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卯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乃见丞相斯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扶苏发书,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乃系诸代。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乃吞药自杀。
扬子 ①《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堑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②,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
臣光③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之。
(选自《资治通鉴·秦始皇三十七年》)
【注】:①扬子,即扬雄。②指修长城。③光,即司马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愿君审计而定之审计:仔细考虑
B.以兵属裨将王离裨将:副将
C.扶苏发书发书:打开诏书
D.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节行:节制行为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胡亥、赵高、李斯合谋陷害蒙氏兄弟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3分)
①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②毅当高法应死 ③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   ④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   ⑤其势足以倍畔 ⑥积功于秦三世矣
A.①②B.②③C.②⑥D.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蒙家三代忠信,为秦建立功业,为此蒙氏兄弟深得始皇的尊宠和信任,蒙恬在外统兵三十余万针守边关,蒙毅在内参与商议国事。
B.胡亥继位前慈仁笃厚,并能采纳赵高、李斯等人的正确意见;继位后却暴戾恣睢,拒绝子婴的善意劝谏,杀死蒙氏兄弟。
C.赵高心怀叵测,既诱引胡亥,又挑拨李斯,合谋陷害蒙氏兄弟,实属子婴所谓的“无节行之人”。
D.蒙恬自知必死却还奉守节义,于家不敢辱没祖先的教诲,可谓之“孝”;于君“不忘先帝的恩德”,可谓之“忠”。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5分)
(2)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之。 (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7-05 04:56: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5分)
五人墓碑记    张 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其所为旌:表扬B.为之义声:伸张
C.既而以吴民之乱于朝请:请求D.且诏纷出矫:假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郡之贤士大夫请当道展转四明、天台,以至永嘉
B.况草野无闻者欤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C.买五人之头函之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
D.卒吾郡之发愤一击几不纳死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小题4】运用正反对比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请结合上面的文段作具体分析。(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桓公使鲍叔识君臣之有善者,晏子识不仕与耕者之有善者,高子识工贾之有善者,国子为李(1),隰朋为东国,宾胥无为西土,弗郑为宅。
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三十里置遽(2),委焉,有司职之。从诸侯欲通,吏从行者,令一人为负以车;若宿者,令人养其马,食其委。客与有司别契,至国入契费。义数(3)而不当,有罪。
凡庶人欲通,乡吏不通,七日,囚,出欲通,吏不通,五日,囚。贵人子欲通,吏不通,二日,囚。
凡具吏进诸侯士而有善,观其能之大小以为之赏,有过无罪。令鲍叔进大夫,劝国家,得之成而不悔,为上举。从政治为次,野为原,又多不发,起讼不骄,次之。劝国家,得之成而悔;从政虽治而不能野原,又多发,起讼骄,行此三者为下。令晏子进贵人之子,出不狂,处不华,而友有少长,为上举,得二,为次,得一,为下。士处靖敬老与贵交不失礼行此三者为上举,得二,为次,得一,为下。耕者,农农用力,应于父兄,事贤多,行此三者,为上举;得二,为次;得一,为下。令高子进工贾,应于父兄,事长养老,承事敬,行此三者为上举,得二者,为次,得一者,为下。令国子以情断狱。三大夫既已选举,使县行之。
管仲进而举言,上而见之于君,以卒年君举。管仲告鲍叔曰:“劝国家,不得成而悔,从政不治不能,野原又多而发,讼骄,凡三者,有罪无赦。”告晏子曰:“贵人子处华,下交,好饮食,行此三者,有罪无赦。士出入无常,不敬老而营富,行此三者,有罪无赦。耕者出入不应于父兄,用力不农,不事贤,行此三者,有罪无赦。”告高子曰:“工贾出入不应父兄,承事不敬,而违老治危,行此三者,有罪无赦。”
(节选自《管子·大匡》)
【注】(1)李:通“理”,即管理(讼狱)(2)遽,驿站。(3)义数:待客礼仪与收费数目。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桓公使鲍叔识君臣之有善者    识:考查
B.令人养其马,食其委  委:贮存(的食物)
C.从政虽治而不能 治:有政绩
D.出不狂,处不华 华:喧哗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仕者近宫 求人可使报秦者
B.令一人为负以车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C.令国子以情断狱   斧斤以时入山林
D.而友有少长,为上举 拔剑撞而破之
【小题3】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都能表现齐桓公治理齐国的策略的一组是
(1)凡仕者近宫,不仕与耕者近门,工贾近市
(2)贵人子欲通,吏不通,二日,囚
(3)从政不治不能,野原又多而发,讼骄,凡三者,有罪无赦
(4)贵人子处华,下交,好饮食,行此三者,有罪无赦
(5)客与有司别契,至国入契费。义数而不当,有罪
(6)令国子以情断狱
A.(1)(2)(4)
B.(1)(2)(6)
C.(3)(4)(5)
D.(3)(5)(6)
【小题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士/处靖/敬老与贵/交不失礼/行此三者/为上举
B.士/处靖/敬老/与贵交不失礼/行此三者/为上举
C.士处靖/敬老与/贵交不失礼/行此三者/为上举
D.士处靖/敬老/与贵交/不失礼/行此三者/为上举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齐桓公管理士、农、工、商,以及在讼狱、外交、住宅等方面都有可用之人。
B.官吏在处理平民、士族、贵人之子的事务,出现懒散不作为的情况时,予以囚禁。
C.齐桓公在引荐人才方面奖惩分明,引进的人才有过错,对推荐者也会予以处罚。
D.本文介绍了齐桓公治下的齐国,从选荐人才到为官录用的标准和等级,甚至对农民、工匠、商人的评价都有详细的规定。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晏子识不仕与耕者之有善者。
(2)凡具吏进诸侯士而有善,观其能之大小以为之赏,有过无罪。
(3)管仲进而举言,上而见之于君,以卒年君举。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城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小题1】找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
A.则人谁肯固矣坚守,固守B.其必济成功
C.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一起D.侃率之以乘城攻打
【小题2】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项城为叛军困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C.皆为陛下所成就 D.为君翻作《琵琶行》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

同类题4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22分)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
A.哙遂入,帷西向立——披:掀开B.杀人如不能——举:尽
C.道芷阳行——间:趁机D.沛公则车骑——置:放弃,丢下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
A.遣将守关者——君安与项伯有
B.招樊哙出——击沛公于坐
C.覆其盾地——若亡郑而有益
D.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
【小题3】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
A.(张良)则与(樊哙)斗卮酒B.加彘肩(于盾)上
C.(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D.(项王)欲诛有功之人
【小题4】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樊哙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  3分  )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⑤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⑤⑥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5分)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5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遇将军,可谓矣。父母宗族,皆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遂发。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计不知所出耳顾:回头看。
B.臣左手其袖把:握,抓住。
C.秦之遇将军,可谓矣深:刻毒。
D.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函:用匣子。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皆戮没谁大王为此计者
B.樊将军穷困来归丹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C.秦遇将军臣壮也,犹不如人
D.今日往不反者哙拜谢,起,立饮之
【小题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