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
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李翱《杨烈妇传》)
【小题1】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侃率之以城乘:乘隙。B.长少,必周而均无:无论。
C.则人谁肯矣固:坚守。D.其徒将城而下超:越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中”是年号纪年法,“建中”是唐德宗年号,此外他还有兴元、贞元等年号。
B“若何”是固定的文言疑问词语,表“怎么样”“对……怎么办”,除此还有“如何、奈何”,有时拆开用,如“若……何”“如……何”。
C“胥吏”是官府中的小官吏,是基层的办事人员,与“掾吏”“里正”“里胥”“司马”等小官吏相当。
D绛州,贞观时属于河东道,与江州一样属唐朝的地方行政区,王勃、薛仁贵就是绛州龙门县人。李侃调任绛州太平县令,其事正应胜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进行训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
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
D.李侃受伤回家,杨氏责备了他,并和他一起去指挥作战。叛军在主帅被射死后撤退,项城得以保全。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君县令也,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译: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5-20 02:40: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迁为太史令。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文:连缀
B.谏:讽刺
C.闻:一向
D.迁:两次
【小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男子成人后另取的别名,字与本名涵义一般有关联。
B.太学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太学选聘学优德劭者任教授,称为博士;招收学生,随教授学习,称为博士弟子。
C.公车在文中是指官车。因汉代以公家车马递送应征的人,后以"公车"为举人应试的代称。
D.《后汉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和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小题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句是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B.宦官恐其毁己 ,皆共目之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阴知奸党名姓
【小题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B.举孝廉不行
C.讽议左右
D.衡下车
【小题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入京师,观太学②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因以讽谏
B.①精思傅会,十年成②衡诡对而出因以讽谏
C.①因讽谏②精铜铸成
D.①下有蟾蜍,张口承②机发吐丸,而蟾蜍衔
【小题6】翻译下列句子:
(1)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2)臣诚恐见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张行成,字德立,定州义丰人。少师事刘炫,炫谓门人曰:“行成体局方正,廊庙才也。”隋大业末,察孝廉,为谒者台散从员外郎。后为王世充度支尚书。世充平,以隋资补谷熟尉。家贫,代计吏集京师,擢制举乙科,改陈仓尉。高祖谓吏部侍郎张锐曰:“今选吏岂无才用特达者?朕将用之。”锐言行成,调富平主簿,有能名。召补殿中侍御史,纠劾严正。太宗以为能,谓房玄龄曰:“古今用人未尝不因介绍,若行成者,朕自举之,无先容也。”
尝侍宴,帝语山东及关中人,意有同异。行成曰:“天子四海为家,不容以东西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称善,赐名马一、钱十万、衣一称。自是有大政事,令与议焉。累迁给事中。帝尝谓群臣:“朕为人主,兼行将相事,岂不是夺公等名?舜、禹、汤、武得稷、蒐、伊、吕而四海安,汉高祖有萧、曹、韩、彭而天下宁,兹事朕皆兼之。”行成退,上疏曰:“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帝嘉纳之。
是岁,帝幸灵州,诏皇太子从。行成谏曰:“皇太子宜留监国,对百寮日决庶务,既为京师重,且示四方盛德。”帝以为忠。迁侍中、兼刑部尚书。高宗即位,封北平县公,监修国史。
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老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义。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乃赐宫女、黄金器,敕勿复辞。行成固请,帝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泫然流涕。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未几,卒于尚书省舍,年六十七。诏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敛,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    
《新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汉武帝时通过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而被选拔出来的官员,规定应孝廉举者必须年满四十岁。
