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居期年,冯无所言。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门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孟尝君忧之,问左右:“何人可使收债于薛者?”传舍长曰:“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孟尝君乃进冯而请之曰:“门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冯曰:“诺。”辞行,至薛,召取孟尝君钱者皆会,得息钱十万。乃多酿酒,买肥牛,召取钱者,能与息者皆来,不能与息者亦来,皆持取钱之券书合之。齐为会,日杀牛置酒。酒酣,乃持券前合之,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曰:“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诸君强饮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坐者皆起,再拜。
孟尝君闻冯烧券书,怒使使召至,孟尝君曰:“文食客三千人,故贷钱于薛。文奉邑少,而民尚多不时与其息,客食恐不足,故请先生收责之。闻先生得钱,即以多具牛酒而烧券书,何?”冯曰:“然。不多具牛酒即不能毕会,无以知其有余不足。有余者,为要期。不足者,虽守而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君声也。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有何疑焉!”孟尝君乃拊手谢之。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注:
①出钱:放贷。
②代舍:上等客馆。
③要期:约定日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邑入不足以客奉:供养
B.乃持券前合之如:如同
C.虽守而之十年责:索取
D.非所以厉士民君声也彰:表扬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人出钱薛圣人不凝滞
B.为民无者以为本业也及其所既倦
C.而民尚多不时与其息斧斤时入山林
D.孟尝君乃拊手谢之天柱高北辰远
【小题3】(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
B.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
C.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
D.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门客三千,收入不足以招待这些门客,所以派人到薛邑放贷,可是遇到年景不好,收不来利息,因此发愁。
B.冯到达薛邑后,按照孟尝君的旨意大摆酒席,聚集贷钱者,将债券逐一核对,与有偿还能力的人签订了偿还期限。
C.冯在收债的过程中,发现有些贫穷者实在无力偿还,于是就假借孟尝君的名义烧掉债券,免除了他们的债务。
D.对于冯烧毁债券的做法,孟尝君非常不满意,但经冯解释,明白了其中的利弊,最后拍手道谢,表示赞赏。
【小题5】(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2)闻先生得钱,即以多具牛酒而烧券书,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4-12 04:19: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太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转太常丞。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

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

真宗嗣位,召还。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三年,再知梓州。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老释之学,尝谓《》之中庸,伯阳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

注①风宪:即“御史”,掌管风纪的官吏。②文史:借指儒家。③伯阳:老子的字,借指道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B.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C.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D.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绯鱼,即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是旧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朝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秩,既指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吏的官阶、品级。文中的“旧秩”就是指宋太初原来的官职级别。
