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㈡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已骈,至军中 B.距关,毋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封之D.项伯杀人,臣
【小题2】与例句“荆轲和而歌”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
B.亚父者,范增也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08-04 06:24: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十罪。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取材于《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壮军旅 苦:以……为苦
B.病甚,因人成皋  驰:骑马奔跑
C.斩首八万,遂定楚地 略:大致,差不多
D.汉王项羽十罪    数:一一列举
【小题2】给文中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B.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C.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D.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小题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之过也 是:这
B.朝济而夕设焉 版:防御工事
C.夫晋,何之有 厌:满足
D.既东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边疆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属于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理由的一组是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③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④阙秦以利晋
⑤秦伯说,与郑人盟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⑤B.③④⑥C.①②④D.②⑤⑥
【小题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小题4】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烛之武是怎样一个人?请简要回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
永泰元年,仆固怀恩卒,诸蕃犯京畿,子仪统众御之。至泾阳,而虏已合,子仪率甲士二千出入。虏见而问曰:“此何人也?”报曰:“郭令公。”回纥曰:“令公在乎?怀恩谓吾,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殂谢,中国无主,故某来。今令公在,天可汗在乎?”子仪曰:“皇帝万寿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子仪使之。回纥曰:“令公若在,安得见之?”子仪出。诸将皆曰:“戎狄不可信也,请无往。”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今力不敌,奈何?但至诚感神,况虏乎?”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也。”乃传呼曰:“令公来!”初疑,皆持兵注目□待之。子仪乃数十骑徐出,免胄劳之曰:“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回纥皆舍兵降马曰:“是吾父也。”
子仪长六尺余,貌秀杰。于灵武加平章事,封汾阳王,加中书令,图形凌烟阁。有子八人,婿七人,皆重官。子暧,升平公主。诸孙数十人。每诸生问安,之而已。事上诚尽,临下宽厚。前后连罹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等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亦遇天幸,竟免患难。田承嗣方跋扈,狠傲无礼,子仪尝遣使至魏州,承嗣辄望拜,指其膝谓使者曰:“此膝不屈□人若干岁矣,今为公拜。”麾下老将若李怀光辈数十人,皆王侯重贵,子仪麾指进退如仆隶焉。始光弼齐名,虽威略不见,□宽厚得人过之。岁入官俸二十四万,私利不预焉。其宅在亲仁里居其地四分之一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代宗不名,呼为大臣。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而君子不罪。富贵寿考,繁衍安泰,终始人伦之盛无缺焉。卒年八十五。
(选自《太平广记·卷第一百七十六·器量一》,有删节)
【注】①凌烟阁:唐朝绘有功臣画像的地方。②光弼:唐中叶名将李光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子仪曰报:答复
B.子仪使之谕:告诉
C.升平公主尚:推崇
D.之而已颔:点头
【小题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 皆持兵注目□待之
② 此膝不屈□人若干岁矣
③ 虽威略不见,□宽厚得人过之
A.① 以② 与③ 则B.① 因② 与③ 而
C.① 因② 于③ 则D.① 以② 于③ 而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宅在亲仁里居/其地四分/之一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
B.其宅在亲仁里/居其地四分之一/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
C.其宅在亲仁里/居其地四分之一/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
D.其宅在亲仁里居/其地四分/之一通永巷/家人三千/相出入者/不知其居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回纥人误信仆固怀恩,和其他边疆部族一起兴兵进犯京畿,郭子仪只率领两千兵抵御,二者兵力相差悬殊。
B.郭子仪认为带五百骑兵去见回纥人反而可能会被谋害,最后只带了几十个随从,回纥人见此立即下马投降。
C.郭子仪手握重兵,常常不顾个人安危受命讨伐外敌,朝内幸臣也常诋毁他,但他终得上天护佑而无事。
D.郭子仪权倾天下,功盖一代,皇帝没有猜忌他;一家人过着奢华的生活,也没有遭到君子们的指责。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 免胄劳之曰:“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4分)
② 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3分)
(2)郭子仪为什么能做到“功盖一代而主不疑”?请结合文意用自己的话说明。(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