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2分)
六国论(节选) 苏 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克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军。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使秦人得伺其隙,以取英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节选) 李 桢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sàn据有)形便(地理形势有利)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正确义项依次是 ( )
①窃怪天下之诸侯。 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
③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 ④天下诸侯已自困矣。
A.私下 责备 排斥 困乏 B.私下 责怪 排斥 困窘
C.偷偷的 过失 排除 困惑D.谦词不译 责怪 摈弃 困乏
【小题2】下列加横线词语同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以攻山西千里之秦。 ②以为必有自安之计。 ③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 ④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 ⑤若此可以应夫无穷。 ⑥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
A.①③⑤ B.②④ C.②③⑥ D.②③
【小题3】下列句子中的“乃”同“而乃贪疆场尺寸之利”的“乃”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③乃没水而死。 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⑤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A.②④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小题4】翻译下面两句话。(4分 )
(1)彼秦者将何为哉?       (2)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   
【小题5】苏辙、李桢二人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 (6分)
苏辙:       李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12-21 03:41: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攻魏,取宁邑,诸侯皆贺。赵王使往贺,三反,不得通。赵王忧之,谓左右曰:“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左右曰:“使者三往不得通者,必所使者非其人也。曰谅毅者,辩士也,大王可试使之。”

谅毅亲受命而往。至秦,献书秦王曰:“大王广地宁邑,诸侯皆贺,敝邑寡君亦窃嘉之,不敢宁居,使下臣奉其币物,三至王廷,而使不得通。使若无罪,愿大王无绝其欢;若使有罪,愿得请之。”秦王使使者报曰:“吾所使赵国者,小大皆听吾言,则受书币;若不从吾言,则使者归矣。”谅毅对曰:“下臣之来,固愿承大国之意也,岂敢有难!大王若有以令之,请奉而西行之,无所敢疑。”

于是秦王乃见使者,曰:“赵豹、平原君数欺弄寡人。赵能杀此二人则可。若不能杀,请今率诸侯受命邯郸城下。”谅毅曰:“赵豹、平原君,亲寡君之母弟也,犹大王之有叶阳、泾阳君也。大王以孝治闻于天下,衣服使之便于体,膳啗使之嗛于口,未尝不分于叶阳、泾阳君。叶阳君、泾阳君之车马衣服,无非大王之服御者。臣闻之,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今使臣受大王之令以还报,敝邑之君畏惧,不敢不行,无乃伤叶阳君、泾阳君之心乎?”秦王曰:“诺。勿使从政!”谅毅曰:“敝邑之君,有母弟不能教诲,以恶大国,请黜之,勿使与政事,以称大国。”

秦王乃喜,受其币而厚遇之。

(选自《战国策•赵策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
B.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
C.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
D.以秦之强得宁邑/以制齐/赵诸侯皆贺/吾往贺而独不得通/此必加兵/我为之奈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虚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君”是臣下在别国面前对本国国君的谦称。
B.“币物”指昂贵的礼品。币是礼品的代称,古代的玉、帛、圭、璧等统称币。
C.“平原君”即赵胜,与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号称战国四君子。
D.“受命”指听从号令,指甘愿接受赵国的领导。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谅毅在赵国的地位并不高,但是在出使秦国的时候,不辱使命,成功地完成了赵王交给他的任务。
B.谅毅随机应变。在拜见秦王的时候,他答应处处听秦王的话;但是在秦廷上,他又能处处维护赵国的利益,不被秦王所左右。
C.谅毅做事情为对方着想。当秦王提出杀掉赵豹、平原君的要求时,他认为这样做之后,会伤了叶阳、泾阳君的心,秦王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打消了杀赵豹、平原君的想法。
D.谅毅能看清秦强赵弱的事实。他巧妙地打消了秦王要杀平原君的念头,但是不得不接受秦王提出的不再让这两个人从政的建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若无罪,愿大王无绝其欢;若使有罪,愿得请之。
②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成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B.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   (谢:谢绝。)
D.图而匕首见(穷:穷尽。)
【小题2】下列各句中无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王必说见臣B.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秦王还柱而走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小题3】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踞以骂B.又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小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①荆轲笑武阳   ②野有麦场
B.①已,无可奈何   ②克,公问其故
C.①轲自知事不   ②更互用之,瞬息可
D.①而燕国棱之耻除矣   ②图穷而匕首
【小题5】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荆轲和
A.又前为歌B.秦王惊,自引起,绝袖
C.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山不加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