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一)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二)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亲附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速:加速
C.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到,往
D.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再:两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D.则胜负之数------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小题3】下列加点词中,属于被动用法一项的是
A.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B.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D.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12-28 02:31: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课外文言文阅读
☆ 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①黥②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
注释:①虔;人名。 ②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具,未布,既:已经
B.令行于民期年,期年:满一年
C.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人足。给:供给
D.太子君也嗣:继承人
【小题2】(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含义全相同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荆轲知太子丹不忍
C.于是太子犯法。D.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小题3】(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怪之,莫敢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梁惠王下·进也民心,退也民心》)
 注:①云霓:霓,虹霓。虹霓在清晨出现于西方是下雨的征兆。②归市者:指做生意的人。③徯:等待。④后来其苏: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苏:恢复,苏醒,复活。⑤系累:束缚,捆绑。 ⑥ 重器:指贵重的祭器。 ⑦ 旄(mào)倪:旄,通“耄”,八十、九十岁的人叫做耄,这里通指老年人。倪,指小孩子。
  【小题1】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天下信之,东面而征东面:面向东
B.徯我后,后来其苏后:后面
C.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伐:攻打
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倍:动词,扩充一倍
 【小题2】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
  ①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②斧斤以时入山林
③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也? ④王好战,请以战喻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8.【小题3】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
【小题4】
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2分)
译文:   
(2)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3分)
译文:   
(3)若杀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3分)
译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5分)
五人墓碑记    张 溥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尔。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其所为旌:表扬B.为之义声:伸张
C.既而以吴民之乱于朝请:请求D.且诏纷出矫:假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郡之贤士大夫请当道展转四明、天台,以至永嘉
B.况草野无闻者欤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C.买五人之头函之北驱予并往,不在使者之目
D.卒吾郡之发愤一击几不纳死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公之逮所由使也。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小题4】运用正反对比是本文的写作特色,请结合上面的文段作具体分析。(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节选自贾谊《过秦论》)

秦王嬴政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曰“”。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死而以行为谥,则是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自今以来,除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迤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蒙恬常居上郡统治之;威振匈奴。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作,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节选自李桢《六国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B.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C.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D.蒙恬斥逐匈奴/收河南地为四十四县/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百越:中国古代古越族人分布在南方沿海一带,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
B.黔首:秦时对黔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百姓的称呼,带有蔑视之意。
C.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等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D.朕:第一人称代词“我”,原不分尊卑贵贱,自秦始皇以后,专用于皇帝自称。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自己的政权。
B.秦始皇自以为建立了不世之功,便狂妄自大,自称始皇,并相信秦王朝可以延续万世。
C.秦始皇愚民、弱民,取百越,却匈奴,鞭笞天下,都是他统一后不施仁义的具体体现。
D.丙文强调秦国虽然残暴,但不能只怪秦国,六国也是兵连祸结,最终导致其自取灭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其溺于攻伐,习于虞作,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