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燕昭王收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净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缗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燕策》)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而后息趋:疾走
B.诎而事之指:意愿
C.安事死马而五百金捐:捐助
D.士争燕凑:奔赴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齐孤之国乱或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有千金求千里马者余船次俱进
C.涓人言君曰零丁孤苦,至成立
D.死马买之五百金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子都是燕昭王诚招天下贤士做法的一项是()
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   ②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 ③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
④为隗筑宫而师之⑤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   ⑥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
A.①④⑤B.①②⑥C.②⑧④D.③⑤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各旬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即摆出悬而未决的主要矛盾:初践君位,副、力少,急于招贤强国以报血仇。
B.郭隗先生悠悠然指出“帝者”、“王者”、“霸者”、“亡者”与臣僚相处的不同心态,其高下自见。
C.郭隗先生为了确保自己顺利地走到燕国历史舞台上,欲擒故纵,从容讲出“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的道理。
D.郭隗先生的一番话为天下贤士的接踵而至铺好了道路,文章结尾用贤人云集于燕的史事,呼应了郭隗先生讲述涓人故事的用意。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5分)
②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5-11-27 10:42: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夫晋,何之有?   厌:满足
B.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乏困:缺乏的东西
D.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小题2】下列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晋函陵
A.若郑而有益于君B.秦伯说,与郑人
C.越国以鄙D.且君尝为晋君
【小题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一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请客的主人 行装B.招待过客的主人 使者
C.请客的主人 使者D.招待过客的主人 行装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
A.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晋国把城池划过去给秦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列各句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邻之厚,君之薄也
B.何厌之有
C.群臣侍殿上者
D.君安与项伯有故
【小题2】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佚之狐和子犯分别为郑国大夫和晋国大夫。大夫是古代官职名称,各朝代大夫的职能和级别多有不同。
B.“寡人”是在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
C.“侯”“伯”是古代爵位称呼,西周春秋时期爵位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级。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它也是二十四史之首,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小题3】下列各项中,对第三段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烛之武充分陈述了秦、晋、郑之间的三角利害关系,准确、深刻而又独到,他的成功之处在于,恰当地把握了当时当地的国情、人情,准确地利用了对方心理,恰如其分地引导了秦伯的思路。
B.烛之武游说秦伯运用了高超的攻心术:首先,坦言知亡,避其锐气;欲扬先抑,以退为进;其次,阐明利害,动摇秦君——亡郑只对晋有利;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C.烛之武游说的成功还取决于语言的得体。一个面临亡国之危的小国使臣,面对大国的君主,本是求人,却能够不卑不亢,从容辞令,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可谓是有理有利有节有体,从而出色地完成了游说使命。
D.烛之武对秦、晋两国关系和矛盾了如指掌,他见秦穆公之后,只字不提郑国利益,在以“利”攻其心理,以“害”巧析形势的同时,始终不忘离间两国关系,始终用历史事实赤裸裸地挑拨秦晋关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公子①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①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注:①公子:信陵君,魏公子无忌。②夫人,平原君的妻子,是信陵君的姐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从此:自此以后B.公子妄人耳 妄人:狂妄的人
C.平原君乃免冠谢 免冠:脱下帽子D.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面目:脸色、面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故负魏王而救赵,称平原君 诚宜开张圣听,光先帝遗德
B.今平原君以为羞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平原君闻之,谓大人曰 问其深,则好者不能穷也
D.有敢魏王使通者,死 臣请王言乐
【小题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 指代魏公子“从此两人游,甚欢”
B.以无忌从之游,尚恐不我欲也 指代“毛公”、“薛公”
C.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指代“秦日夜出兵东伐魏”
D.平原君门下闻之 指代平原君“固留公子”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子天下无双”的一组是( )(3分)
①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②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③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④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⑤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⑥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⑥ D.③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信陵君思贤若渴,他悄悄步行往见身处“博徒卖浆者流”的毛公、薛公,并成了了二人的真正朋友。
B.信陵君所见的毛公、薛公被平原君斥为荒唐之人,这使信陵君改变了对平原君的看法,并整装离他而去。
C.信陵君礼贤下上的行为感动了平原君的门客,他们纷纷离开自己的主人而投奔到信陵君的门下。
D.魏国危急,魏王使使往请信陵君,众多门客都不敢劝其归魏,只有毛公、薛公以大义相劝,使他离赵救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解释文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既:    。 陪:
行李: 。 肆:  
【小题2】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
(1)缒而出,见秦伯
(2)既东
【小题3】下面译句有误的一句是(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译句:如果灭亡了郑国而对您有利,那就拿亡郑之事来麻烦您了。
B.夫晋,何厌之有?
译句:晋国有什么可讨厌的呢?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译句:如果不使秦国侵损,那要到哪里获取土地呢?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句:使秦国受损而使晋国得利,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小题4】从文中看,烛之武见秦伯的一番话很有策略,先用“越国以鄙远”说明亡郑的结果是 ,再用“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说明  。然后又从秦晋联盟说起,用晋的“朝济而夕设版焉”说明   ,最后又用“夫晋,何厌之有?”引出 。这番话的结果便是“秦伯说,与郑人盟。”(可用自己的话或用原文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