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2)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
(3)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子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3-17 06:24: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桓公自莒反于齐,使鲍叔为宰,辞曰:“臣,君之庸臣也。君加惠于臣,使不冻馁,则是君之赐也。若必治国家者,则非臣之所能也。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枹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桓公曰:“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钩,是以滨于死。”鲍叔对曰:“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桓公曰:“若何?”鲍子对曰:“请诸鲁。”桓公曰:“施伯,鲁君之谋臣也,夫知吾将用之,必不予我矣。若之何?”鲍子对曰:“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桓公使请诸鲁,如鲍叔之言。
庄公以问施伯,施伯对曰:“此非欲戮之也,欲用其政也。夫管子,天下之才也,所在之国,则必得志于天下。令彼在齐,则必长为鲁国忧矣。”庄公曰:“若何?”施伯对曰:“杀而以其尸授之”庄公将杀管仲,齐使者请曰:“寡君欲亲以为戮,若不生得以戮于群臣,犹未得请也。请生之。”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国语·管仲对桓公以霸术》,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B.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C.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D.使人请诸鲁/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则予我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桓公,此处指齐桓公,齐是国号,公是爵位,而桓是谥号。国君加谥称公带有尊称性质,如鲁庄公。
B.国家,王、侯封地大的叫邦,小的叫国;家,通常指称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即卿大夫或士大夫的采地食邑。
C.枹鼓,这里指的是战鼓。枹,就是击鼓所用的槌。后世有成语“枹鼓不鸣”比喻政通人和,社会秩序安定,没有冤假错案。
D.管仲,名仲,字夷吾。字是古代中国人在名字之外,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夷吾在这里表德行美好之意。
【小题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桓公回国坐稳君位后,随即任命鲍叔牙为太宰辅佐自己。鲍叔牙却历数自己的不足加以推辞,同时极力举荐管仲。
B.鲍叔牙举荐管仲的过程中,历数管仲在得民心、理国家、讲忠信、制礼法和治军队等五方面的才能,桓公未被说服。
C.齐桓公对管仲辅助公子纠且曾用箭射杀自己一事耿耿于怀,鲍叔牙以各为其主的理由,成功说服了齐桓公捐弃前嫌。
D.施伯一眼便看穿齐桓公想把管仲带回国的真正目的,认为这将更会严重威胁到鲁国,因而他一再坚持就地处死管仲。
【小题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为其君动也。君若宥而反之,夫犹是也。
(2)于是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蹶而死。”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 曰:“收乎?”曰:“未也,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扁鹊仰天叹曰:“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中庶子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扁鹊曰:“苹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太子未死也。”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节选自《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于外,则为中害暴:突然。
B.病应于大表见:体现,反映
C.扁鹊乃使弟子子阳针砥石厉:厉害。
D.以熨两胁下更:交替,轮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当闻其耳鸣鼻张
蟹六跪二螯
B.中庶子乃扁鹊言人报虢君
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C.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
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棉、允等之慢
D.使子豹为五分之熨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谢客就车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现扁鹊医术高明的一组是 (   )
①邪气畜积而不得泄。    ②闻太子不幸而死,臣能生之。    ③闻病之阴,论得其阳。
④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    ⑤有间,太子苏。    ⑥但服汤二旬而复故。
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扁鹊看到虢国都城里忙于举办祈祷求神的活动,所以到宫廷门前向中庶子打听太子得了什么病。
B.扁鹊自告奋勇要救活暴病而死的虢太子,别人不相信,扁鹊进去诊视,虢太子耳鸣鼻张,身体还没变冷。
C.扁鹊指出太子只是昏迷而已,他用了针、熨和服药等一系列方法进行医治,使虢太子苏醒过来,身体也逐渐复原。
D.扁鹊十分实事求是,认为太子本身就有活过来的生机,他不过促使他恢复健康罢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2)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
(3)故天下尽以扁鹊能生死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壬寅朔,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薨。其子殿中侍御史缄与抱真从甥元仲经谋,秘不发丧,诈为抱真表,求以职事授缄;又诈为其父书,遣裨将陈荣王武俊假货财。武俊怒曰:“吾与乃公厚,欲同奖王室耳,岂与汝同恶邪!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使荣归,寄声质责缄。

