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毉。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节选自《苏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死当:应当
B.副有罪,当相坐:治罪
C.反欲两主斗:使…… 争斗
D.虞常果张胜引:招供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谓相坐何:副词多么
B.空身膏草野以:介词凭借
C.后欲复见我虽:连词即使
D.匈奴祸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第一、二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B.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匈奴的所有人,连单于也对他佩服不已。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8-15 03:25: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贾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佗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佗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椎结①箕踞见陆生。陆生因说佗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杰并起,惟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籍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强。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君王先人冢墓,夷种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越则杀王已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佗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问:“我孰与皇帝贤?”陆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舆,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尝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之间,譬若汉一郡,何可乃比于汉王!”尉佗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乃大悦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陆生拜尉佗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为太中大夫。

(节选自《说苑·奉使》)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 

(节选自《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椎结:同“椎髻”,发髻梳成一撮,形状如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B.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C.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D.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前倨后恭的表现。《战国策•燕策三》:“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B.足下,敬词。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战国策•秦策二》: “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C.剖符,符,凭信。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称为“剖符”。《史记》:“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代君主面南而坐,臣子朝见君主时是面向北的。《史记•项羽本纪》:“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极具政治才干。他深受高祖信任,跟随高祖平定天下;代表朝廷出使南越,成功游说尉佗归顺汉王朝,得到高祖的肯定,被任命为太中大夫。
