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曾文正公①与左季高②相国同乡,相友善,叉属姻亲。粤逆猖獗.蔓延几遍天下,公与左相戮力讨贼,声望赫然。比贼既荡平,二公之嫌隙乃大构。盖金陵攻克,公据诸将之言,谓贼幼逆③洪福填,已死于乱军中。顷之,残寇窜入湖州,左公谍知幼逆在内,会李相之师环攻之,而疏陈其事。公以幼逆久死,疑浙师张皇其词,大怒,特疏诋之。左公具疏辩,洋洋数千言,辞气激昂,亦颇诋公。皇上知二公忠实无他肠,特降谕旨两解之。未几洪幼逆遁入江西为沈幼丹中丞所获明正典刑天下称快二公怒卒不解遂彼此绝音问。
海昌陈其元,为左公所荐举,公前在安庆时,亦曾辟召之。同治丁卯,谒公于金陵,颇蒙青眼。丁雨生中丞时为方伯,具牍荐陈其元,公批其牍尾日:“曾见其人,夙知其贤,惟系左某所保之人,故未能信”云云。辛未,公再督两江,张子青中丞欲调其元于上海,商之于公,公乃极口赞许。是冬来沪阅兵,称为著名好官,所以奖勖者甚至。闻其元欲引退,特命涂朗轩方伯再四慰留。
后常州吕庭芷侍读新自甘肃归,谒公于吴门,公与言左公致隙始末,谓我生平以诚自信,而彼乃罪我为欺,故此心不免耿耿。公因问左公之一切布置,曰:“以某之愚,窃谓若左公之所为,今日朝端无两矣。”公击案日:“诚然,此时西陲之任,倘左君一旦舍去,无论我不能为之继,即起胡文忠于九原,恐亦不能为之继也。”公殁后,左公寄挽_联云:“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我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选自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杂录类》,有删改)
注:①曾文正公:即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②左季高:即左宗棠,字季高。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③幼逆:伪幼主,洪秀全之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贼既荡平,二公之嫌隙乃大构比:等到
B.左公具辩,洋洋数千言疏:奏疏
C.公于金陵,颇蒙青眼谒:拜见
D.而彼乃我为欺罪:认为……为罪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几/洪幼逆遁/入江西为沈幼丹中丞所获/明正/典刑天下称快/二公怒/卒不解/遂彼此绝音问
B.未几洪幼逆遁入江西/为沈幼丹中丞所获明正/典刑天下/称快二公/怒卒不解/遂彼此绝音问
C.未几/洪幼逆遁入江西/为沈幼丹中丞所获/明正典刑/天下称快/二公怒卒不解/遂彼此绝音问
D.未几洪幼逆遁/入江西/为沈幼丹中丞所获/明正典刑天下/称快二公怒/卒不解/遂彼此绝音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广东的叛贼声势浩大,势力迅速扩散几乎遍布天下,这时曾国藩和左宗棠二人合力讨逆,后来两人声望都很显著,这就使得他们嫌怨隔阂逐渐产生。
B.曾国藩根据众将领的话,以为叛贼伪幼主已死于乱军之中,而左宗棠发现与事实不符,向皇上据实陈述了这件事,曾国藩得知后非常愤怒。
C.丁雨生中丞推荐海昌的陈其元,但曾国藩并不重用,就是因为他是左宗棠所保荐过的人。但后来当陈其元自请辞官时,他还是特意让人抚慰挽留。
D.常州的吕庭芷侍读到吴门拜见曾国藩,曾公这才与他说起过去和左宗棠造成隔阂的始末,并让吕庭芷评价左宗棠的一切事务,随后给予左宗棠以高度的评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残寇窜入湖州,左公谍知幼逆在内,会李相之师环攻之,而疏陈其事。
(2)倘左君一旦舍去,无论我不能为之继,即起胡文忠于九原,恐亦不能为之继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22 04:10: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以谪去,不自得  意:心情
B.乃贾生曰 :诽谤
C.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    秀才:通过科举考试得以在府学、县学读书的人
D.贾生自伤为傅无状    无状:无成绩,没当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贾生具道所以然之状   遗策
B.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 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圣人之所以为圣
D.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B.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C.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D.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南郡太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他到朝中做官。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时,就显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感到不如贾谊,孝文帝也很喜欢他。
C.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成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最终也未被孝文帝采纳。
D.贾谊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向孝文帝辞行后就向长沙出发。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心情也压抑起来。