昭义步军都虞候王延贵,汝州梁人也,素以义勇闻。上知抱真已薨,遣中使第五守进往观变,且以军事委王延贵。守进至上党,缄称抱真有疾不能见。三日,缄乃严兵诣守进,守进谓之曰:“朝廷已知相公捐馆,令王延贵权知军事。侍御宜发丧行服。”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守进召延贵,宣口诏令视事,趣缄赴东都。元仲经出走,延贵悉归罪于仲经,捕斩之。诏以延贵权知昭义军事。

秋,七月,壬申朔,以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名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闻虔休为留后,意不平,表请以磁、邢别为一镇。昭义精兵多在山东,谊厚以悦之。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临守将夏侯仲宣以城归虔休,虔休遣磁州刺史马正卿督裨将石定蕃等将兵五千击州;定蕃帅其众二千叛归谊,正卿退还。诏以谊为饶州刺史,谊不行;虔休自将兵攻之,引水以灌城。九月,王虔休破元谊兵,进拔鸡泽。

(节选自《唐纪五十一》)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B.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C.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D.缄愕然/出/谓诸将曰/朝廷不许缄掌事/诸君意如何/莫对/缄惧/乃归发丧/以使印及管钥授监军。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遣裨将陈荣王武俊假货财   诣:指使
B.吾与乃公厚 善:交好
C.令王延贵权军事   知:主持
D.缄赴东都 趣:催促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缄为了继承节度的职位,不仅没有将父亲去世的消息公之于众,反而伪造了父亲的表章。王武俊为人正直,不肯与李缄狼狈为奸,并让陈荣回去,口头传达他对李缄的质问与责备。
B.王延贵本是昭义步军都虞候,当德宗知道李抱真已死,便派遣中使第五守进前去观察形势的变化。李缄害怕了,交付了重要物件。第五守进口头宣布诏旨,命令王延贵主管事务。
C.德宗任命王延贵为昭义留后,赐给他新的名字,叫王虔休。昭义行军司马、摄州刺史元谊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心中愤慨不满。石定蕃也不满王虔休,于是,率领他的部众二千人叛变,归降元谊。
D.德宗颁诏任命元谊为饶州刺史,元谊不肯前去就任。王虔休亲自领兵攻打元谊,还引来水淹灌州城。九月,王虔休打败元谊的兵马,进军攻克鸡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乃公已亡,乃敢不俟朝命而自立,又敢告我,况有求也!
(2)昭义精兵多在山东,谊厚以悦之。上屡遣中使谕之,不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巨鹿之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巨鹿城①。
楚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悦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②。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③;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④。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①巨鹿城:古县名,治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③承其敝:承,趁;敝,疲惫。④枝梧:抵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战胜则兵罢 罢:通“疲”,疲劳。
B.故不如先斗秦赵    斗:使……相斗。
C.立项羽为假上将军  假:假扮,充当。
D.救巨鹿者十余壁    壁:营垒,军营。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 呼声动天/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 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 而前莫敢仰视。
B.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 项羽召见诸侯将/ 入辕门/ 无不膝行而前/ 莫敢仰视。
C.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楚兵呼声动天/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 已破秦军项羽召见/ 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 而前莫敢仰视。
D.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 呼声动天/ 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 无不膝行而前/ 莫敢仰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义认为项羽有勇无谋,引起了项羽的不满,于是项羽假托楚怀王的命令,杀死了宋义。
B.宋义率部抵达安阳后,停留不前。他对项羽攻打秦军的建议并不采纳,甚至说“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者一律斩首。
C.宋义名为救赵,“久留不行”,不戮力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借机徇私,的确不能统领一军。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的决心,无不以一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国的军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2)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3)当是时,楚兵冠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