B.尉佗自傲自大。与陆贾会面时,他举止无礼,态度轻慢;认为自己既有将相之才,亦有帝王之能,且南越君民同心,足以与汉王朝分庭抗礼。
C.尉佗亦能审时度势。他本为龙川令,受命于任嚣,代任南海尉,趁天下大乱统一了南越;后听从陆贾的劝导与建议,接受朝廷封赏,臣服于汉王朝。
D.陆贾游说技巧高超。为说服尉佗,他从国力、军事等方面分析了对方可能面临的情势,进而使其醒悟到只有遵从朝廷的约束才能保住切身利益。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足下弃反天性,捐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2)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岘(xiàn),吴王恪孙也。折节下士,长吏治。天宝时,累迁京兆尹。杨国忠使客骞昂、何盈擿(tī揭露)安禄山阴事,讽京兆捕其第,得安岱、李方来等与禄山反状,缢杀之。禄山怒上书自言帝惧变出岘为零陵太守岘为政得人心时京师米翔贵百姓乃相与谣曰欲粟贱追李岘寻徙长沙。永王为江陵大都督,假岘为长史。乾元二年,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辅国用权,制诏或不出中书,百司莫敢覆。岘顿首帝前,极言其恶,帝悟,稍加检制,辅国由是让行军司马,然深衔岘。凤翔七马坊押官盗掠人,天兴令谢夷甫杀之。辅国讽其妻使诉枉,诏监察御史孙蓥鞫之,直夷甫。其妻又诉,诏三司讯之,无异辞。妻不承,辅国助之,乃令侍御史毛若虚覆按。若虚委罪夷甫,言御史用法不端。逐李晔岭南,流蓥播州。岘谓责太重,入言于帝曰:“若虚希旨用刑,乱国法。陛下信为重轻,是无御史台。”帝怒,乃出岘为蜀州刺史。时右散骑常侍韩择木入对,曰:“岘言直,不敢专权,陛下宽之,只益盛德耳。”代宗立,入为礼部尚书兼宗正卿。乘舆在陕,由商山走帝所。还京,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初,东京平,陈希烈等数百人待罪,议者将悉抵死,帝意亦欲惩天下。岘时为三司,独曰:“法有首有从,情有重有轻,若一切论死,尚为仁恕哉?况河北残孽劫服官吏,其人尚多,今不开自新之路而尽诛之,是坚叛者心,使为贼致死。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衣冠蒙更生,贼亦不能使人归怨天子,岘力也。永泰二年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五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禄山怒上书/自言帝惧变/出岘/为零陵太守/岘为政得人心/时京师米翔贵/百姓乃相与谣曰/欲粟贱/追李岘
B.禄山怒上书/自言帝惧变/出岘/为零陵太守/岘为政得人心时/京师米翔贵/百姓乃相与谣曰/欲粟贱/追李岘
C.禄山怒/上书自言/帝惧变/出岘为零陵太守/岘为政得人心/时京师米翔贵/百姓乃相与谣曰/欲粟贱/追李岘
D.禄山怒/上书自言/帝惧变/出岘为零陵太守/岘为政得人心时/京师米翔贵/百姓乃相与谣曰/欲粟贱/追李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军司马,职官名,始建于三国。至唐代在出征将帅及节度使下皆置此职。唐后期军事繁兴,多以掌军事实权者充任。
B.三司,唐代主管刑狱的三个机构,当出现重大案件时,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三司会审。
C.衣冠,衣服和帽子,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又以衣冠来代指缙绅、士大夫,文中即是此意。
D.顿首,叩头下拜,顿地即举起。在古代是比稽首更重的拜礼。也用于重大事情请求或谢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岘为人忠耿,敢言佞臣罪恶。李辅国乱政专权,私自让中书省拟制诏书,百官不敢违其意,李岘向皇帝直言其罪,让皇帝醒悟,对李辅国加以约束。
B.李岘为官敢于直言劝谏,指责毛若虚趋附上级,阿谀乱法,劝皇上不要听信,否则还要御史台有何用。另外他也长于吏治,为政深得民心。
C.李岘直言进谏,言辞触怒皇帝。他认为对李晔、孙蓥等处罚太重,轻信毛若虚,是眼中没有御史台的做法。皇帝对李岘的话很生气,贬其为蜀州刺史。
D.李岘执法公正,处事仁爱宽容。对于如何处置叛贼陈希烈等人的问题,他认为凡事有首恶有从犯,不能一概处死。此举最终使很多人的性命得以保全。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岘言直,不敢专权,陛下宽之,只益盛德耳。