【小题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以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苗晋卿,上党壶关人,进士擢第。开元二十三年,迁吏部郎中。晋卿性谦柔,选人有诉讼索好官者,虽至数千言,或声色甚厉者,晋卿必含容之,略无愠色。二十九年,拜吏部侍郎。天宝一载春,御史中丞张倚男奭参选,晋卿以倚初承恩,欲悦附之,考选人判等凡六十四人,奭在其首。众知不读书,论议纷然。有苏孝愠者,尝为范阳蓟令,事安禄山,具其事告之。禄山恩宠特异,谒见不常,因而奏之。玄宗大集登科人,御花萼楼亲试,登第者十无一二,而奭手持试纸,竟日不下一字。上怒,晋卿贬为安康郡太守,张倚为淮阳太守。敕曰:“门庭之间,不能训子;选调之际,仍以托人。”时士子皆以为戏笑。天宝三载,转魏郡太守,居职三年。上表请归乡里。既至壶关,望县门而步。小吏进曰:“太守位高德重,不宜自轻。”晋卿曰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及朝廷失守,衣冠流离道路,多为逆党所胁,晋卿潜遁山谷,南投金州。会肃宗至凤翔,手诏追晋卿赴行在,即日拜为左相。既收两京,以功封韩国公,食实封五百户。肃宗晏驾,代宗践祚,诏晋卿摄冢宰。晋卿上表恳辞曰:“臣以昔者天子居丧之时百官听于冢宰者,盖君幼小。又士或墨,时遇金革,岂非衔恤,谓义在断恩。一日之内,万务在中,须达宸聪,始成国政。特乞陛下遵遗命,三日而听政。”上号泣从之。时晋卿年已衰暮,又患两足,上特许肩舆至中书,入阁不趋,累日一视事。永泰元年四月薨。太常议谥曰懿献。初,晋卿东都留守,引用大理评事元载为推官。至是载为中书侍郎、平章事,怀旧恩,讽有司改谥曰文贞。大历七年,令配享肃宗庙庭。
(节选自《旧唐书·苗晋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卿曰/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
B.晋卿曰/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
C.晋卿曰/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
D.晋卿曰/父母之邦/所宜尊敬/大会乡党/欢饮累日而去/又俸钱三万为乡学本/以教授子弟。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苗晋卿主持科考,欺君遭到贬谪。他为了攀附御史中丞张倚,竟然把张倚不学无术的儿子录取为第一名,此事惹怒了玄宗,他被斥责贬官,一时传为笑谈。
B.苗晋卿不忘乡里,出钱资助乡学。他是上党壶关人,对待故土非常恭谨,望见城门即改为步行,与乡亲们数日欢宴,又拿出自己的俸禄作为开办乡学的本钱。
C.苗晋卿三朝为官,名望雅重当时。他活跃于玄宗、肃宗和代宗年间,曾经力辞百官之长;他上年纪后,又得了脚病,入阁不便,皇帝特许他不用快步急走。
D.苗晋卿殁后改谥,有赖元载之恩。谥号是对人功过的评价;苗晋卿当年提携过元载,他去世后,元载感念他,劝说有关部门为他改了一个更为嘉美的谥号。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朝廷失守,衣冠流离道路,多为逆党所胁,晋卿潜遁山谷,南投金州。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以刑徒阴见 阴:暗中
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 再:第二次
C.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客气
D.明日为五万灶 明日:明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赵急,请救于齐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①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    ②人不知而不愠
D.①齐因乘胜尽破其军 ②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刑馀之人不可   ②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③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⑥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
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⑤⑥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并帮助齐国取得重大的军事胜利。
B.在魏国攻打赵国时,田忌按孙膑所说趁机攻打魏国空虚的都城大梁,于是魏军果然去了邯郸,在桂陵与齐军交战,结果被打败。
C.“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是在孙膑充分掌握敌我情况并准确分析的基础上取得的。
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后来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2)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3)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柳宗元传
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móu)。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注释:①郁悼(yù yáo):通“郁陶”,:忧思郁积。 ②丧:灵柩
【小题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笔构思,与古为侔侔:与……相当 匹敌
