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以功授惠阳路同知、广东都元帅,守惠州。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日:“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大军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马指挥贵往。规画军饷,置邮驿。寻命真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二十年复致仕,封东莞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卒。
(选自《明史·何真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B.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C.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D.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擢” 在古代官职任命制度中表示“提拔”的意思,与“贬”意思相反。
B.“洪武” 为明代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是明代的第一个年号。
C.“顿首” 中的“顿”是稍停的意思,“顿首”指行礼时头轻轻低下,稍停一会儿,然后抬起。
D.“邮驿” 也称“驿传”,是从早期专人送信演变而来的机构,主要负责递送文书,“步递日邮,马递日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真实大体,顾大局,廖永忠奉太祖之命率领水军攻取广东时,何真到军门献上印章,并登记好所辖郡县的具体情况,奉上书表投降。
B.何真战功卓著,在海寇邵宗愚攻陷广州后,他带兵击退他们,夺回了广州城;在反击熊天瑞的进攻时大获全胜,广东人民依赖何真得以保全。
C.何真富有有正义感。元末盗贼蜂起,他聚集民众保护乡里,十四年,同县之人王成、陈仲玉发动叛乱,他到元帅府状告他们。
D.何真归顺后受到了重用。大军征伐云南时,皇帝命令何真与其子何贵一同前往,不久又任命何真担任浙江布政使。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
(2)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22 04:05: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李陵)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
(选自《汉书·苏武传》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相坐 相坐:坐下
B.主背亲     畔:同“叛”,背叛
C.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厚:关系很好
D.扶辇下除     除:殿阶
【小题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是《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B.黄门驸马指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C.辇是车的一种,秦以后可以称老百姓所乘的车。
D.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因群臣不能直呼天子,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有民族气节。他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在与卫律叛国求荣的无耻嘴脸的对比中凸显。
B.苏武富贵不能淫。卫律用武力威吓苏武失败,便改为劝说,遭到苏武的痛骂与斥责。
C.李陵劝苏武投降,说朝廷法令无常,苏武的安危不可预料,其目的是想告诉苏武他自己投降的原因。
D.卫律与李陵因为身份不同,劝说苏武的方式也不同,前者方式直接,后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袁昂,陈郡阳夏人。年十五,父抃死。昂号恸呕血,绝而复苏,更制服,庐于墓次。昂后与从兄彖同见从叔司徒粲,粲谓彖曰:“其幼孤而能至此,故知名器自有所在。”齐初,起家王俭镇军府功曹史。俭时为京尹,俭于后堂独引见昂,谓昂曰:“卿必居此。”累迁秘书丞,黄门侍郎。丁内忧去职。服未除而从兄彖卒。昂幼孤,为彖所养,乃制期服。人有怪而问之者,昂致书以喻之曰:“尔来三十余年,从兄怜爱之至,无异于已。此恩此爱,毕壤不追。”服阕,除右军邵陵王长史。永元末,义师至京师,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昂独拒境不受命。高祖手书喻曰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昂答曰:“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后建康城平,昂束身诣阙,高祖宥之不问也。天监二年,以为后军临川王参军事。昂奉启谢曰:“臣东国贱人,学行何取,推恩及罪,在臣实大,敢乞辞之。”不许。六年,征为吏部尚书,累表陈让,徒为左民尚书,兼右仆射。十四年,马仙琕破魏军于朐山,诏权假昂节,往劳军。普通三年,为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给鼓吹,给亲信三十人。五年,加左光禄大夫,增亲信为八十人。大同六年,薨,时年八十。初,昂临终遗疏,不受赠谥,并敕诸子不得立志铭。复曰:“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恩,遂得全门户。以此阖棺,无惭乡里。”诏谥曰穆正公。
