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粱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邸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马未可以儒生说也。”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生所诚者。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郦生言其弟郦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郦生常为说客,驰使诸侯。
(节选自《史记·生陆贾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
B.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
C.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
D.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里中指同里的人里是古代地方行政组织,自周朝始,后代多因之,其制不一,或二十五家为一里,或五十家为一里,甚至有一百家为一里 |
B.在我国古代社会,人们称读书人(知识分子)为“儒”或“儒生”。“儒冠”是指儒生戴的帽子,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但不一定有特定社会地位。 |
C.传舍原为战国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客有上、中、下之分,舍也分传舍、幸舍、代舍。 |
D.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是年长者称后辈或同相称的蔑称。而文中的“竖儒”和《鸿门宴》中 “竖子不足与谋”中的“竖子”也为对人的蔑称。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郦食其爱好读书静观时局变化。他喜欢读书,在陈胜、项粱等人反秦起义时,有诸多将领经过高阳,但他听说这些人的为人后,就深居简出隐藏起来不去逢迎这些人。 |
B.郦食其家境贫寒,为人疏阔狂放。他家境贫寒,穷困流倒,没有能供得起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但因他身居要职且生性狂放,所以县中的贤士和豪强都不敢随便役使他。 |
C.郦食其出语不凡,受到沛公赏识。他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迅速转变了最初轻视的态度,后来又主动问计,并立即采纳了他夺取陈留县的意见;他后来被赐广野君的称号。 |
D.郦食其能言善辩,屡屡游说诸侯。他谈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后,沛公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饭来,让他进餐;后来他常常担任说客,以使臣的身份,奔走于诸侯之间。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2)郦生言其弟郦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