C.坐,是定罪、获罪的意思。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D.《礼》,指儒家典籍《礼记》,它和《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时事。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政绩。皇上下诏表彰,因而升官。征求直言时,他呈献上奏疏,后因军事需要,被选为雄州通判。
B.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他做盐铁副使,尊敬上司,不独断专行,不居功自傲。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C.宋太初身体多病,备受关照。他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朝廷就让他到别地为官。他有病已久,糊涂健忘,不宜治理大的州郡,朝廷就让他治理小的州郡。
D.宋太初读书广博,善于思考。他读儒家的经典著作,也读道家、佛家的著作,并深刻思考书中的道理。他认为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无为,其实思想道理是一致的。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小题。
邱福,安徽凤阳人。起卒伍,事成祖籓邸。积年劳,授燕山中护卫千户。燕师起,与朱能、张玉首夺九门。大战真定,突入子城。战白沟河,以劲卒捣中坚。夹河、沧州、灵璧诸大战,皆为军锋。盛庸兵扼淮,战舰数千艘蔽淮岸。福与朱能将数百人,西行二十里,自上流潜济,猝薄南军。庸惊走,尽夺其战舰,军乃得渡。累迁至中军都督同知。
福为人朴戆鸷勇,谋画智计不如玉,敢战深入与能埒。每战胜诸将争前效虏获福独后成祖每叹曰丘将军功我自知之即位大封功臣第福为首。授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右柱国、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淇国公,禄二千五百石,与世券。命议诸功臣封赏,每奉命议政,皆首福。
先是,本雅失里杀使臣郭骥,帝大怒,发兵讨之。命福佩征虏大将军印,充总兵官。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为左、右副将,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为左、右参将,以十万骑行。帝虑福轻敌,谕以:“兵事须慎重。自开平以北,即不见寇,宜时时如对敌,相机进止,不可执一,一举未捷,俟再举。
已行,又连赐敕,谓军中有言敌易取者,慎勿信之。
福出塞,帅千余人先至胪朐河南。遇游骑,击败之,遂渡河。获其尚书一人,饮之酒,问本雅失里所在。尚书言:“闻大兵来,惶恐北走,去此可三十里。”福大喜曰:“当疾驰擒之。”诸将请俟诸军集,侦虚实而后进。福不从。以尚书为乡导,直薄敌营。战二日,每战,敌辄佯败引去,福锐意乘之。李远谏曰:“将军轻信敌闲,悬军转斗。敌示弱诱我深入,进必不利,退则惧为所乘,独可结营自固。昼扬旗伐鼓,出奇兵与挑战;夜多燃炬鸣炮,张军势,使彼莫测。俟我军毕至,并力攻之,必捷。否,亦可全师而还。始上与将军言何如,而遂忘之乎?”王聪亦力言不可。福皆不听,厉声曰:“违命者斩!”。即先驰,麾士卒随行。控马者皆泣下。诸将不得已与俱。俄而敌大至,围之数重。聪战死,福及诸将皆被执遇害,年六十七,一军皆没。败闻,帝震怒。以诸将无足任者,决计亲征。夺福世爵,徙其家海南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三》)
【小题1】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战胜/诸将争前效虏获/福独后/成祖每叹曰/丘将军功/我自知之/即位/大封功臣/第福为首
B.每战胜诸将/争前效虏获/福独后成祖/每叹曰/丘将军功/我自知之/即位大封/功臣第福为首
C.每战胜/诸将争前效/虏获福独后/成祖每叹曰/丘将军/功我自知之/即位/大封功臣/第福为首
D.每战胜诸将/争前效虏获/福独后成祖/每叹曰/丘将军功/我自知之/即位/大封功臣/第福为首
【小题2】对文中加横线的文化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
A.真定,即历史上的常山真定,即今河北正定,三国时代的常胜将军赵云便是诞生于此。
B.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时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C.河南,即黄河以南,古代江河往往指的是长江和黄河。
