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王继先,开封人。奸黠善佞。建炎初以医得幸,其后浸贵宠,世号王医师。至和安大夫、开州团练使致仕。寻以覃恩,改授武功大夫,落致仕。给事中富直柔奏:“继先以杂流易前班,则自此转行无碍,深恐将帅解体。”帝曰:“朕顷冒海气,继先诊视有奇效。可特书读。”直柔再驳,命乃寝。既而特授荣州防御使。
太后有疾,继先诊视有劳,特补其子悦道为阁门祗候。寻命继先主管翰林医官局,力辞。是时,继先用事,中外切齿,乃阳乞致仕,以避人言。诏迁秩二等,许回授。俄除右武大夫、华州观察使,诏余人毋得援例。吴贵妃进封,推恩迁奉宁军承宣使,特封其妻郭氏为郡夫人。
继先遭遇冠绝人臣,诸大帅承顺下风,莫敢少忤,其权势与秦桧埒。桧使其夫人诣之,叙拜兄弟,表里引援。迁昭庆军承宣使,又欲得节钺,使其徒张孝直等校《本草》以献,给事中杨椿沮之,计不行。继先富埒王室,子弟通朝籍,总戎寄,姻戚党与盘据要途,数十年间,无能摇之者。
金兵将至,刘锜请为战备,继先乃言:“新进主兵官,好作弗靖,若斩一二人,和好复固。”帝不怿曰:“是欲我斩刘锜乎?”侍御史杜莘老劾其十罪,奏入,诏继先福州居住。其子安道,武泰军承宣使;守道,朝议大夫、直徽猷阁;悦道朝奉郎、直秘阁;孙锜,承议郎、直秘阁,并勒停。放还良家子为奴婢者凡百余人。籍其赀以千万计,鬻其田园及金银,并隶御前激赏库。其海舟付李宝,天下称快。
方继先之怙宠奸法,帝亦知之,故晚年以公议废之,遂不复起。孝宗即位,诏任便居住,毋至行在。淳熙八年,卒。
(选自《清官贪官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中, 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寻以覃恩寻:不久
B.命乃寝寝:停止
C.诏迁秩二等秩:俸禄
D.其权势与秦桧埒 埒:同等,相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炎是宋高宗的第一个年号,年号除了是用于纪年以外,另外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
B.“致仕”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宋代是中国古代致仕制度即退休制度的完善定型阶段。
C.“翰林医官局”是官署名,属翰林院,掌管医药侍奉皇帝,治疗疾病并充当皇帝顾问。
D.“俄除右武大夫”中的“除”是指授予官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继先因为给皇帝、太后治病有功,备受宠信,一度加官进爵,最后做到了承宣使、节度使,贵极人臣。
B.王继先权势可以跟秦桧相比,家富比王室,连子弟们都做了朝官、总军务,亲戚党羽盘踞要害部门。
C.金兵将要南侵,刘锜请求加强战备,王继先却要求杀掉一两个主战将领跟金人媾和,宋高宗没有答应。
D.侍御史杜莘老历数王继先十大罪状,王继先恃宠作恶的时候,高宗也知道他的不法行为,最后顺应舆论,弃用王继先。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继先用事,中外切齿,乃阳乞致仕,以避人言。
(2)籍其赀以千万计,鬻其田园及金银,并隶御前激赏库。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04 02:15: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也。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及长,尤明《左氏传》《郑氏尚书》《王氏易》《毛诗》《礼记》,兼善算历,解属文。同郡刘焯名重海内,颖达造其门。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时炀帝征诸郡儒官集于东都,令国子秘书学士与论难,颖达为最。时颖达少年,而先辈宿儒耻为之屈,潜遣刺客图之。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太宗尝问曰:“《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颖达对曰:“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若其位居尊极,自矜其能,以才凌人,文过拒谏,则上下情阂,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太宗深善其对。六年,累除国子司业。岁余,迁太子右庶子,仍兼国子司业。