(节选自《梁书·袁昂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B.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C.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D.根本既倾/枝叶安附/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若同恶不悛/大军一临/诛及三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内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B.吏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C.“诏”表示帝王对臣民的命令,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制、诰、敕、谕等。
D.谥,是人死之后他人给予死者的一种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昂事亲至情。袁昂因父亲离世悲痛欲绝,哀毁过礼,筑庐为父服丧;从兄袁彖又不幸去世,袁昂感念他三十多年的抚育之恩,于是为他着期服守丧。
B.袁昂备受期许。堂叔袁粲认为袁昂年幼丧父却能做到尽心服丧,他日必能获取功名:王俭也因此认为,终有一日袁昂必定可以成为和自己一样的官员。
C.袁昂深受器重。袁昂降梁之后,深受信任,曾代高祖持节前去犒劳军队;他屡受提拔,仕途亨通,高祖还赐他鼓吹的仪仗,并给予他护卫数十人。
D.袁昂谦卑低调。梁高祖命他参谋军务,袁昂认为自己是前朝罪臣,学问品行不佳,婉言谢绝;他临终时上书表示不愿接受追赠和谥号,告诫诸子不立墓志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食人之禄,而顿忘一旦。非惟物议不可,亦恐明公鄙之。
(2)吾释褐从仕,不期富贵,幸遇殊思,遂得全门户。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谢几卿,陈郡阳夏人。曾祖灵运,宋临川内史,父超宗,齐黄门郎,并有重名于前代。几卿幼清辩,当世号曰神童。后超宗坐事徙越州,路出新亭渚,几卿不忍辞诀,遂投赴江流,幸得不沉溺。及居父忧,哀毁过礼。服阕,召补圆子生,齐文惠太子自临策试。太子谓祭酒王俭曰:“几卿本长玄理,今可以经义访之。”俭承旨发问,几卿随事辨对,辞无滞者,文惠大称赏焉。俭谓人曰:“谢超宗为不死矣。”既长,好学,博涉有文采。起家豫章王国常侍,累迁车骑法曹行参军、相国祭酒,出为宁国令,入补尚书殿中郎、太尉晋安王主薄。天监初,除征虏都鄱阳王记室、尚书三公侍郎,寻为治书侍御史。几卿详悉故实,仆射徐勉每有疑滞,多询访之,然常会意便行,不拘朝宪。尝预乐游苑宴,不得醉而还,因谐道边酒垆,停车寨幔,与车前三驺对饮,时观者如绪,几卿处之自若。后以在省署,夜著犊鼻裈,与门生登阁道饮酒酣呼,为有司纠奏,坐免官。寻起为国子博士,俄除河东太守,未满,陈疾解。寻除太子率更令,迁镇卫南平王长史。普通六年,诏遣领军将军西昌侯萧渊藻督众军北伐,几卿启求行,擢为军师长史,加威戎将军。军至涡阳退败,几卿坐免官。居宅在白场石井朝中交好者载酒从之宾客满坐时左丞庾仲容亦免归二人意志相得或乘车游郊野或醉而执鐸挽歌不屑物议。几卿虽不持检操,然于家门笃睦。兄才卿早卒,从子藻幼孤,几卿抚养甚至。及藻成立,历清官公府祭酒、主簿,皆几卿奖训之力也。世以此称之。几卿未及序用,病卒。文集行于世。

(节选自《南史·谢几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宅在白场石井/朝中交好者载酒/从之宾客满坐时/左丞庾仲容亦免归/二人意志相得/或乘车游郊野/或醉而执鐸/挽歌不屑物议/
B.居宅在白场石井/朝中交好者载酒从之/宾客满坐时/左丞庾仲容亦免归/二人意志相得/或乘车游郊野/或醉而执鐸/挽歌不屑物议/
C.居宅在白场石井/朝中交好者载酒从之/宾客满坐/时左丞庾仲容亦免归/二人意志相得/或乘车游郊野/或醉而执鐸挽歌/不屑物议/
D.居宅在白场石井/朝中交好者载酒/从之宾客满坐/时左丞庾仲容亦免归/二人意志相得/或乘车游郊野/或醉而执鐸挽歌/不屑物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策试是古代考试取士时以写策论的方式进行的一种科举考试,有司常就政事、经义等设问,令应试者作答。
B.天监是梁武帝策衍的第一个年号,古代常用年号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方法纪年。
C.博士在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是国家设置的最高学位,后成为学术上精通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秩可指官员的任期,又可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或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考评后有功者俸禄增加,有罪者俸禄减少乃至取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谢几卿博览众书,才思过人。他年幼时聪明有口才,有神童的称号,之后他流畅地回答出祭酒王俭的提问,受到文惠太子的赞赏。
B.谢几卿生性放达,不拘小节。他曾在众人的围观下,买酒与车夫对饮,又曾在夜晚穿着短裤,与门生在阁道中饮酒狂呼。
C.谢几卿关心战事,奏请从军。谢几卿上表诸求随西昌侯萧渊藻北伐,被提拔为军师长史,可惜兵败,他因此获罪免职。
D.谢几卿爱护后辈,家庭和睦。谢几卿抚养自己的独子谢藻十分尽心,谢藻长大自立并能入朝做官,得益于他的鼓励和教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超宗坐事徙越州,路出新亭渚,几卿不忍辞诀,遂投赴江流,幸得不沉溺。
