此维护自己人格的尊严。
B.兰芝不能承受繁重的操劳,深知自己与婆婆的矛盾不可能得到缓解,愤然以此作为对婆婆的反抗。
C.兰芝不堪凌虐,深知婆婆与自己水火不能相容,只能以此作为脱离苦海的方法。
D.兰芝不能忍受孤苦的处境,深感在焦家当媳妇的艰难,于是以此警告丈夫和婆婆,表明自己的愤懑。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①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2分)
翻译:
②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2分)
翻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公步瀛,字麟洲,陈氏先世居歙,公曾祖讳时宾,迁江宁,遂为江宁人。祖讳应陛。考讳士鋐。家故殖财,至公考为文学,好施予,尽亡其赀,生四子,而公为。公长益贫,精厉为学,闳杰于文词,中乾隆二十六年恩科会试榜第一,选庶吉士。散馆,改兵部主事,再擢至武选司郎中。
公在兵部,职事修办,吏不能为奸。服阕,其尚书奏请补车驾司郎中。逾二年,授河南陈州府知府,再擢至甘肃按察使,谳狱平。值平凉府盐茶厅回民为乱,党连数郡,人心皆耸。为逆者聚于通渭石峰堡,而总督李侍尧乃托以追逸贼,西往靖远,独留公扼陇上为守御。公亦愤发,不避险难,尽拘为逆者之家,又擒其分处他县为间应者。官军初战失利,公度贼乘胜必东犯陕西,以隆德、平凉当下陇之要,而守卫单弱,即拨回原兵分守,而后奏闻。其后,贼果东犯,不得过。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逾月,贼平,公虽身未履战陈,而功足以埒。上乃擢为布政使,而旋调任于安徽,赐之花翎以奖焉。
乾隆五十年,江淮大饥,米升至钱五六十,暴民胁众为攘。公遍至所部,颁布上恩,督吏赈恤,防捕盗贼,全护疲困,自夏迄秋末,安徽得宁,而公劳瘁成疾。其后,擢贵州巡抚,抵治所,旧疾大作,遂薨,为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某日,年六十。
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然审察能否,进退必当其才。安徽布政司书吏皆江宁人,公临之有恩谊,而不以奸公法。公自奉俭陋,其在陈州,尝举家食稷。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少工文章,喜诵书,老而不倦。承学弟子多材,而秦中丞承恩与公进士同榜,又同一年为巡抚,人以为美谈。
(节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兵部侍郎巡抚贵州陈公墓志铭(并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
B.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
C.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
D.公奏之达上/以为知兵/命大臣督军至/且诏事与陈某议之/公迎说形势事理/无不究/又筹粮馈/入险岨皆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讳,中国古代讲求“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即避讳名字,指对君主、尊长避开不直称。文中是作者指称死后的尊长陈步瀛,在名字前称讳,以表示尊敬。
B.季,排行次序之一,表示排在最后的。伯、仲、叔、季,是先秦古人确立的兄弟长幼之序的说法,《论语》《仪礼》均有记载。陈步瀛是家中的小儿子。
C.恩科,始于宋代,明、清亦用此制。清代在于正常科举外,逢皇帝即位或朝廷庆典,特地开科考试,也称“恩科”。 陈步瀛是乾隆年间恩科会试的鼎元。
D.服阕,古代服丧三年后除去丧服。古代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时间越长越表明守丧当事人对已故人的崇敬,和不忍对方离去的心情,三年为最长服丧期。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步瀛行事果决。平凉府回民作乱的时候,陈步瀛把叛乱的人的家属全部抓了起来,又抓住了分散居住在其他县里的内应。
B.陈步瀛不善经营。陈家以前是经商的,到了他这一辈,他考上了文学科,由于乐善好施,他家的财物全都散尽了。
C.陈步瀛善于用兵。平定回民作乱时,陈步瀛运筹帷幄,虽然没有亲自出阵杀敌,但建立的功劳却足以和出阵杀敌相比,被皇上赐予花翎。
D.陈步瀛生活节俭。他不但自身把节俭简陋当作生活的准则,在陈州的时候,他全家还曾以稷谷粗粮为饭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为人坦白和易,虽于属吏无矜容厉气。
(2)于族戚故旧,助恤常厚,岁时馈问无间,所在官舍,来居者常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与吴质书
(曹魏)曹丕
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
昔年疾疫,亲故多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能以名节自立。而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此子为不朽矣。德琏常斐然有述作之意,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间者历览诸子之文,对之泪;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公干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仲宣独自善于辞赋,惜其体弱,不足起其文;至于所善,古人无以远过。
昔伯牙绝弦于锺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诸子但为未及古人,亦一时之隽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来者难诬,恐吾与足下不及见也。
年行已长大,所怀万端,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光武有言:“年三十余;在兵中十岁,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年与之齐矣。以犬羊之质,服虎豹之文;无众星之明,日月之光;动见瞻观,何时易乎?恐永不复得为昔日游也。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否?东望于邑,裁书叙心。不白。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别来复四年行:经历
B.亲故多其灾离:遭受
C.能以名节自立鲜:少
D.无众星之明,日月之光假:假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酒酣耳热,仰赋诗②泉涓涓始流
B.①历览诸子之文,对泪②背负青天,而莫夭阏者
C.①今之存,已不逮矣。②知来之可追
D.①顷何自娱?②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闻。
【小题3】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句子“每至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中“觞”字的用法,下列句子与此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宾主尽东南之美。
B.沛公翼蔽之。
C.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
D.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第Ⅱ卷 (共114分)
四、(28分)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其才学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志意何时复类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头耳。(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