D.伐鼓,击鼓,古时作战以击鼓为进攻的信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邱福行伍出身,与明成祖关系亲密。在成祖还是藩王的时候就已经效力在府邸,同时它也深受成祖信任,即位后论功行赏被排在首位。
B.邱福仕途顺利,官职一再升迁。由最初的燕山中护卫千户累迁至中军都督同知,后被封为淇国公,在讨伐本雅失里时出任征虏的将军。
C.邱福身经百战,屡经功勋,夺九门,战真定,战白沟河及夹河、沧州、灵璧等地,淮河岸边奇袭盛庸。可惜在征讨本雅失里时全军覆没。
D.邱福作战时有轻敌思想。出塞后,他不顾皇帝的告诫以及下属的劝阻,轻信地方奸细之言,执意孤军深入,结果陷入重围之中,力战而亡。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不见寇,宜时时如对敌,相机进止,不可执一,一举未捷,俟再举。
(2)败闻,帝震怒。以诸将无足任者,决计亲征。夺福世爵,徙其家海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攸,字伯道,平阳襄陵邓庄人也。七岁丧父,寻丧母及祖母,居丧九年,以孝致称。清和平简,贞正寡欲。初,祖父殷有赐官,敕攸受之。后太守劝攸去王官,欲举为孝廉,攸曰:“先人所赐,不可改也。”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攸历太子洗马、东海王越参军。越钦其为人,转为世子文学、吏部郎。越弟腾为东中郎将,请攸为长史。出为河东太守。永嘉末,没于石勒。然勒宿忌诸官长二千石,闻攸在营,驰召,将杀之。攸至门,门干乃攸为郎时干,识攸,攸求纸笔作辞。干候勒和悦,致之。勒重其辞,乃勿杀。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勒召至幕下,与语,悦之,以为参军,给车马。勒每东西,置攸车营中。勒夜禁火,犯之者死。攸与胡邻毂,胡夜失火烧车。吏按问,胡乃诬攸。攸度不可与争,遂对以弟妇散发温酒为辞。勒赦之。既而胡人深感,自缚诣勒以明攸,而阴遗攸马驴,诸胡莫不叹息宗敬之。荀组以为陈郡、汝南太守,愍帝征为尚书左丞、长水校尉,皆不果就,元帝以攸为太子中庶子。时吴郡阙守,人多欲之,帝以授攸。攸载米之郡,俸禄无所受,唯饮吴水而已。时郡中大饥,攸表振贷,未报,乃辄开仓救之。台遣散骑常侍桓彝、虞斐慰劳饥人,观听善不,乃劾攸以擅出谷。俄而有诏原之。攸在郡刑政清明,百姓欢悦,为中兴良守。后称疾去职。郡常有送迎钱数百万,攸去郡,不受一钱。百姓数千人留牵攸船,不得进,攸乃小停,夜中发去。百姓诣台乞留一岁,不听。拜侍中。岁余,转吏部尚书。蔬食弊衣,周急振乏。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攸每有进退,无喜愠之色。久之,迁尚书右仆射。咸和元年卒,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祠以少牢

(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B.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C.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D.尝诣镇军贾混/混以人讼事示攸/使决之/攸不视曰/孔子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混奇之/以女妻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通过“举孝廉”,可形成“在家为孝子,出仕做廉吏”的良好风尚。
B.永嘉,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故能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康熙皇帝。
C.吏部,古代官司署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其长官称吏部尚书。
D.少牢,古代祭祀时只有羊、猪的称“少牢”,牛、羊、猪齐备的称“太牢”。天子祭祀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攸恪尽孝道,谨承祖荫。他按照礼制居丧九年,以孝著称;太守想推举他为孝廉,也被他委婉谢绝。
B.邓攸志向远大,才华过人。他希望天下没有诉讼,深得镇军厚爱;他被俘后修书一封便打动了石勒。
C.邓攸廉洁自守,关心民生。他在吴郡任职,自带钱粮;吴地饥荒,他开仓济贫,因未请示朝廷而遭弹劾。
D.邓攸品行高尚,为人钦敬。诬陷过他的胡人,因他承担失火过失不加辩驳而感动,主动向石勒请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勒长史张宾先与攸比舍,重攸名操,因称攸于勒。
(2)性谦和,善与人交,宾无贵贱,待之若一,而颇敬媚权贵。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故检校尚书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刘公墓志铭
韩 愈
公讳昌裔,字光后,本彭城人。曾大父讳承庆,朔州刺史。大父巨敖,为太原晋阳令。再世宦北方,乐其土俗,遂著籍太原之阳曲。父诵,赠右散骑常侍。
公少好学问,始为儿时,重迟不戏,恒若有所思念计画。及壮自试以《开吐蕃说》干边将,不售。入三蜀,从道士游。久之,蜀人苦杨琳寇掠,公单船往说,琳感欷,虽不即降,约其徒不得为虐。
