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各句中不全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A.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小知不及大知
B.放辟邪侈,无不为已此小大之辩也
C.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芳菲菲其弥章
D.为长者折枝渠会永无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6-10 02:59: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舒元舆,婺州东阳人。地寒,不与士齿。始学,即警悟。去客江夏,节度使郗士美异其秀特,数延誉。

无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钧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想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列棘围,席坐庑下,因上书言:“古贡士未有轻于此者,且宰相公卿繇此出,夫宰相公卿非贤不在选,而有司以隶人待之,诚非所以下贤意。罗棘遮截疑其奸,又非所以求忠直也。诗赋微艺,断离经传,非所以观人文化成也。臣恐贤者远辱自引去,而不肖者陛下用也。今贡珠贝金玉,有司承以棐笥皮币,何轻贤者,重金玉邪?”又言:“取士不宜限数,今有司多者三十,少止二十,假令岁有百元凯,而曰吾格取二十,谓求贤可乎?岁有才德才教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俄擢高第,调鄠尉,有能名。裴度表掌兴元书记,文檄豪健,一时推许。拜监察御史,刻按深害无所纵。再迁刑部员外郎

元舆自负才有过人者,锐进取。大和五年,献文阙下,不得报,上书自言:“马周、张嘉贞代人作奏,起逆旅,卒为名臣。今臣备位于朝,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汉主父偃、徐乐、严安以布衣上书,朝奏暮召,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炼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挟,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耀象之齿,岂主父等可比哉?盛时难逢,窃自爱惜。”文宗得书,高其自激卬,出示宰相,李宗闵以浮躁诞肆不可用,改著作郎,分司东都。

