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二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于、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驻,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己_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夭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欧阳修《伶官传序》)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二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徘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庄宗皆许以为刺史。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B.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C.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D.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牢,是指古代祭祀用羊、牛各一头。古人又把羊叫“少牢”。
B.告庙,指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C.俳优,是指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指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D.杂戏,是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歌舞戏、傀儡戏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盛衰之理,由于人事。全文以“盛衰”二字贯穿始终,从“盛”“衰”两方面,围绕着“人事”进行层层深人的对比论述:
B.《伶官传序》和所节选的《伶官传》片断,都意在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意味十分深长,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普遍性。
C.庄宗在安定天下之前,牢记晋王遗命,出师、征战以三矢励志,大告成功,还矢于先王。态度恭谨,意志坚定,的确可称得上“忧劳”。
D.庄宗最后身死国灭,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但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在于他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了忧劳可以兴国的道理。
【小题4】把文中両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故?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20 11:09: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 ,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小题1】下面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国以远,君知其难也。    鄙:当作边邑
B.失其所与,不。    知:通“智”
C.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扩张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外出的行李
【小题2】下列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阙秦利晋,唯君图之----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美于徐公
B.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位尊无功,奉厚而无劳
C.不可。微夫人力不及此---- 燕、赵、韩、魏闻,皆朝于齐
D.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亦去之----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
【小题3】秦晋郑三国的地理位置是烛之武立论的根据之一,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秦晋围郑”可见郑国处在秦国和晋国之间
B.“越国以鄙远”,可知郑国与秦国不相邻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说明秦国在郑国的西面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可推知晋国在郑国之西,秦国又在晋国之西。
【小题4】烛之武从围郑对秦、晋的利害关系劝说秦穆公退兵,下列各句全都表明“阙秦以利晋”的一组是(  )
①、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②、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④、邻之厚,君之薄也。⑤、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⑥、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⑦、夫晋 ,何厌之有?⑧、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A.①②④⑧B.②③⑤⑦C.③④⑧D.④⑤⑥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敢以烦执事。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同类题4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有的是多音字,有的是异读字 ( 古音异读、通假异读、破音异读 ) ,请按多音字和各种异读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a . 荆轲和而歌
b .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
c . 汝识之乎
d . 为变徵之声
e . 噌 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f .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g . 沛公欲王关中 h . 君子生非异也
i .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
A.a / bde / cfh / giB.ac / bf / deg / hi
C.ad / be / cfh / giD.ag / bc / edh / fi
【小题2】与例句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又前而为歌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C.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小题3】选项中的“而”与例句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荆轲和而歌
A.又前而为歌。
B.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C.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进。
D.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小题4】与“太子及其宾客知其事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小题5】对下面几篇文章的标题作两次筛选,每次选出不同于其他几篇的一项
A.《赤壁之战》
B.《唐睢不辱使命》
C.《窦娥冤》
D.《邹忌讽齐王纳谏》
E. 《荆轲刺秦王》
【小题6】对选段句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和宾客都“白衣冠”送行,说明这是非常悲壮的生离死别,以示任务重大和艰巨。
B.“为变徵之声”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歌声,创造了悲怆的氛围。
C.“复为慷慨羽声”由悲哀转向激昂,同仇敌忾。给壮士以信心和力量。
D.这个场面描写,是全文情节的高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特:只,不过
C.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D.怀其璧,从径道亡亡:丢失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C.大王必欲急臣
D.乃使其从者衣褐
【小题3】下列各句没有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3分)
A.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B.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
C.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