B.当时流辈咸推之推:推崇
C.王叔文、韦执谊用事用事:使用的事情
D.以男女质钱质:抵押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蕴骚人之郁悼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B.吾与禹锡为执友人方为刀俎
C.胡忍见其若是其孰能讥之乎
D.名动于时不拘于时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柳宗元的为人或其才学的一组是(    )
①下笔构思,以古为侔  ②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③既罹窜逐,涉履蛮瘅  ④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⑤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⑥著述之盛,名动于时
A.①②④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
B.科举成功后,柳宗元被授予校书郎、蓝田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升任为监察御史。
C.柳宗元被贬往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心满怀抑郁的情绪。
D.柳州地方随意买卖男女的风俗很盛行,柳宗元上任刺史后马上革掉这种风俗。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4分)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
⑵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为执友,胡忍见其若是?(3分)

②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3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京,当世,鄂州江夏人。少隽迈不群,举进士,自乡举、部以至廷试,皆第一。时犹未娶,张尧佐方负宫掖势,欲妻以女。拥至其家,束之以金带,礼曰:“此上意也。”顷之,宫中持酒肴来,直出奁具目示之。京笑不视,力辞。出守将作监丞、通判荆南军府事。还,直集贤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吴充以论温成皇后追册事,出知高邮,京疏充言是,不当黜。刘沆请言并斥京,仁宗曰:“京亦何罪?”但解其记注,旋复之。试知制诰。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弼使往见琦,京曰:“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出安抚陕西。神宗立,复为翰林学士。河东麟、府、丰三州,城垒兵械不治,官吏皆受谴。京以先帅本道,上章自劾曰:“使诸路帅臣,知其虽一时脱去,后能侥窃名位者,犹必行法,将不敢复偷惰旷职。”优诏不听。进参知政事。数与安石论辨,又荐刘分攵、苏轼掌外制。安石令保甲养马,京谓必不可行。未几,以资政殿学士知渭州。茂州夷叛,徙知成都府。蕃部何丹方寇鸡粽关,闻京兵至,请降。议者遂欲荡其巢窟京请于朝为禁侵掠给稼器饷粮食使之归。夷人喜,争出犬豕割血受盟,愿世世为汉藩。惠卿告安石罪,发其私书,有曰“勿令齐年知”,齐年谓京也,与安石同年生。帝以安石为欺,复召京知枢密院。京以疾未至,帝中夕呼左右语曰:“适梦冯京入朝,甚慰人意。”乃赐京诏。及入见,首以所梦告焉。哲宗即位,拜保宁军节度使、知大名府。时京已老,改宣徽南院使,拜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年七十四。帝临奠于第,赠司徒,谥曰文简。

(节选自《宋史冯京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
B.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
C.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
D.避妇父富弼当国嫌/拜龙图阁待制/知扬州/改江宁府/以翰林侍读学士召还/知开封府/数月不诣丞相府/韩琦语弼/以京为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别名。名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字用来供社会上的人称呼。
B.延试:也称殿试、御试,是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其制始于唐武则天时,金、元、明、清四代科举考试沿用之。
C.皇后:皇帝的正妻,是后宫众妃子之主。皇后所生之子为嫡子,嫡长子作为太子,是皇位的法定继承人。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京天资聪颖,才华横溢。他在参加乡试、会试、殿试中、连中解元、会元、状元,以至依仗皇宫的权贵张尧佐都想把女儿嫁给他。
B.冯京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河东三州军备废弛,官吏都受到处罚。冯京虽已离任,但上奏章弹劾自己,希望朝廷依法追究,以儆效尤。
C.冯京恩威并重,声名远播。茂州夷人叛乱,冯京率部追击,夷人溃败投降。他奏请朝廷对夷人不咎既往,施加恩惠,让夷人很是感动。
D.冯京坚持己见,敢说敢做。在新旧党争中,他多次与王安石论辩。后来,有人拿安石密信告发,神宗得知安石与冯京不和,对冯京信任有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为宰相,从官不妄造请,乃所以为公重,非傲也
②帝中夕呼左右语曰:“适梦冯京入朝,甚慰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