元舆为《牡丹赋》一篇,时称其工。死后,帝观牡丹,凭殿阑诵赋,为泣下。

(选自《新唐书·舒元舆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B.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C.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D.元和中/举进士/见有司/钩校苛切/既试尚书/虽水炭脂炬餐具/皆人自将/吏一倡名乃得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后来逐渐演变成大臣与帝王面对面时对帝王的尊称。
B.“高第”既指官吏考核成绩优等,也指生员参加科举考试成绩优等。根据语境,可推断文中的“高第”指后者。
C.“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朝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唐宋沿其制。
D.“晦”和“朔”分别指阴历每月初一和最后一天。“晦”“朔”连用,有时指一个月,有时指阴阳交相变化,文中的“晦朔”指前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舒元舆受人赏识。客居江夏时,节度使都士美多次为他扬名;做鄠县县尉时,裴度上表举荐他;文宗赏识他振奋激昂的精神。
B.舒元舆很有文才。他写的檄文很有气魄,受到时人的推重赞许;他写的一篇《牡丹赋》十分精巧,皇帝读后被感动得流泪。
C.舒元舆为人自负。他向朝廷递送自己的文章,自认为才能不比马周、张嘉贞差,只是始终没有发挥才干的机会。
D.舒元舆积极建言。到尚书省参加考试时,他向朝廷上奏,既为参加考试的生员讨公道,又表达了自己对朝廷选贤任能方面的看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有才德才数人,而曰必取二十,谬进者乃过半,谓合令格可乎?
(2)窃自谓才不后周、嘉贞,而无因入,又不露所缊,是终无振发时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赠光禄少卿沈公传  (明)徐渭
青霞君者,姓沈名炼,字纯甫,别号青霞君。生而以奇骛一世。始补府学生,以文奇。汪公文盛以提学副使校浙士,得君文惊艳,谓为异人,拔居第一。嘉靖辛卯,遂举于乡,戊戌,成进士。始知溧阳,以政奇。御史惮之,卒得诋,徙茌平,再徙清丰。
已乃擢经历锦衣卫,以谏奇。庚戌冬,虏入古北口,抄骑至都城,大杀掠。时先帝仓卒集群臣议于廷,大官以百十计,率媕婀①不敢出一语。君独与司业赵公贞吉,历阶抵掌相倡和,慷慨论时事。严氏党执格之,君遂抗声诋严氏父子。又上疏请兵万人,欲出良、涿以西护陵寝,遮虏骑使不得前,因得开都门,通有无便。不报。无何,又上疏直诋严氏十罪。有诏廷杖君五十,削官。
徙保安为布衣,以戆奇。当是时,君怀愤之日久,而忠不信于主上。乃削木为宋丞相桧象,旦莫射捶之,随事触景为诗赋文章,无一不慨时事,骂诃奸谀,怀忠主上也。当是时,边人苦虏残掠。而杨顺者方握符镇宣、大,虏杀人如麻,顺不敢发一矢;虏退则削汉级,以虏首功上。君飞书入辕门,数顺罪。顺痛忌之,承严氏旨,日夜奇构君。及甲寅,虏复寇大同右卫,顺计不出前辙,君飞书益急。而君在边久,尝思结客以破虏,或散金募土人豪宕者为城守。保安饥,又散金市远粟,粥僧舍,活万余人。顺谓诸事非放逐臣所宜为,可以判构君,遂与御史巡宣、大者路楷会疏入告君判状。严氏父子从中下其事,弃君宣府市,连坐死者五人。既又驰捕其长子襄,械抵宣府杖系,糜且死。会给事中吴公时来疏上,有诏逮顺、楷,襄得免戍,时丁巳秋月也。
先帝始再听谏臣邹公应龙、林公闰等说,悟向者严氏奸罔,斩世蕃西市,夺嵩官,籍其家。再逾年而先帝崩,遗诏录嘉靖以来言事得罪者,君得赠光禄寺少卿,荫子一人。今上立一年,襄复疏父冤,顺、楷坐死。上感君戆,为制文,命省臣祭其墓。
(节选自《徐文长三集》)
注:①媕婀(ān ē):没有主见,依违随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惮之,卒得诋诋:毁谤,污蔑
B.当是时,边人苦虏残掠苦:为……所苦
C.可以判构君构:设计陷害
D.夺嵩官,籍其家籍:登记户籍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沈炼“奇异”的一组是
①生而以奇骛一世   ②有诏廷杖君五十,削官
③削木为宋丞相桧象,旦莫射捶之 ④君飞书入辕门,数顺罪
⑤尝思结客以破虏 ⑥顺谓诸事非放逐臣所宜为
A.③④⑤B.②⑤⑥C.①②⑥D.①③④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虏寇疯狂的烧杀抢掠,朝廷紧急商议应对之策,数以百计没有主见的大官们,均不敢发一言,只有沈炼和赵贞吉互相应和,慷慨陈词。
B.沈炼被削去官职后,迁徙到保安为普通百姓,因为得不到朝廷相信,于是愤慨时事,大骂呵斥奸谀之人,对皇上也不再似以前一样忠心。
C.任凭敌虏杀人如麻,杨顺都不敢放一箭,敌退后,竟用汉人首级向朝廷邀功;沈炼多次飞书到军营大加指责,另一方面积极思考破敌之策。
D.先帝两次听到谏臣的劝说后,明白严家父子奸邪陷害他人,于是罢免了严嵩之官,并在西市斩杀严世蕃;沈炼也有一子获得世袭的官爵。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钜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钜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B.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C.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D.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指汉文帝刘恒,因为他擅长于政治经济的治理,所以庙号被尊为“文”。
B.匈奴,汉朝时活跃于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强大威胁。
C.尺籍伍符,指记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不容奸诈的守则。
D.持节,节即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唐回答文帝疑问,直言冒犯龙颜。文帝向他询问李齐的情况,他认为李齐不如廉颇和李牧,直言文帝即使得到像廉李一样的大将,也不能重用,文帝大怒。
B.冯唐谈论将帅,借古制劝谏君王。他告诉文帝,古代帝王派遣将帅,礼节隆重;国内大事由帝王决断,因功封爵赏赐之事由将军在外裁定上奏,朝廷不从中干预。
C.冯唐性格耿直,论魏尚出于公义。魏尚厚待军吏,威慑东胡,因报功有误被削去爵位;他直言文帝法律严苛,赏轻罚重,文帝采纳了他的劝谏,赦免魏尚。
D.冯唐被推举为官,却年事已高。汉景帝即位,任命他为楚国丞相,不久被免职;汉武帝即位时,征诏贤良之士,大家举荐他,但他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良久,召唐让日:“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日:“鄙人不知忌讳。”
(2)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豆卢宁,字永安,昌黎徒何人。其先本姓慕容氏,燕北地王精之后( )。高祖胜,以燕。皇始初归魏,授长乐郡守,赐姓豆卢氏。或云北人谓归义为“豆卢”,因氏焉,又云避难改( ),未详孰是。父苌,魏柔玄镇将,有威重,见称于时。武成中,以宁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宁少骁果,有志气,身长八尺,美姿容,善骑射。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 )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定服其能,赠遗甚厚,天光败,从侯莫陈悦。及周文讨悦,宁与李弼来归。孝武西迁,( )奉迎勋,封河阳县伯,后进爵为公。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大统七年,从于谨破稽胡帅刘平伏于上郡。及梁定反,以宁为军司,监陇右诸军事。贼平,进位侍中、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九年,从周文迎高仲密,与东魏战于芒山。迁左卫将军,进爵范阳郡公。十六年,拜大将军。羌帅傍乞铁匆及郑五丑等反叛,宁讨平之。恭帝二年,改封武阳郡公,迁尚书右仆射。周孝闵帝践祚,授柱国大将军。武成初,出为同州刺史。迁大司寇,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别食盐亭县一千户,收其租赋。保定四年,授岐州刺史。属大兵东讨,宁舆疾从军。于同州。赠太保、十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曰昭。初,宁未有子,养弟永恩子勣。及生子赞,亲属皆请赞为嗣。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及宁薨,勣袭爵。
注:周文:北周文皇帝宇文泰,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宇文泰杀孝武帝,立元宝矩为帝,是为西魏。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其子建北周,追谥曰文皇帝。豆卢宁时为西魏、北周将领。
(节选自《北史•豆卢宁传》)
【注】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焉氏作为姓氏
B.未详孰是这
C.大兵东讨属恰好遇到
D.宁舆疾从军舆疾抱病登车
【小题2】填入下列句子“(   )”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又云避难改( )
②( )相去百步悬莎草以射之七发五中
③( )奉迎勋
④燕北地王精之后( )
A.也乃以焉
B.也以乃焉
C.焉以乃也
D.焉乃以也
【小题3】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
B.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
C.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
D.魏永安中/以别将随尔硃天光/入关以破万俟丑奴/功赐爵灵寿县男/尝与梁定遇于平凉川/相与肄射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等等。
C.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谓天子死为“崩”;大夫死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D.持节:古代官名。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使节等称号。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豆卢宁出身名门贵族,年少有志气。豆卢宁少时勇猛果敢,有志气,身高八尺,容貌俊美,擅于骑射。其父生前德高望重被当时的人们所称颂,死后凭借功勋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少保、涪陵郡公。
B.豆卢宁勇担重任,深受赏识重用。豆卢宁和李弼率领众人归顺宇文泰后因恭迎孝武帝西迁,被连续加封,以后又因辅从、征战、御敌、迎降、平叛之功多次被加官进爵。
C.豆卢宁忠于国事,鞠躬尽瘁。他担任岐州刺史时,恰巧大军东征,仍抱病登车随大军出征。在同州去世。
D.豆卢宁仁厚重情,不以亲疏论人。他不同意亲属更换继承人的建议。亲子出生后仍把养子当作自己的继承人。死后养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小题6】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除卫大将军、兼大都督。
(2)宁曰:“兄弟之子犹子也,吾何择焉。”遂以勣嗣。时以此多之。

