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鞫武曰:“燕有 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 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诺。”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
【小题1】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 太傅交于田先生因:通过、经由。
B.太子 避席而请曰避席:离开座席。
C.而教之曰幸:希望。
D.愿足下急 太子过:拜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古代的官职名,和太师、太保一起,位列“三公”,文中的“太傅”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傅一般认为就是太子的老师。
B.文中“韩、赵、魏”与燕、齐、秦、楚,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韩、赵、魏是春秋末期“三家分晋”而来,这里的“晋”,就是《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国。
C.“左右”有多种含义,可以是方位词,指左和右两边;也可以是名词,指身边跟随的人。文中是后一个意思。
D.《战国策》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课文《荆轲刺秦王》就节选自《战国策》。
【小题3】下列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描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故事。
B.鞠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鞠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却相同。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行事又有些多虑的人物。
D.田光自杀全是因为太子的叮嘱——“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06 06:06: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选出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死而湮没不足道者B.共其乏困
C.秦伯说D.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3分)
A.焉用亡郑以邻陪:增加B.朝而夕设版焉济:救济
C.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夜,缒出秦以城求璧赵不许
B.其无礼于晋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C.惟君图生也幸
D.吾还也哀斯墓之徒有石也而为之记
【小题4】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求人可使报秦者B.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C.以其无礼于晋D.恐年岁之不吾与
【小题5】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相同的一项(   )
例:济而夕设版焉
A.梁君臣之首B.素留侯张良
C.吾得事之D.则思江海百川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完成文后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壮也 是寡人过也
B.子亦有不利   用亡郑以陪邻
C.国危 今老,无能为也已
D.今急求子     夜缒
【小题2】选出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与例句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   )
例:晋函陵
A.秦伯说,与郑人B.焉用郑以陪邻
C.济而夕设版焉D.越国以鄙
【小题3】选出下列各组加横线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组(  )
A.共其乏困 邻之,君之薄也
B.既东郑 若不
C.缒而出 与郑人
D.越国以远    失其所
【小题4】选出加横线字解释不当的一项(   )
A.夫人之力(如果没有)
B.人之力而敝之(依靠)
C.又欲其西封(扩张)
D.以乱整(改变)
【小题5】选出下列各句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
例:是寡人之过也。
A.佚之狐言于郑伯B.夫晋,何厌之有?
C.以乱易正,不武。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小题6】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晋,何之有?    厌:满足
B.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C.君图之   唯:只有
D.敢以烦执事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您
【小题7】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小题8】文言文中烛之武为什么能说服秦伯?请简要概括两点理由。
【小题9】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同类题5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4分)
膑生阿鄄之间,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召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孙子筹策庞涓明矣,然不能蚤救患于被刑。……悲夫!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黥:脸上刺字。②趣:通“趋”,趋向,奔赴。
③白:刮去树皮使白木露出。④筹策:谋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去:离开。
B.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蹶:受挫折,折损。
C.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期:希望。
D.见白书,乃钻火烛之烛:照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② 吾其还也
B.① 遂成竖子之名②是寡人之过也
C.①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②乃令秦武阳为副
D.①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② 以其无礼于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膑精通兵法,善于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指挥作战常常智胜敌手,深得齐将田忌重用。在马陵之战中,他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大破魏军,名扬天下。
B.庞涓曾与孙膑同学兵法,后来做了魏惠王的将军,因嫉恨孙膑,设计断其双足。在马陵之战中,庞涓在消灭齐军士卒过半的情况下,终因过于自信,兵败自刭。
C.马陵之战可以说是一场心理战争。孙膑紧紧抓住魏军凶悍勇猛,一向瞧不起被称为胆小怯弱的齐兵的心理,精心策划,巧设埋伏,终于计胜庞涓。
D.本文通过马陵道智斗庞涓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孙膑过人的智谋和卓越的战略战术思想。他的《孙膑兵法》为后世传诵,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著作。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5分)
①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3分)
译:   
②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2分)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