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图及“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1951—1997年该地区年平均温度、水稻种植面积及单产的变化图”。
(1)据图中信息判断①、②、③三地适宜的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
、
。
(2)结合调水地区自然、人文特征的差异说明“北水南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根据材料二,说明该地区水稻生产的变化,并简述其原因。
(4)图中②地区主要灾害有洪涝、干旱及_______________等类型,并说明该地区应采取的主要防灾措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0-05-29 10:47: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左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地形图,右图东北地区交通图。甲地区居民并不嗜辣,却是我国重要的辣椒生产地和集散地。近年来,该地区辣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辣椒是重要的蔬菜和调味品,对水分条件要求高,它既不耐旱也不耐涝,适合比较干爽的空气条件。辣椒种植和加工很大程度依靠农民的手工劳动。
材料二 韩国有食泡菜、辣酱的习惯。但近年来韩国辣椒产量持续降低,需从国外进口辣椒。甲地的辣椒占韩国进口量的80%。
材料三 地下水库是利用地壳内的天然储水空间,如地下裂隙、冲积扇等储存水资源的一种地下水开发工程。用地下水库蓄水就是在地下水库中打井取水,腾出地下空间,再通过人工补卜给办法把地表水引入地下,补充水量。
(1)分析甲地辣椒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甲地辣椒远销韩国的原因。
(3)有人提出在甲地修建地下水库,请分析其合理之处。
同类题2
下面的左图和右图分别是某国不同地区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和夏半年(5月至10月)耕地播种面积占本地区耕地总面积比重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导致左图中Ⅰ、Ⅱ两区域耕地播种面积比重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水源
D.土壤
【小题2】图中Ⅱ区域冬、夏半年耕地播种面积比重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市场
D.劳动力
同类题3
下图是印度半岛局部地区略图。图示区域沿海平原为水稻种植区,德干高原为小麦种植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沿海平原地区夏季气候特点是
A.高温多雨
B.高温少雨
C.低温多雨
D.低温少雨
【小题2】图中水稻种植区的传统生产特点是
A.商品率高
B.科技水平高
C.机械化水平高
D.单位面积产量高
【小题3】导致该区域农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市场
D.交通
同类题4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图中甲山脉的地理意义。
(2)描述图中铁路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如此分布的原因。
(3)近年来,图中乙地区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条件优势,使瓜果等种植得到了迅猛发展。分析图中乙地区发展瓜果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同类题5
我国地域辽阔,众多的江河滋润土地、哺育生灵,形成各不相同的地理环境,判读下面甲、乙、丙三幅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河的名称:①
;②
;③
。三图中,水能资源最为集中的是
图。
(2)甲地在农业开发利用上的优势是
;劣势是
。
(3)请对乙图的生态环境保护提几点建议。
(4)三地相对而言,丙地自然环境保存较完好,其原因是什么?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