(2)几卿详悉故实,仆射徐勉每有疑滞,多询访之,然常会意便行,不拘朝宪。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①,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②。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予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略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合:会盟。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赞美。
D.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次:排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之记
B.吾尝三仕三逐于君     百姓之不保,为不用恩焉
C.区区之齐在海滨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故论卑易行  卒廷见相如,毕礼归之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3)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3分)
【小题4】虽然孔子并不认可管仲,但太史公却称赞管仲为贤臣,从选文看管仲的治国方法有哪些成功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钟雅,字彦胄,颍川长社人也。雅少孤,好学有才志,举四行,除汝阳令,入为佐著作郎。母忧去官,服阕复职。避乱东渡,元帝以为丞相记室参军,迁振威将军。顷之,转尚书右丞。时有事于太庙,雅奏曰:“陛下继承世数,于京兆府君为玄孙,而今祝文称曾孙,恐此因循之失,宜见改正。又礼,祖之昆弟,从祖父也。景皇帝自以功德为世宗,不以伯祖而登庙,亦宜除伯祖之文。”诏曰:“礼,事宗庙,自曾孙已下皆称曾孙,此非因循之失也。义取于重孙,可历世共其名,无所改也。称伯祖不安,如所奏。”转北军中候钱凤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玘斩之。明帝,迁御史中丞。时国丧未期,而尚书梅陶私奏女妓,雅劾奏曰:“陶无大臣忠幕之节,家庭侈靡,声妓纷葩,丝竹之音,流闻衢路,宜加放黜,以整王宪。请下司徒,论正清议。”穆后临朝,特原不问。雅直法绳违,百僚皆惮之。苏峻之难,诏雅为前锋监军、假节,领精勇千人以距峻。寻王师败绩,雅与刘超并侍卫天子。或谓雅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于寇仇,何不随时之宜而坐待其毙。”雅曰:“国乱不能匡。君危不能济。各逊遁以求免,吾惧董狐执简而至矣。”庾亮临去,顾谓雅曰:“后事深以相委。”雅曰:“栋折榱崩,谁之责也?”亮曰:“今日之事,不容复言,卿当期克复之效耳。”及峻逼迁车驾幸石头,雅、超流涕步从。明年,并为贼所害。贼平,追赠光禄勋。

(选自《晋书·钟雅传》)

【小题1】下列对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转北军中候/钱风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程退据泾县/收合土庶/讨玘/斩之
B.转北军中/候钱风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风/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玘/斩之
C.转北军中/候钱凤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玘/斩之
D.转北军中候/钱风作逆/加广武将军/率众屯青弋/时广德县人周玘为凤/起兵攻雅/雅退据泾县/收合士庶讨玘/斩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服阕”,指守丧期满。中国古代守丧有“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B.“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古代宗庙是每庙一主,如夏五庙、商七庙、周七庙。
C.“从祖父”,指的是祖父的亲兄弟。年长于祖父称为伯祖,年幼于祖父则称为叔祖。
D.“崩”,中国古代专指帝、后的死亡:妃嫔、皇子、公主、诸侯、有爵大臣的死叫“薨”。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雅遵循礼制,上奏纠过。皇帝在太庙祭祀时祝文中自称为曾孙,对祖父的昆弟称呼为伯祖,钟雅上奏纠正那些自己认为不合礼法的称呼。
B.钟雅为人公正,勇于弹劾。明帝驾崩后,尚书梅陶私自请歌舞女伎作乐,做御史中丞的钟雅弹劾梅陶没有臣子气节,应加以放逐罢免,以正王法。
C.钟雅性格亮直,重视名节。苏峻之难时,钟雅反对不匡正国乱、不救君危而各自遁逃以求免祸的做法,认为这样做无以面对直书历史的史官。
D.钟雅忠心为国,匡扶社稷。钟雅带领一千名精锐勇土抵抗叛贼,与刘超侍卫天子,等到苏峻逼迫,皇帝派遣车驾前往石头城时,与刘超流泪步行跟随左右。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谓雅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之道也。
(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选自《论语·颜渊》)
(3)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选自《论语·子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