庶人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因文见意,更广规讽之道。学者称之。十二年,拜国子祭酒,仍侍讲东宫。十四年,太宗幸国学观释奠,命颖达讲《孝经》,既毕,颖达上《释奠颂》,手诏褒美。后承乾不循法度,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曰:“太子成长,何宜屡致面折?”颖达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谤逾切,承乾不能纳。二十二年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节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
B.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
C.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
D.礼部尚书杨玄感舍之于家/由是获免/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太宗初即位/留心庶政/颖达数进忠言/益见亲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氏易》指曹魏时期王弼注解的《周易》,以对《周易》独到的解读流行于六朝隋唐。
B.冀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辽宁省、陕西省全境及内蒙地区。
C.庶人,本指平民,有时也能指太子。如李承乾即当时储君,贵为太子,又被称为庶人承乾。
D.释奠,即释奠礼,国子祭酒率领师生陈设乐舞呈献牲酒拜祭孔子,以示对先圣的祟敬之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颖达聪慧好学,多才多能。他幼年就能日诵千余字,长大以后,对五经甚为熟悉,而且还精通算术和历法,也懂得作文的方法。尽管如此,还能向同郡前辈虚心求教。
B.大业初年,孔颖达明经及第。后来参加东都儒学辩论大会,舌战群儒,荣获第一,这也引发了学术权威的极大嫉妒,甚至要杀掉他来稳固其学术地位。
C.孔颖达有的放矢,学以致用。他为唐太宗讲解《论语》,能结合太宗特殊的身份来阐述孔子的精义,使得圣贤的意思能够直抵帝王的心灵,从而达到规讽和劝谏的积极作用。
D.孔颖达精忠报国,不避祸福。太子李承乾不守法度,孔颖达不惜触犯皇帝的威严来进呈谏言。有人劝他收敛刚气,他说为国捐躯,死而无恨,劝谏更加猛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焯初不之礼,颖达请质疑滞,多出其意表,焯改容敬之。
(2)若其位居尊极,自矜其能,以才凌人,文过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张镒,苏州人,朔方节度使齐丘之子也。以门荫授左卫兵曹参军。迁屯田员外郎,转祠部、右司二员外。母忧居丧有闻,免丧,除司勋员外。大历五年,除濠州刺史,为政清净,州事大理。乃招经术之士,讲训生徒,比去郡,升明经者四十余人。李灵曜反于汴州,镒训练乡兵,严守御之备,诏书褒异,加侍御史、沿淮镇守使。德宗即位,征拜吏部侍郎,寻除河中晋绛都防御观察使。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卢杞忌镒名重道直,无以陷之,以方用兵西边,杞乃伪请行,上固以不可,因荐镒以中书侍郎为凤翔陇右节度使代朱泚,与吐蕃相尚结赞等于清水。将盟,镒与结赞约各以二千人赴坛所,执兵者半之,列于坛外二百步;散从者半之,分立坛下,镒与结赞升坛为盟。初,约汉以牛,蕃以马为牲,镒耻与之盟,将杀其礼,乃请结赞曰:“汉非牛不田,蕃非马不行,今请以羊豕犬三物代之。”结赞许诺。时塞外无豕,结赞请以羝羊,镒出犬、白羊,乃坎于坛北刑之,杂血一器而歃。

盟毕,结赞请镒就坛之西南隅佛幄中焚香为誓,誓毕,复升坛饮酒。献酬之礼,各用其物,以将厚意而归

德宗将幸奉天,镒窃知之,将迎銮驾,具财货服用献行在。李楚琳者,尝事朱泚,得其心。军司马齐映等密谋曰:“楚琳不去,必为乱。”乃遣楚琳屯于陇州。楚琳知其谋,乃托故不时发。镒始以迎驾心忧惑,以楚琳承命去矣,殊不促其行。镒修饰边幅,不为军士所悦。是夜,楚琳遂与其党王汾、李卓、牛僧伽等作乱。镒夜缒而走,出凤翔三十里,及二子皆为候骑所得,楚琳俱杀之。寻赠太子太傅,葬事官给。