建中中,曲环招起之,为环檄李纳,指摘切刻。环封奏其本,德宗称焉。环领陈、许军,公因为陈、许从事。以前后功劳,累迁检校兵部郎中、御史中丞、营田副使。
吴少诚乘环丧,引兵叩城。留后上官涚咨公以城守,所以能擒诛叛将,为抗拒,令敌人不得其便。韩全义败,引军走陈州,求入保。公自城上揖谢全义曰:“公受命诣蔡,何为来陈?公无恐,贼必不敢至我城下。”明日,领步骑十余抵全义营。全义惊喜,迎拜叹息,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  
上官涚死,代涚为节度使。命界上吏,不得犯蔡州人,曰:“俱天子人,奚为相伤?”少诚吏有来犯者,捕得缚送,曰:“妄称彼人,公宜自治之。”少诚惭其军,亦禁界上暴者。两界耕桑交迹,吏不何问。
元和七年,得疾,视政不时。八年五月,涌水出他界,过其地,没邑屋,流杀居人,拜疏请去职即罪,诏还京师。即其日与使者俱西,大热,旦暮驰不息,疾大发。左右手辔止之,公不肯,曰:“吾恐不得生谢天子。”上益遣使者劳问,敕无亟行。天子以为恭,即其家拜检校左仆射、右龙武军统军知军事。十一月某甲子薨,年六十二。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壮自试以《开吐蕃说》干边将,不售 售:实现
B.吴少诚乘环丧,引兵叩城   叩:攻打
C.殊不敢以不见舍望公 望:怨恨
D.吾恐不得生谢天子 谢:感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乐其土俗 吾其还也
B.久之,蜀人苦杨琳寇掠    填然鼓之
C.以前后功劳,累迁检校兵部郎中 思垂空文以自见
D.上官涚死,代涚为节度使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小题3】把文中划线句子翮译成现代汉语。
(1)公少好学问,始为儿时,重迟不戏,恒有所思念计画。
(2)即其日与使者俱西,大热,旦暮驰不息,疾大发。
【小题4】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刘昌裔的主要品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弥逊字似之,苏州吴县人。弱冠登进士第。宣和末,知冀州。金人犯河朔,诸郡皆惊备。弥逊损金帛,致勇士,修城堞,决河护堑,邀击其游骑,斩首甚众,兀术北还,戒师毋犯其城,靖康二年,建康府牙校周德叛,势猖獗,弥逊以江东判运领郡事,单骑扣贼围,以蜡书射城中招降,贼通款开关迎之,弥逊谕以祸福,勉使勤王。时李纲行次建康,共谋诛首恶五十人,抚其余党,一郡帖然。知饶州,高宗召对,首奏“当坚定规模,排斥好言”,帝嘉其谠直。绍兴七年冬,试中书舍人,时驻跸未定,有旨料舟给卒以济宫人,弥逊缴奏曰:“时方孔艰,宜以宗社为心。不宜于内幸细故,更勤圣虑,事虽至微,惧伤大体。”帝嘉纳之,迁户部侍郎。秦桧再相, 惟弥逊与吏部侍郎晏敦复有忧色。八年,赵鼎罢相,桧专国,赞帝决策通和,弥逝逊请对,言金使之请和,欲行君臣之礼,有大不可。帝以为然,诏廷臣大议,即日入奏。弥逊手疏力言,力陈不可者三。桧尝邀弥逊至私第,曰:“政府方虚员,苟和好无异议,当以两地相浼。”答曰:“弥逊受国恩深厚,何敢见利忘义,顾今日之事,国人皆不以为然,独有一去可报相公,”桧默然。次日,弥逊再上疏,言愈切直,检大怒。弥逊引疾,帝谕大臣留之。时和议已决,赖弥逊廷争,桧虽不从,亦惮公论。再与金使者计,议和不受封册,如宰相就馆见金使,受其书纳入禁中,多所降杀,惟君臣之礼不得尽争。九年春,再上疏乞归田,改知漳州。十二年,桧乘金兵既败,收诸路兵,复通和好,追仇向者尽言之臣。嗾言者论弥逊沮和议,于是弥逊落职,二十三年,卒。

 (节选自《宋史·李弥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朔,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朔”本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这里指北方。
B.靖康是宋钦宗的年号,年号是汉武帝首创,一个皇帝的年号有一个的也有多个的。
C.驻跸指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通行;也指皇帝后妃外出,途中停留暂住。
D.乞归田指古代官员向朝廷委婉表达辞官归里的请求,类似说法还有“乞骸骨”等。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弥逊有胆有识,威慑敌军,金军进犯河朔,各州郡都惊恐戒备,时任冀州知州的他重金招募兵士,修筑城防,截击金兵,使金军心存忌惮。
B.李弥逊正直无畏,直言进谏。担任饶州知州时,他直言朝廷弊政,并进言皇上不应因为宫中宠幸之人的小事影响大局,他的劝谏得到高宗赞许。
C.李弥逊一心为国,不为利诱。秦桧辅助高宗做出与金议和的决策,他极力申说君臣之礼不可接受;当秦桧以官位相许拉拢他时,他断然拒绝
D.李弥逊年少得志,深受赏识,他弱冠之年即考中进士,并累迁至户部侍郎,深受高宗赏识;后因得罪秦桧而称病辞官时,宋高宗让大臣挽留他。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李纲行次建康,共谋诛首恶五十人,抚其余党,一郡帖然。
(2)桧乘金兵既败,收诸路兵,复通和好,追仇向者尽言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