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楚怀王拘张仪

楚怀王拘张仪,将欲杀之。靳尚为仪谓楚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之无秦也,楚必轻矣。”又谓王之幸夫人郑袖曰:“子亦自知且贱于王乎?”郑袖曰:“何也?”尚曰:“张仪者,秦王之忠信有功臣也。今楚拘之,秦王欲出之。秦王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丽习音者,以欢从之;资之金玉宝器。奉以上庸六县为汤沐邑,欲因张仪内之楚王。楚王必爱,秦女依强秦以为重,挟宝地以为资,势为王妻以临于楚。王惑于虞乐,必厚尊敬亲爱之而忘子.子益贱而日疏矣。”郑袖曰:“愿委之于公,为之奈何?”曰:“子何不急言王,出张子。张子得出,德子无已时,秦女必不来,而秦必重子。子内擅楚之贵,外结秦之交。畜张子以为用,子之子孙必为楚太子矣,此非布衣之利也。”郑袖遽说楚王出张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内楚之贵 占据、占有
B.郑袖说楚王出张子  立刻、马上
C.子无已时 道德、修养
D.愿之于公 托付、拜托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距关,毋诸侯 子擅楚之贵
B.欲张仪内之楚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得遍观群书
C.秦女依强秦以为重,挟宝地以为资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D.王惑虞乐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靳尚想方设法救张仪是出于对楚国的国家利益和郑袖的宠妃地位考虑的。
B.战国纵横家张仪为秦破从连横得罪了不少国家,所以经常有生命危险。这次是险些在楚国丧命,幸好有靳尚搭救。
C.郑袖从自身利益出发听信了靳尚的话,也要去说服楚王释放张仪。
D.靳尚拐弯抹角地说张仪会送来漂亮的秦女,会使郑袖失宠这样的事实来说服郑袖,郑袖为了不失宠于楚王,只得搭救张仪。
【小题4】翻译句子。
(1)天下见楚之无秦也,楚必轻矣。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0 09:16: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背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下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郡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仪。”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踦区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史,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②踦 区:同“崎岖”。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亲戚:父母
B.如反覆手耳反覆:翻转
C.人众车舆:众多
D.政一家由:如同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原本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委托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带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小题4】(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3)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右手持匕首之揕:刺
B.尽失其度:制度
C.皆殿下陈:排列
D.八创被:受
【小题2】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千金之资物币:礼品
B.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谢:道谢
D.图而匕首见穷:穷尽
【小题3】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而起③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
②乃其匕首提秦王④乃引其匕首秦王
A.两个“引”字相同,两个“提”字不同
B.两个“引”字相同,两个“提”字也相同
C.两个“引”字不同,两个“提”字相同
D.两个“引”字不同,两个“提”字也不同
【小题4】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故荆轲逐秦王②而乃手共搏之
③侍医夏无且其所奉药囊提轲④遂拔击荆轲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小题5】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A.秦王刚绕过柱子逃走,士兵们惊慌急追,不知道怎么办。
B.秦王正绕着柱子跑,士兵们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
C.秦王刚绕过柱子逃走,仓促之间,惊慌急追,不知道怎么办。
D.秦王正绕着柱子跑,仓促之间,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办。
【小题6】下列对“易水诀别”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了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小题7】结合选文内容分析荆轲形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二)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三)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距关,毋内诸侯
C.失其所与,不知D.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小题2】下列各句中对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邻 陪:加倍B.秦时与臣   游:交往
C.因人之力而之 敝:破旧D.秦之遇将军,可谓矣 深:与“浅”相对
【小题3】选出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吾属今为之虏矣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小题4】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小题5】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词类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缒而出B.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C.樊於期乃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小题6】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娶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於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璧焉。公子受飧返璧。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重耳,重耳敢不拜?”
狄人归季隗于晋,而请其二子。文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赵姬请逆盾与其母,子余辞。姬曰:“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固请,许之。来,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子,而己下之。  (选自《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浴,而视之。迫近
B.怀与安,实败名留恋
C.乃馈盘飧,璧焉。放置
D.君称所以佐天子者重耳命令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于其身,耻师焉(《师说》)
以告,杀之(《邵公谏厉王弭谤》)
B.乃馈盘飧,寘璧(《重耳之亡》)
又如是而嫁,则就木(《重耳之亡》)
C.告姜氏(《重耳之亡》)
秦晋,匹也,何卑我 (《重耳之亡》)
D.闻之者,吾杀之矣(《重耳之亡》)
若壅其口,与能几何?(《邵公谏厉王弭谤》)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3分)
(2)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匜沃盥,既而挥之。(3分)
(3)得宠而忘旧,何以使人?必逆之!(2分)
【小题4】请简要概括选文中女子的突出品质(选择其中3位概括即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