(节选自《旧唐书﹒张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B.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C.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D.到官数日/改汴滑节度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以疾辞/逗留于中路/征入养疾/私第未几/拜中书侍郎/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荫:除了科举取士之外,一些高官的后代还可以凭借先辈的功劳获得世袭做官的特权,门荫指的就是借先人的余荫循例得官。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叫做“明经”。
C.盟:历史上不同的国家或部落为了争取和平安宁的周边环境,常常采取会盟的外交政策。“盟”就是通过庄重的仪式宣誓缔约。
D.行在:也称行在所。指的是某地方官员为接待离开京城外出巡视的皇帝而修筑的行宫。修筑行宫常常给当地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镒注重教化,在任濠州刺史期间,招来研究经学的人培训弟子。等到张镒离任的时候,提拔了很多个懂得经学的人。
B.卢杞嫉恨张镒名气大,为人正直,就想陷害他,借西边有战事,假装请求自己要到前线去战,被皇上否决了,于是推荐张镒前往西部。
C.在将与吐蕃举行结盟仪式的时候,张镒主张用羊、猪、狗代替牛、马作为牲礼,这体现了张镒节俭务实的良好品行。
D.张镒为了迎接德宗驾临,准备了好多财物,由于要求过细,引来军士们的不满,以至于在楚林叛乱的时候,自己非常狼狈,被叛军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献酬之礼,各用其物,以将厚意而归。
⑵镒始以迎驾心忧惑,以楚琳承命去矣,殊不促其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瓒 ,字宗器,孝感人。正统十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迁郎中,历知太原、宁波二府,有善政。成化初,市舶中官福住贪恣,瓒禁戢其下。住诬瓒于朝,瓒遂列住罪。住被责,其党多抵法。大臣会荐,迁广东参政,转浙江左布政使。
十年冬,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四川。播州致仕宣慰杨辉言,所属夭坝干、湾溪诸寨及重安长官司为生苗窃据,请王师进讨。诏瓒谕还侵地不服则征之瓒率兵讨定请设安宁宣抚司即授辉子友为宣抚以镇诏可赐敕奖劳以母老乞归母已卒会松、茂番寇边,诏起复视事。先是,佥事林璧言:“松茂曩为大镇。都御史寇深、侍郎罗绮尝假便宜,专制其地,故有功。今惟设两参将,以副使居中调度。事权轻,临敌禀令制府,千里请战,谋泄机缓,未有能获利者。宜别置重臣弹压,或即命瓒兼领,专其责成。”十二年七月命瓒兼督松茂、安绵、建昌军务。瓒至军,审度形势,改大坝旧设副使于安绵,而令副总兵尧彧军松潘,参将孙暠军威、叠,为夹攻计。乘间修河西旧路,作浮梁,治月城。避偏桥栈道,军获安行,转饷无阻。十四年六月攻白草坝、西坡、禅定数大寨,斩获亡算。徇茂州、叠溪,所过降附。抵曲山三寨,攻破之,再讨平白草坝余寇。先后破灭五十二寨,贼魁撒哈等皆歼。他一百五寨悉献马纳款,诸番尽平。留兵戍要害,增置墩堡,乃班师。帝嘉其功,征拜户部左侍郎,辞归终制。十五年起左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江北诸府。十八年,岁大祲,疏请振济。发银五万两,复敕瓒移淮安仓粮分振,而瓒已卒。
瓒功名著西蜀。其后抚蜀者如谢士元辈,虽有名,不及瓒。惟夭坝干之役,或言杨辉溺爱庶长子友,欲官之,诈言生苗为乱,瓒信而兴师,其功不无矫饰云。
(选自《明史·张瓒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进行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瓒谕/还侵地不服/则征之/瓒率兵讨定/请设安宁宣抚司/即授辉子友为宣抚/以镇诏可/赐敕奖劳/以母老乞归/母已卒
B.诏瓒谕/还侵地/不服则征之/瓒率兵讨定/请设安宁宣抚司即授/辉子友为宣抚以镇/诏可/赐敕奖劳/以母老乞/归母已卒
C.诏瓒谕还侵地/不服则征之/瓒率兵讨定/请设安宁宣抚司/即授辉子友为宣抚以镇/诏可/赐敕奖劳/以母老乞归/母已卒
D.诏瓒谕还侵地/不服则征之/瓒率兵讨定/请设安宁/宣抚司即授辉子友为宣抚/以镇诏可/赐敕奖劳/以母老乞/归母已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宫为古代的官职名。在不同的历史朝代,其权限、职责也有所不同。此处是“宦官”的意思。
