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魏文侯封太子击于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进称曰:“为人子,三年不闻父问,不可谓孝。为人父,三年不问子,不可谓慈。君何不遣人使大国乎?”太子曰:“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仓唐曰:“臣愿奉使,侯何嗜好?”太子曰:“侯嗜晨凫,好北犬。”于是乃遣仓唐绁北犬,奉晨凫,献于文侯。
仓唐至,上谒曰:“孽子击之使者,不敢当大夫之朝,请以燕闲,奉晨凫,敬献庖厨,绁北犬,敬上涓人。”文侯悦曰:“击爱我,知吾所嗜,知吾所好。”召仓唐而见之,曰:“击无恙乎?”仓唐曰:“唯,唯!”如是者三,乃曰:“君出太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文侯怵然为之变容。问曰:“子之君无恙乎?”仓唐曰:“臣来时,拜送书于庭。”文侯顾指左右曰:“子之君,长孰与是?”仓唐曰:“《礼》,拟人必于其伦,诸侯毋偶,无所拟之。”曰:“长大孰与寡人。”仓唐曰:“君赐之外府之裘,则能胜之,赐之斥带,则不更其造。”文侯曰:“子之君何业?”仓唐曰:“业《诗》。”文侯曰:“于《诗》何好?”仓唐曰:“好《晨风》、《黍离》。”文侯自读《晨风》,曰:“子之君以我忘之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复读《黍离》,曰:“子之君怨乎?”仓唐曰:“不敢,时思耳。”文侯于是遣仓唐赐太子衣一袭,敕仓唐以鸡鸣时至。
太子迎拜,受赐,发箧视衣,尽颠倒。太子曰:“趣早驾,君侯召击也。”仓唐曰:“臣来时不受命。”太子曰:“君侯赐击衣,不以为寒也,欲召击,无谁与谋,故敕子以鸡鸣时至,诗曰:‘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遂西至谒。文侯大喜,乃置酒而称曰:“夫远贤而近所爱,非社稷之长策也。”乃出少子挚,封中山,而复太子击。故曰:“欲知其子,视其友;欲知其君,视其所使。”赵仓唐一使而文侯为慈父,而击为孝子。
(节选《说苑》)
注:①绁(xie):栓系。②燕闲:安闲。这里指退朝休息。③斥带:大丝带,又称“绅”。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子之君何业业:学习
B.发箧视衣,尽颠倒发:打开
C.趣早驾,君侯召击也趣:赶快
D.夫远贤而近所爱贤:贤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于是乃遣仓唐绁北犬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子之君无恙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孽子击之使者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D.请以燕闲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魏文侯吧太子击分封到中山国,父子间三年不通音信;赵仓唐认为这样做至少有违人伦,力劝太子击派人出使京城。
B.赵仓唐将出使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带去了魏文侯爱吃id野鸭、喜欢的北方猎犬,取得了文侯的欢心,为出使成功赢得了机会。
C.赵仓唐在回答魏文侯“他和太子哪一个更高”的问题时,没有直接回答,只是说,文侯赏赐太子的衣带不需要修改。
D.魏文侯听说太子爱读《诗经》,于是诗兴大发要求召见太子与之“奇文共欣赏”。父子和好,《诗经》为媒,别有兴味。
【小题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愿之久矣。未得可使者。(3分)
(2)君出太子而封之国,君名之,非礼也。(3分)
(3)君侯赐击衣,不以为寒也,欲召击,无谁与谋,故敕子以鸡鸣时至。(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4-15 10:38: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孤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烦执事。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无礼于晋,且于楚也 从属二主
B.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边邑
C.若不秦,将焉取之   削减
D.夫人之力不及此 (如果)没有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无礼于晋 敢烦执事
B.臣壮也,犹不如人   行李往来,共其乏困
C.用亡郑以陪邻 朝济而夕设版
D.郑人盟    失其所
【小题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夫晋,何厌之有D.以乱易整,不武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19分)
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亳州蒙城人。曾祖琼,祖继勋,皆有勋王室,至节度使。母曹氏,慈圣光献后姊也,故后少鞠宫中。时英宗亦在帝所,与后年同,仁宗谓慈圣,异日必以为配。既长,遂成昏濮邸。生神宗皇帝、岐王颢……治平二年册为皇后。
后弟内殿崇班士林,供奉久,帝欲迁其官,后谢曰:“士林获升朝籍,分量已过,岂宜援先后家比?”辞之。神宗立,尊为皇太后。帝累欲为高氏营大第,后不许。久之,但斥望春门外隙地以赐,凡营缮百役费,悉出宝慈,不调大农一钱。
元丰八年,帝不豫,浸剧,宰执王珪等入问疾,乞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太后权同听政,帝颔之。珪等见太后帘下。后泣,抚王曰:“儿孝顺,自官家服药,未尝去左右,书佛经以祈福,喜学书,已诵《论语》七卷,绝不好弄。”乃令王出帘外见珪等,珪等再拜谢且贺。是日降制,立为皇太子。又阴敕中人梁惟简,使其妻制十岁儿一黄袍,怀以来,盖密为践阼仓卒备也。
哲宗嗣位,尊为太皇太后。从父遵裕坐西征失律抵罪,蔡确欲献谀以固位,乞复其官。后曰:“遵裕灵武之役,涂炭百万,先帝中夜得报,起环榻行,彻旦不能寐,圣情自是惊悸,驯致大故,祸由遵裕,得免刑诛,幸矣。先帝肉未冷,吾何敢顾私恩而违天下公议!”确悚悚而止。
廷试举人,有司请循天圣故事,帝后皆御殿,后止之。又请受册宝于文德,后曰:“母后当阳,非国家美事,况天子正衙,岂所当御?就崇政足矣。上元灯宴,后母当入观,止之曰:“夫人登楼,上必加礼,是由吾故而越典制,于心殊不安。”但令赐之灯烛,遂岁以为常。
侄公绘、公纪当转观察使,力遏之。帝请至再,仅迁一秩,终后之世不敢改。又以官冗当汰,诏损外氏恩四之一,以为宫掖先。临政九年,朝廷清明,华夏绥定。
宋用臣等既被斥,祈神宗乳媪入言之,冀得复用。后见其来,曰:“汝来何为?得非为用臣等游说乎?且汝尚欲如曩日,求内降干挠国政耶?若复尔,吾即斩汝。”媪大惧,不敢出一言。自是内降遂绝,力行故事,抑绝外家私恩。文思院奉上之物,无问巨细,终身不取其一。人以为女中尧舜。元祐八年九月,属疾崩,年六十二。
(《宋史•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节)
注释:①宝慈即宝慈宫 ②大农:北宋管理财政的部门 ③官家:臣下对皇帝的尊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帝不豫,浸剧:厉害