(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3)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韩公裔,字子扆,开封人。充康王府内知客。金兵犯京,王出使,公裔从行。渡河,将官刘浩、吴湛私斗,公裔谕之乃解。次磁州,军民戕奉使王云,随王车入州廨,公裔复谕退之。王之将南也,与公裔谋,间道潜师夜起,迟明至相,磁人无知者,自是亲爱愈笃。及兵退,张邦昌遣人同王舅韦渊来献传国玺。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元祐后诏王入承大统,府僚谓金兵尚近,宜屯彭城。公裔言:“国家肇基睢阳,王亦宜于睢阳受命。”时前军已发,将趋彭城,会天大雷电,不能前,王异之,夜半抗声语公裔曰:“明日如睢阳,决矣。”既即帝位,公裔累迁武功大夫。
后以事忤黄潜善,适帝幸维扬,公裔丐去,潜善以为避事,遂降三官,送吏部。帝幸越,念其旧劳,召复故官,累迁至广州观察使。
公裔给事藩邸三十余年,恩宠优厚,每置酒慈宁宫,必召公裔。会修《玉牒》,元帅府事多放佚,秦桧以公裔帅府旧人,奏令修书官就质其事。俄除保康军承宣使,桧疑其舍己而求于帝,衔之。右谏议大夫汪勃希桧意,劾罢公裔,遂与外祠,在外居住,而帝眷之不衰。
桧死,即复提举佑神观,赐第和宁门西,帝曰:“朕与东朝欲常见卿,故以自近耳。”升华容军节度使,寻致仕。高宗既内禅,尝与孝宗语其忠劳,因诏所居郡善视之。乾道二年卒,年七十五,赠太尉,恭荣,官其亲族八人。高宗赐金帛甚厚。
公裔律身稍谨,不植势,不市恩,又敢与黄潜善、秦桧异,斯亦足取云。
(选自《宋史·韩公裔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B.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C.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D.时渊自称伪官/议者又谓邦昌不可/信王怒将诛渊/公裔曰/神器自归/天命也/王遂受玺/命公裔掌之/公裔力救/渊释其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武官员的任免、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B.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C.内禅是一种君位传承制度,在世袭制王朝下,君主将君位禅让予其家族里的人,称“内禅”。
D.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恭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公裔善于劝解。他在康王府任职,在出使途中有人争斗,经他劝说才和解;在磁州,军民作乱,影响康王,他又去劝退乱民。
B.韩公裔忠于职守。康王要继承皇位,有人建议去彭城躲金兵,韩公裔提议去开业基地睢阳,碰上恶劣天气,康王最终听取了韩公裔的意见。
C.韩公裔遭到权贵排挤。他得罪了黄潜善,被降官三级;秦桧让修书官向韩公裔咨询有关事情,被韩拒绝,有人迎合秦桧乘机罢免韩的官职。
D.韩公裔深得皇帝宠信。他恢复官职后,高宗因要经常见他,就安排他住得近一些;孝宗得知韩公裔的忠心和功劳后,下令优待韩公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之将南也,与公裔谋,间道潜师夜起,迟明至相,磁人无知者,自是亲爱愈笃。
(2)公裔律身稍谨,不植势,不市恩,又敢与黄潜善、秦桧异,斯亦足取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韦宙,京兆万年人,初推荫累调河南府司录参军,李珏表河阳幕府。父丹尝守江西,有大功,德被八州,既殁,老幼思之不忘。宣宗诏观察使上功状,命勒功于碑。谓宰相曰;“丹有子否?”以宙对。曰:“与好官。”乃拜侍御史,三迁度支郎中。卢钧节度太原,表宙为副。是时,回鹘已破诸部,入塞下,剽杀吏民,钧欲得信重吏视边,宙请往。自定襄、雁门、五原,绝武州塞,略云中。遍见酋豪,镌谕之;视亭障守卒,增其禀;约吏不得擅以兵侵回鹘,犯者死。于是三部六蕃诸种皆信悦款附,召拜吏部郎中。出为永州刺史,州方灾歉,乃斥卖官下什用所以供刺史者,得九十余万钱,为市粮饷。俗不知法多触罪宙为书制律并种植为生之宜户给之。州负岭,转饷艰险,每饥,人辄莩死,宙乃筑常平仓,收谷之美余以待乏。罢冗役九百四十四员。县旧置吏督赋,宙俾民自输,家十相保,常先期。湘源生零陵香,岁市上供,人苦之,宙为奏罢。民贫无牛,以力耕,宙为置社,二十家月会钱若干,探名得者先市牛,以是为准,久之,牛不乏。立学官,取仕家子弟十五人充之。初,俚民婚,出财会宾客,号“破酒”,昼夜集,多至数百人,贫者犹数十;力不足,则不迎,至淫奔者。宙条约,使略知礼,俗遂改。邑中少年,常以七月击鼓,群入民家,号“行盗”,民须迎为办具,每喧呼疻斗。宙至,一切禁之。拜江西观察使,政简易。迁岭南节度使,南诏陷交趾,抚兵积备,以干闻。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通中卒。

(节选自《新唐书·循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俗不知/法多触罪/宙为书制律/并种植为生之宜/户给之
B.俗不知/法多触罪/宙为书制律/并种植为生之/宜户给之
C.俗不知法/多触罪/宙为书制律/并种植为生之宜/户给之