同类题5

   赵上交,涿州范阳人。本名远,字上交,避汉祖讳,还以字称。上交身长七尺,黑色,美风仪,善谈论,负才任气,为乡里所推。后唐同光中,尝诣中山干王都①。有和少微②者亦在都门下,忌之,颇毁訾上交,都遂不为礼。上交不得志,因南游洛阳。秦王从荣开府兼判军卫,以上交充六军诸卫推官。李瀚、张沆皆白衣在秦府,悉与上交友善。从荣素豪迈。不遵礼法,好昵群小。上交从容言曰:“王位尊崇,当修令德以慰民望。王忍为此,独不见恭世子、戾太子之事乎?”从荣怒出之。晋初,召为左司郎中,迁刑部侍郎。尝上言:“伏睹长兴中诏书:‘州县官在任详谳刑狱、昭雪人命者,不限岁月赴选,许令超资注官。诸道州府躬赴行部投状,随给优牒,庶绝欺同,以存激劝。’载详元诏,止言州县,未该内外职司。乞自今但能雪活冤狱,不限中外官,并加旌赏。”诏从之。俄迁户部侍郎,拜御史中丞,弹举无所阿避。周祖监国,命太师冯道迎湘阴公于徐州,以上交副之。广顺初,拜礼部侍郎。会将试贡士,上交中明条制,颇为精密,始复糊名考校。擢扈载甲科,及取梁周翰、董淳之流。时称得士。枢密使王峻用事,常荐童子,上交拒之。峻怒,奏上交选士失实。贬商州司马,朝议以为太重,会峻贬乃止,但坐所取士李观、侯璨赋落韵,改太子詹事。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宋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世宗怒,免其官。宋初,起为尚书右丞。建隆二年正月,卒,年六十七。上交所莅官以干闻,当时称有公辅器。

(节选自《宋史.赵上交传》)

注①②王都、和少微:都是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
B.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平/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
C.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
D.显德二年/拜吏部侍郎/多请告不朝/时出游别墅/世宗因问陶穀曰/上交岂衰老乎/穀对曰/上交昔掌贡举/受所献名园/多植花卉/优游自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避汉祖讳”指赵上交和汉祖名字中都有“远”字,为表示尊重,赵上交名字不能用此字。
B.文中李、张二人只是在秦王手下当差,没有功名或官职,所以称他们叫“白衣”。
C.“监国"是中国古化的--种政治制度,通常是由德高望重的大臣监管朝政的实施。
D.“糊名”就是考试结束后,将考卷上考生的姓名等信息密封或裁去再行阅卷的方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上交敢于直言进谏,为人守正不阿。他看不惯秦王恣意妄为,劝谏秦王做事要符合百姓的愿望,秦王气得恼怒离去;任御史中丞时,行使职权,正直无私。
B.赵上交才能表现卓著,赢得广泛推重。他年轻时就擅长言谈论事;为官后主持科举考试时制定的考试制度十分精密;无论任职何处都精明干练,人谓堪当大任。
C.赵上交直谏制度缺漏,力促施政公平。他认为只要是德才兼备的官员。所受待遇就应该一致,不能只限于州、县官,也要惠及朝官,这应该更能起到激励作用。
D.赵上交历经数代更替,历职多个官署。他仕宦于五代时期,做过后唐杂王的僚属,后晋中任职刑部和户部,后周间供职礼部。吏部,大宋立国后又做尚书右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和少微者亦在都门下,忌之,颇毁訾上交,都遂不为礼。
(2)枢密使王峻用事,常荐童子,上交拒之。峻怒,奏上交选士失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