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4分,每小题2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戮力攻秦 (合力) ②范增数项王 (眼睛)
击沛公于坐 (因此)    ④而听细说  (小人的谗言)
入前为寿 (你) ⑥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A.② ⑤B.① ②C.⑤ ⑥D.③ ④
【小题2】下列句中与“项王按剑而跽”中“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B.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C.拔剑切而啖之D.劳苦而功高如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05 04:03: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
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之势成,楚国之形危;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弃忿悁之节,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弊也。愿公择一而行之。 
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
①  衡秦:与秦国连横。“衡”,通“横”。指六国东西联合共同侍奉秦国。
②  悁(yuān):作愤恨之意。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保守聊城,不敢归    保守:保卫、守住
B.不耻身在缧绁之中 缧绁:累赘、牵累
C.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烛:照、照耀
D.欲归燕,已有隙 隙:隔阂,裂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E.  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潦水尽而寒潭清
F.  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有鸟焉,其名为鹏
G.  上辅孤主以制群臣/倚南窗以寄傲
H.  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鲁连说服燕将放弃聊城的一组是:(  )
①聊城人或谗之燕 ②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  ③于齐久存,又一计也
④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⑤故去感忿之愿,立终身之名 ⑥恐已降而后见辱
A.①②⑤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I.  齐国久攻聊城不下,鲁连将写好的信绑在箭上射给城中的燕将。
J.  鲁连指出齐军对聊城势在必得,预见燕将无法继续守城。
K.  鲁连又勾画出燕将班师回国,得以确立功名的美好前景。
L.  管、曹二士的非凡事迹使得燕将羞愧难当,最终只好自杀了。
【小题5】用“/”给句子①断句,把②③④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2分)
② ②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3分)
③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2分)
④ 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3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题目(选择题每题1分,翻译每题3分。共21分):
(一)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第2页 共5页
(二)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
【小题1】下列画横线的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且君尝为晋君矣赐:赏赐B.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扩展、延伸
C.士皆目瞋:眼睛斜视的样子D.於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就车:跟着车子跑
【小题2】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夜缒而出,见秦伯。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大王来何操?D.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
【小题3】 下列各组句子,画横线的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阙秦以利晋,唯君图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焉用亡郑陪邻具告
C.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还荆轲知太子不忍,遂私见樊於期
D.朝济夕设版焉于是荆轲遂就车
【小题4】与例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烛之武)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大礼不小让B.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为?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D.今太子迟之,请别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2分)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初,武为淮阳王十年,而梁王胜卒。其明年,徙淮阳王武为梁王。
梁王二十五年复入朝,是时上未置太子也,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
其春,吴楚齐赵七国反。吴楚先击梁棘壁,杀数万人。梁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
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馀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亲故。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后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于景帝,窦太后义格,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以事秘,世莫知。乃辞归国。
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十馀人。逐其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王,逐贼,果梁使之。乃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进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上由此怨望于梁王。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
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忽忽不乐。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孝王恶之。六月中,病热,六日卒,谥曰孝王。   
(节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从容言曰平静的样子
B.以距吴楚抵御
C.大治宫室管理
D.阴使人刺杀袁盎及他议臣暗中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太后亲故以事秘,世莫知
B.迎梁王于关下拟于天子
C.上疏因留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
D.梁之侍中公孙诡之属
【小题3】(小题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孝景帝猜忌梁王的是
①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②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 
③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  ④窦太后义格 
⑤天子意梁王,逐贼    ⑥上疏欲留,上弗许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年,皇上同梁王刘武一起宴饮,说去世后要把皇位传给梁王,梁王连忙说不敢当。孝景帝虽然知道这不是真心话,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B.吴楚齐赵等七国起兵反叛朝廷。梁孝王亲自在雎阳守城,派韩国安、张羽等为大将与吴楚对抗。最终吴楚等叛军被击灭。梁王被赏赐可以使用天子的旌旗。
C.梁王入朝,表达了想留在长安的愿望,得到皇上的允许。梁王在宫中侍奉景帝同乘一辇,外出同乘一车游猎。
D.梁王在暗杀事发后,让公孙诡、羊胜自杀,并交出他们的尸体,皇上由此怨恨梁王,但是又对他有所期望。
【小题5】(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吴楚破,而梁所破杀虏略与汉中分。
    
②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孝王恶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尝为晋君矣    赐:恩惠。
B.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C.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得脱矣    幸:侥幸。
D.王必无人,臣愿璧往使 奉:奉命。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 ②拜为上卿,勇气闻于诸侯。
B.①若亡郑而有益君   ②赵尝五战
C.①今君亡赵走燕     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D.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小题3】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蚓无爪牙之利B.而君幸于赵王
C.君何以知燕王D.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小题4】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退秦师》一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B.《烛之武退秦师》一文通过烛之武的语言,既表现了他能言善辩、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特点,又说明他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从他的话语中可知,晋国的实力比秦国强。
C.《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一文,主要是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
D.“完璧归赵”一节,在写蔺相如出使前,先借缪贤之口对其作了介绍,这不仅从侧面表现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也为下文写蔺相如作了铺垫。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