D.俗不知法/多触罪宙/为书制律/并种植为生之宜/户给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幕府,军队出征使用帐幕,所以古代将军的府署称“幕府”,运筹帷幕之大将亦称“幕府”。后世地方军政大吏的府署,也称“幕府”。
B.回鹘,是中国的少数民族部落,维吾尔族的祖先,由回纥改名而来,与唐朝关系十分密切。
C.学官,古代本指学校的房舍,也指学校,后还指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包括国子祭酒等。
D.循吏,古代指那些重农宣教、清正廉洁、执法严格,理政、治民一概遵循上级指令而无主见的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宙承荫父辈,为政勤勉。他的父亲韦丹镇守江西,立有大功,皇帝为表褒奖,特意加封韦宙高职;韦宙在为官从政期间,他勤心尽职,屡有功绩。
B.韦宙以诚待人,稳定边境。巡视边境时,他对回鹘各部落的酋长好言抚慰,诚心劝导;还约束戌边兵士不能擅自侵犯,回鹘三部六蕃都诚心归附。
C.韦宙破除陋习,清正民风。永州婚嫁常大宴宾客,铺张浪费,韦宙订立条文约束,最终改掉这一习俗;他还禁止了当地年轻人“行盗”扰民、喧闹斗殴的行为。
D.韦宙心系百姓,关注民生。永州歉收,他下令卖掉州衙多余的杂器物品,用这笔钱为百姓买粮;还倡导百姓凑钱买耕牛,顺利解决了耕牛不足的问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谓宰相曰:“丹有子否?以宙对。曰:“与好官。”
(2)县旧置吏督赋,宙俾民自输,家十相保,常先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从信字思齐,亳州永城人。恭谨强力,心计精敏。太宗在晋邸,令典财用,王宫事无大小悉委焉。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责之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尔不素计而使仓储垂尽,乃请屯兵括民船以运,是可卒致乎?今设汝安用,苟有所阙,当罪汝以谢众!”三司使楚昭辅惧,诣太宗求宽释,使得尽力。太宗既许,召从信问之,对曰:“从信尝游楚、泗,知粮运之患。良以舟人之食,日历郡县勘给,是以凝滞。若自发舟计日往复并支,可以责其程限。又楚、泗运米于舟,至京复辇入仓,宜宿备运卒,令即时出纳,如此,每运可减数十日。楚、泗至京千里,旧八十日一运,一岁三运。若去淹留之虚日,则岁可增一运焉。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不若募舟之坚者漕粮,其损败者任载薪炭,则公私俱济。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若听民自便,即四方奔凑,米多而价自贱矣。”太宗明日具奏,太祖可之,其事果集焉。太宗即位,迁东上阁门使,充枢密都承旨。会八作副使綦廷硅,因疾假满不落籍,愈日不朝参,即入班中,宣徽使潘美、王仁赡并坐夺奉一季,从信与阁门使商凤责授闲厩使、阁门祗候,佘抵罪有差。太平兴国三年,改左卫将车,复为枢密都承旨。太宗征并、汾,以为大内副部署。七年,坐秦王廷美事,以本官罢。明年,分使三部,以从信为度支使,赐第于浚仪宝积坊,加右卫大将军。九年,卒,年七十三,赠太尉。
(节选自《宋史·陈从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B.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C.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D.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累官,谓积功升官,意思与“累迁”相似,文中指经过多次升迁后担任某官职。
B.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所称的唯一名号,如文中的“太祖”“太宗”。
C.郡县,古代地方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D.漕运,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一般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
【小题3】下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从信善于理财,深得信任。宋太宗赵光义将朝廷中的财务费用交由陈从信主管,宫中大小事务全都委托给他办理。
B.陈从信精明能干,为国分忧。他周密核算运粮船只往返时问,建议由每年三运增至四运,解决了京城仓储不足的问题。
C.陈从信体察民情,关心民生。京城米价日盐上涨,民不聊生之时,他建议放开米价让百姓自由买卖,使米价得到平抑。
D.陈从信恭敬谨慎,颇受重用。虽然历经仕途的浮沉,他却始终能够恪尽职守,因而得到太宗的器重,最终加右卫大将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
(2)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