B.致仕也称致事、致政、休致等,指古代官员辞职或被罢官归家,它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终制指父母去世服满三年之丧,张瓒在母丧期间被朝廷起用平定边乱,胜利后辞官归家继续服丧。
D.漕运指的是古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运往京城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瓒治政有方,执法严明,正统年间,担任太原、宁波知府,政绩良好。成化初年,市舶中官福住贪婪放纵,张瓒惩治了他的部下。
B.张瓒临危受命,功成身退。松、茂边情紧急,他受命督办军事。审时度势,筹划指挥,终于荡平诸番,受到皇帝嘉奖,但他辞官归家。
C.张瓒心系百姓,关心民生疾苦。成化十八年发生大饥荒,他上奏朝廷请求赈灾。皇帝命他转运淮安仓粮分发给灾民,但此时他已死去。
D.张瓒名声卓著,但有时不免沽名贪功。他巡抚四川。名声远远超过后继者谢士元等人;夭坝干一役,他听信杨辉之言,虚报了很多战功。
【小题4】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住诬瓒于朝,瓒遂列住罪。住被责,其党多抵法。
(2)宜别置重臣弹压,或即命瓒兼领,专其责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臧焘字德仁,东莞莒人。少好学,善《三礼》。贫约自立,操行为乡里所称。晋孝武帝太元中,卫将军谢安始立国学,刺史谢玄举焘为助教。孝武帝追崇祖母宣太后,议者或谓宜配食中宗。焘议曰:“前汉孝文、孝昭太后,并系子为号,祭于寝园,不配于高祖、孝武之庙。谓宜远准《阳秋》考宫之义,别建寝庙,则严祢之义显。”议者从之。顷之,去官。以母老家贫,与弟熹俱弃人事,躬耕自业,约己养亲者十余载。父母丧亡,居丧六年,以毁瘠著称。服阕,除临沂令。义旗建,为太学博士。高祖镇京口,与焘书曰:“顷学尚废弛,后进颓业,衡门之内,清风辍响。良由戎车屡警,礼乐中息,浮夫恣志,情与事染。岂可不敦厉风尚。想复弘之。”参高祖中军军事,袭封高陵亭侯。时太庙鸱尾灾,焘谓著作郎徐广曰:“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乃上议曰:“求之礼籍,未见其可。昔永和之初,大议斯礼,于时虞喜、范宣并以渊硕学,咸谓四府君神主,无缘永存于百世。或欲瘗之两阶,或欲藏之石室,或欲为之改筑,虽所秉小异,而大归是同。准傍事例,宜瘗埋。然经典难详,群言纷错,非臣卑浅所能折中。”时学者多从焘议,竟未施行。义熙十四年,除侍中。元熙元年,以脚疾去职。高祖受命,征拜太常,虽外戚贵显,而弥自冲约,茅屋蔬餐,不改其旧,所得奉禄,与亲戚共之。永初三年,致仕。其年卒,时年七十。
(节选自《宋书·臧焘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B.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C.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D.昔孔子在齐/闻鲁庙灾/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毁落而犹/列庙飨此/其征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指宗族的旁支,封建社会中,人们的身份会因其母亲的身份而有嫡庶之分。
B.博士,古代学官,主要从事教授生徒之职,学术专业上常专通经典或精通技艺。
C.太庙,是我国古代皇帝的宗庙,起初仅供奉先皇,后来宗室、功臣等也可入庙。
D.儒,此处指“儒学”,我国自封建社会以来,“儒学”便是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焘贫苦好学,熟悉经典。他家境贫寒,但却富有自立的精神,喜好读书学习,对古代的一些经典著作颇为熟悉。
B.臧焘恪守孝道,精心侍亲。他曾与弟弟一同辞去官职,回家亲自参与农耕,自己省吃俭用,服侍父母亲长达十余年。
C.臧焘善于言辞,受到认可。针对朝政、灾祸,他引经据典,清晰地陈述看法并提出建议,其建言每次都被采纳。
D.臧焘官至显贵,严于律己。高祖登基后,他身居要位,但仍保持节俭自律的一贯作风,粗茶淡饭,与亲人共享俸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由戎车屡警,礼乐中息,浮夫恣志,情与事染。
(2)然经典难详,群言纷错,非臣卑浅所能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