B.尚书,是古代三省之一,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C.朕,一般只能用作皇帝的自称,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的。
D.迁,即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比如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B.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C.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D.有隋失道天下/沸腾陛下/拨乱反正/拯人涂炭/何周/汉君臣所能比数/虽然/盛德含光/规模宏远/左右文武诚无将相材奚用/大庭广众与之量校/损万乘之尊/与臣下争功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张行成曾经先后辅佐刘炫、隋朝、王世充,但均无大的成就。后来他被张锐推荐给唐高祖,才得以施展才能。随即又被唐太宗重用。
B.在张行成的眼中,天下的百姓应该是平等的,所以他敢于纠正皇帝的错误观点。他又善于劝谏皇帝,使皇帝乐于接受他的观点,并屡次提拔他。
C.张行成作为唐朝的三朝元老,深得高宗信任,不仅升迁他为侍中、兼刑部尚书,还让他监修国史,在他死后又用少牢之礼祭祀他。
D.永徽四年发生了旱灾,张行成认为自己救灾不利因而内心恐惧,坚决请求辞职。而皇帝则认为是自己缺少德行所致,不许他辞职,并加以赏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博涉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戟幡旗。”众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州郡辟河东从事。守令有不廉洁者,皆望风自引而去。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告母,邈遂妻之。后参征南军事,羊祜深知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欲济其所欲,必可用也。”转车骑从事中郎,识者谓祜可谓能举善焉。
除巴郡太守。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转广汉太守,垂惠布政,百姓赖之。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迁浚为益州刺史。浚设方略,悉诛弘等,以勋封关内侯。怀辑殊俗,待以威信,蛮夷徼外,多来归降。征拜右卫将军,除大司农。车骑将军羊祜雅知浚有奇略,乃密表留浚,于是重拜益州刺史。
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又画鹢首怪兽于船首,以惧江神。舟楫之盛,自古未有。浚造船于蜀,其木杮蔽江而下。寻拜浚为龙骧将军、监粱益诸军事。
时朝议咸谏伐吴,浚乃上疏曰:“臣数参访吴楚同异,孙皓荒淫凶逆,荆扬贤愚无不嗟怨。且观时运,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变难预。若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臣作船七年,日有朽败,又臣年已七十,死亡无日。三者一乖,则难图也,诚愿陛下无失事机。”帝深纳焉。
(节选自《晋书•列传十二》,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B.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C.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D.郡边吴境/兵士苦役/生男多不养/浚乃严其科条/宽其徭课/其产育者皆与休复/所全活者数千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千石”为汉郡守俸禄。“两千石”分为中二千石、真二千石和比二千石,州刺史和郡太守为真两千石,牧是中两千石,比真两千石高一级。
B.“变节”和苏轼的《方山子传》“稍壮,折节读书”一句中的“折节”同义,都是“改变原来的志趣和行为”的意思
C.“转”有时指的是“迁官转任”,例“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有时意思为贬官,如“转除”“转任”“转补”。
D.“疏”指奏章,亦指上奏章。古代相关词语不少,如疏稿,奏章的草稿;疏直:上疏直陈;疏奏,臣下向帝王上本进言;疏陈,上疏陈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浚志向远大。曾在盖房时,在自家大门前留有几十步宽的空间以备将来容纳长戟幡旗,受到众人的嘲笑。
B.王浚精通治理,恩威并用。任职广汉时因施恩深得百姓依赖,又因施威使异族归顺。
C.王浚工作得力。武帝谋伐吴时,他受命大造连舫大船,巨船用木材建城,树起高台,开通四方大门,城上可以骑马往来。
D.王浚敢于进谏。武帝谋划伐吴之事,但朝廷百官却都劝阻皇帝讨伐吴国,王浚力排众议,上书皇帝分析利弊得失,力主伐吴。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大,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2)若皓卒死,更立贤主,文武各得其所,则强敌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授修撰,累官学士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土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仨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屡迁考功郎中,擢南京太仆少卿,就迁鸿胪卿。十四年六月,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因集众议曰:“贼若出长江顺流东下,则南都不可保。吾欲以计挠之,少迟旬日无患矣。”乃多遣间谍,檄府县言:“都督许泰、郤永将边兵,都督刘晖、桂勇将京兵,各四万,水陆并进。南赣王守仁、湖广秦金各率所部合十六万,直捣南昌,所至有司缺供者,以军法论。”