B.太后权同听政,帝之颔:点头同意
C.从父遵裕坐西征失律抵罪从父:跟随父辈
D.有司请循天圣故事故事:先例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令王出帘外见珪等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
B.珪等再拜谢贺示赵弱怯也
C.是由吾故越典制置之地,拔剑撞破之
D.后见来既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皇后因母亲的关系自小就生活在宫中,因与英宗皇帝同岁而被指婚。历经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临朝“执政”的女性之一。
B.在儿子病重期间,高氏从谏如流,当机立断,“阴敕”“密”可见临危不乱,安排周密,表现出她非凡的理智、才能,因此,听政九年,天下太平。
C.从做皇后到做太皇太后,其间,高氏拒绝提拔自己的弟弟、侄子,多次拒绝为家族修建府邸,拒绝宽恕自己的娘家人,表现了这位女性的高尚品行。
D.高氏公私分明,以身作则,如自己出钱利用朝廷赏赐的“隙地”为“高氏营大第”,不用国家一分钱;力行节约,拒绝使用上供之物等;加之她执政能力,“女中尧舜”,名副其实。
【小题4】(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帝肉未冷,吾何敢顾私恩而违天下公议!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用臣等既被斥,祈神宗乳媪入言之,冀得复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
孝公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 ,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敖于民。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甘龙曰:“不然。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富无所芬华。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商君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夫有高人之行者 ,见非于世固:本来
B.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其故法:效法,取法
C.智者作法,愚者焉制:制约
D.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以为收孥举:全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孝公用卫鞅 / 罢,归国,以相如功大
B.有独知之虑者,必敖于民 /秦城恐不可得,徒
C.无功者富无所芬华 / 有槁暴,不复挺者
D.已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 今君亡赵走燕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商鞅看来,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只可与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
B.甘龙认为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商鞅肯定了他这一奉公守法的观点。
C.商鞅制定的法令很苛酷,比如把十家编成一什,五家编成一伍,互相监视检举,一家犯法,十家连带治罪。不告发奸恶的处以拦腰斩断的刑罚,告发奸恶的与斩敌首级的同样受赏。
D.有一个人把在立在国都市场南门的木头搬走了,当下得到五十金奖赏。商鞅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3分)
(2)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3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尚志斋说    虞集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弛焉以嬉,嫚焉以发,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志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逾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写“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正鹄,靶心。鹄,读gǔ。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审:果真
B.有志者,事竟成竟:竟然
C.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尚:崇尚、重视
D.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偶:配偶、伴侣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B.嫚焉以发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C.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D.尤非有志者不能也何者?积威约之势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要想实现自己的志向,就必须向老师学习,向朋友学习,向书本学习,弄清楚道理。
B.文章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只要立志了,就会拥有众多的朋友。
C.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那么即使做再简单的事情,他也是难以成功的。
D.本文运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做学问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和断句(9分)
(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句子断句(3分)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空笼,造诈成辞,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我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鹄 毛 物 多 相 类 者 吾 欲 买 而 代 之 是 不 信 而 欺 吾 王 也 欲 赴 他 国 奔 亡 痛 吾 两 主 使 不 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注:①鹄:读hú,指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