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宸濠果疑。与士实、养正谋,则皆劝之疾趋南京即大位,宸濠益大疑。十余日诇知中外兵不至,乃悟守仁绐之。七月壬辰朔,留宜春王居守,而劫其众六万人,袭下九江、南康,出大江,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精锐悉出,守备虛。我军新集气锐,攻必破。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诸军殊死战,贼大败,退保樵舍,联舟为方阵,尽出金宝犒士。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簿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B.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C.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
D.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梄守仁/
【小题2】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通过由朝廷举办的殿试的考生的称号,文中“进士第一”指考中状元。
B.学士,原指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演变成掌管文学撰述的官员名称,也可泛称有学问的人及文人学者。
C.归省,文中指回家省亲(探望父母),不同于鲁迅《社戏》中“归省”: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
D.乞骸骨,意为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自请退职,与“致仕”的意思不太一致。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遇事足智多谋。使用离间计离间宁王和伪相之间的关系,这一计谋后来虽然被宁王识破,但起到了贻误叛军战机的作用。
B.王守仁为官忠诚职守。宁王叛乱发生之后,他听从朝廷调度,率领军队和边疆守兵、京城驻军一起水陆并进,直捣叛军驻地南昌。
C.王守仁能够总揽大局。在平定宁王的叛乱当中避实就虚,没有派兵救助安庆,而是抓住战机,攻破了叛军实力薄弱的南昌。
D.王守仁善于随机应变。在黄家渡决战中,叛军初战失利败退,把战船连在一起组成方阵,王守仁于是用火攻的方法一举击溃了叛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性孝,母岑年逾百岁卒。华已年七十余,犹寝苫蔬食,士论多之。
(2)又为蜡书遗伪相李士实、刘养正,叙其归国之诚,令怂恿早发兵东下,而纵谍泄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梁睿字侍德,少沉敏,有行检。周太祖时,以功臣子养宫中者数年。七岁,袭广平郡公,邑五百户。周闵帝受禅,征为御伯。未几,出为中州刺史,镇新安,以备齐。齐人来寇,睿辄挫之,帝甚嘉叹。高祖总百揆,睿代王谦为益州总管。行至汉川而谦反。高祖命睿率步骑二十万讨之。谦将赵俨、秦会拥众十万,据崄为营,周亘三十里。睿令将士衔枚出自间道,四面奋击,力战破之。蜀人大骇,睿鼓行而进。谦将敬豪守剑阁,梁岩拒平林,并惧而来降。谦又令达奚惎等以盛兵功利州。问睿将至,惎分兵据开远。睿顾谓将士曰:“此虏据要,欲遏吾兵势,吾当出其不意,破之必矣。”谦败,将麾下三十骑遁走,新都令王宝执之。睿斩谦于市,剑南奚平。进位上柱国,总管如故。赐物五千段,食邑千户。睿时威振西川,夷、獠归附,唯南宁酋帅爨震恃远不宾。睿上疏曰:“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幸因平蜀士众,不烦重兴师旅,即请略定南宁。”书未答,又请曰:“窃以柔远能迩,著自前经,拓土开疆,王者所务。”高祖深纳之,然以天下初定,恐民心不安,故未之许。后竟遣史万岁讨平之,并因睿之策也。睿时自以周代旧臣,久居重镇,内不自安,屡请入朝,于是征还京师。及引见,上为之兴,命睿上殿,握手极欢。睿退谓所亲曰:“功遂身退,今其时也。”遂谢病于家,阖门自守,不交当代。睿初平王谦之始,自以威名太盛,恐为时所忌,遂大受金贿以自秽。由是勋薄多不以实,诣朝堂称屈者,前后百数。上令有司案验其事,主者多获罪。睿惶惧,上表陈谢,请归大理。上慰谕遣之。十五年,从上至洛阳而卒,时年六十五。谥曰襄。

(节选自《隋书.梁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B.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C.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D.南宁州/汉世之故地/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指爵位,指臣子获封赐的等级,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爵,后代爵称因时而异。
B.“百揆”多引喻为丞相、相国等总揽朝政的官员,也代指百官及天下各种政务。
C.“食邑”是中国古代君王赐予有功臣子作为世禄的封地,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D.“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对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与“疏”相同;另外还有奏、议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睿出身显赫,很受赏识。他因为是功臣之子,被收在皇宫中抚养,之后继承了广平郡公爵位,镇守新安,总是能战胜来犯之敌,深受皇帝的欣赏。
B.梁睿长于征战,有勇有谋。他率军平定王谦叛乱时,不惧敌方占据有利险要地势,用奇计,出奇兵,打败王谦,使王谦被活捉,最终平定剑南一带。
C.梁睿忠心为国,忧心边患。他极力主张征讨自侍地方偏远而不肯前来臣服的南宁酋长爨震,但高祖因天下刚定而没有同意,最终使其主张落空。
D.梁睿为官谨慎,功成知退。他懂得功高震主,也深知威名太盛容易遭人嫉妒,便大肆收受贿赂,把名声弄坏;皇帝接见他并握手言欢后,他便称病在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睿令将士衔枚出自间道,四面奋击,力战破之。
(2)由是勋薄多不以实,诣朝堂称屈者,前后百数。